分享

戏说红楼 | 秦钟形象大揭秘~(下)

 快乐老年435 2016-09-03

即便是多情风流之人,在弥留之际也将人生看穿看透,这从他最后与宝玉说的话中就能得出。“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这样看来,这位秦小爷已经将这尘世之情彻底看透,也彻底失望了。最近他得出的结论是遵循礼教,考取功名,这才是最实际也最有用处的做法。一个至情之人就这样逝去了。他为情而死,却告诉宝玉不要像他一样,这也真实的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失望。

戏说红楼 | 秦钟形象大揭秘~(下)

同时,在第十六回中,元春被封为贵妃,贾家皆大欢喜,可因秦钟病情加重,宝玉心中“怅然如有所失”。众人欢喜之时,他一人“视有如无,豪不曾介意。”只有听说贾琏和黛玉回来,他才“方略有些喜意。”在秦钟死后,宝玉痛苦不已,凄恻哀痛,日日思慕感悼。宝玉与秦钟的友情深厚,而不是成年人的“欲”。学者肖耀在《开辟鸿蒙,为谁情种?——戚序本中秦钟形象研究》中指出:

“脂砚斋批注时也说”小儿之态活现,掩耳盗铃者亦然,世人亦复不少”,“妙问,真真活跳出两个小儿来。”“要是没志气的小儿,必不会淘气”。脂批中的连续的“小儿之态”,是批书者唯恐读者误读此回,不断提醒读者他们只是没发育成熟的小孩子而已,他们的打打闹闹都只是“情”,而非成人所谓的“欲”。

所以,秦钟的情都是孩子内心的真性情。

此外,秦钟这一形象在书中也有很深刻的作用。王梦阮和深瓶庵在《红楼梦索隐》中提出:

“宝玉与秦钟,若即若离,是一是二。秦钟犹言情锺也。秦钟眷智能不过三日,宝玉眷妃子已逾数年。然三日之情,便为情死,视宝玉之出家为何如?是言情之过于宝玉者,作一陪客。

这也就是说,秦钟与智能发生了短暂爱情后,就以死告终,这种情感强烈而真挚,甚至已经超过了宝玉对黛玉的感情。这个爱情悲剧,也为宝黛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学者关贤柱在《试论秦钟在<红楼梦>中的艺术作用》中说:

“通过这一情节的安排,一方面抨击了封建迷信的虚假,和封建礼教的残酷,直接地把寺庵称为“牢坑”;另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真挚的爱情和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但终因反动封建礼教势力的强大而破灭。从秦钟和智能的不幸遭遇,暗示了宝黛爱情的结局也必然是以悲剧告终。”

因此,在第十五回中描写秦钟与智能幽期密约的情节,正是暗示了宝黛之后的结局。秦钟的性格与宝玉也十分相似,所以在人物性格上,他正衬了贾宝玉这个贵族弟子的思想性格。

也有的学者认为秦钟对智能儿不负责任,认为秦钟完全是一副贵公子的作风和派头,他对智能不过是悦其容貌。我认为这一观点不完全正确。

戏说红楼 | 秦钟形象大揭秘~(下)

(87版《红楼梦》中的智能儿)

首先,秦钟的确是一个贵公子,他生长的环境深刻的影响了他的性格和行为。在与香怜和玉爱的关系上不难看出他的个性。但是以他的年龄和地位不可能有能力去解救智能儿,使她脱离“牢坑”。况且当时的礼教森严,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根本改变不了的。纵使情真意切,也不能将现实打败,这个人物的意义也是如此。

李令媛在《论秦氏姐弟:<红楼梦>人物研究之一》中解释了秦钟之死的真正含义:

“秦氏姐弟的死,意味着宝玉少年时代生活的结束。从此以后,他开始从那些贵族之家腐朽的生活习染中解脱出来。”

宝玉也没有按照秦钟的嘱托去光宗耀祖,而是将反叛进行到底了。

从总体上看,秦钟集聚了封建社会贵族少年的性格,他清俊优雅、情感丰富。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极其真实的人物,对感情至真至纯。自身的遭遇和结局也着实使人同情,为情而走的情节使人感动。该人物的刻画从总体上提高了小说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