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I | 如何从药物机制研究中,挖掘出高分文章?

 解螺旋 2020-08-27

作者:解螺旋.猫老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解螺旋,医生科研助手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写作思路。一定有同学烦恼过,老板不给有希望的课题,自己找不到新基因新分子来研究,又没有经费做大规模芯片筛选出新东东来研究,可是呢,要申请基金要毕业要升职,要课题要文章,可咋办?不用烦恼,只要肯看文献,从中找出别人研究的空白点,拼拼凑凑也是能写出文章的。比如我们可以联想一下临床中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看看它的作用机制是不是被报道过,有没有空白点可以去发现,如果能找到新的机制,也是能发表高水平文章的。下面我们说说写作思路。

我们以阿司匹林为例,介绍一个研究阿司匹林治疗疾病机制的工作应该如何写作。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疾病等病症都有治疗作用,而且阿司匹林可以激活AMPK磷酸化途径,我们知道AMPK可以激活很多下游信号通路,那么它在某种具体疾病中的下游信号通路或者机制是怎样的,都是可以研究的课题。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怎样写关于究阿司匹林治疗疾病机制的文章呢?下面我们说说一般情况下,这样一个工作的实验和写作思路:


引言

首先,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永远可以作为疾病相关研究的原因和工作意义。所以在引言的第一方面,就要写出你所研究的疾病的危害性,比如多少人死于该疾病,有多少受害人群,每年多少新增病例,诊断和治疗上面有什么困难和局限性等等。

第二方面就是讲过往研究中,阿司匹林对于你所关心的疾病有哪些研究报道,比如心血管疾病,阿司匹林下游的AMPK途径是不是可以影响血管细胞或者心肌细胞的功能,有哪些可能的机制或者参与分子曾经被报道过等等。这里可以顺便提出某个可以被AMPK磷酸化的分子X曾被报道参与该疾病的调控,但是该分子在阿司匹林治疗中的具体作用尚未被报道,这些都是很好的研究该分子在阿司匹林治疗某疾病中作用的原因,也是写文章时重要的“研究目的”部分。

第三方面就是介绍一下分子X由什么基因表达而来,有哪些分类,哪些亚型,哪些功能等等,尽量全面即可。最后一方面就是简要介绍实验结果和结论。

结果部分

这一类的研究的实验流程和结果部分写作是很有讨论可言的。首先,对于我们关心的分子X,要检测它在疾病病人中表达(或者磷酸化水平(如果推测机制是AMPK磷酸化X的话))的变化,比如多少病例有明显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没有相关性等等。

第二方面,就要建立小鼠或者细胞水平的疾病模型,以及阿司匹林治疗模型,确认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第三方面分子X在疾病治疗模型中的作用,比如敲减X(或者表达X的不能被磷酸化形式)是不是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就减弱了,过表达X(或者过表达X的磷酸化激活形式)是不是可以增强阿司匹林的效果等等,都是为了说明X在阿司匹林效果中的作用。当然如果我们想证明阿司匹林通过AMPK磷酸化X发挥效果,还需要AMPK磷酸化X的生化证据。

最后一方面就是X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这也是关系到能否让文章档次更上一层楼的重要内容。 比如如果X是转录因子,那么可以找一些直接参与疾病调控的分子,看看转录因子X是不是可以结合调控分子的启动子,其结合位点又是怎样的,都是很好的具体作用机制的data。

讨论部分

讨论部分的写作和具体实验结果的关联很紧密,比如可以写X还有可能结合哪些基因的启动子,引起哪些其他的生物学变化;再比如可以讨论,是不是X的下游信号参与其他生物学过程,比如炎症反应,这种情况下阿司匹林是不是可以和抗炎症药物同时使用,有哪些其他人的研究支持你的观点等等;当然也可以讨论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和其他人的报道有什么异同,对疾病治疗有什么影响等。讨论部分的原则就是,不想做实验的内容,就在讨论里面弥补一下,说不定审稿人就不会让补太多实验了。

总之,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是有清晰的思路和写作套路的课题,能发表什么水平的文章主要看潜在的药物机制是不是没有被研究过;即使没有特别新的下游信号通路,只要有一点没被发现的机制上的空白点,还是可以发到3分左右的文章。希望今天的写作案例能给大家带来思路上的启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