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百姓眼中的《道德经》 ——“道”是非常道?还是非恒道?

 Wdjljjfj 2016-09-03

原创 作者:杨本枢

《道德经》全书五千多字,共有81章,分为《道经》和《德经》。前一篇文章讲过,《道德经》有三种版本,一是现在的通行本;二是帛书《老子》甲乙本两组释文;三是郭店竹简《老子》甲乙丙三组释文。郭店竹简《老子》因仅存有1700多字,内容缺失较多,故不再作为解读《道德经》的依据。笔者仅以现在的通行本和帛书《老子》甲乙本两组原文为依据,对《道德经》进行解读,全文81章皆依照这个原则进行解读,不再赘述。

普通百姓眼中的《道德经》  ——“道”是非常道?还是非恒道?

一、《道德经》第一章通行本和帛书《老子》原文比较

王弼通行本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帛书《老子》甲本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玄之有(又)玄,众眇(妙)之【门】。”

帛书《老子》乙本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又(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玄之又玄,众眇(妙)之门。”

二、第一章经文大意

可以用语言表达的道就不是永恒之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称就不是永恒之名。“无”是天地之起源,“有”是万物之根源。所以,常常从“无”中观察“道”的奥妙,从有中体味“道”的端倪。无和有虽然名称不同但却具有同质性,都是幽深、玄妙的物质,是所有玄妙物质的本源。

三、通行本和帛书《老子》的区别

1.【】符号里的文字代表帛书《老子》甲乙本缺失的文字,()符号里的文字是按其原意修正的文字。

2.主要的区别就在于通行本是“常道”,帛书《老子》甲乙本是“恒道”,有学者认为,《道德经》原文应是“恒道”,王弼在编辑注释时候看到的《道德经》原文可能是汉文帝时期的版本,因为和汉文帝刘恒的名字重复,为了避讳,就写成了“常道”。而帛书《老子》甲乙本成书于汉文帝之前,因此,没有这种避讳,仍然写成“恒道”。

3.老子写就的《道德经》是没有句读的,通行本和帛书《老子》甲乙本在有些词句上的区别可能是因为后人在句读时出现一些差异导致了区别的存在。如通行本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帛书《老子》甲本为“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玄之有(又)玄,”,帛书《老子》乙本为“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玄之又玄,”。从这里可以看出,帛书《老子》甲乙本区别不大,通行本和帛书《老子》甲乙本的区别主要在于句读的位置不同造成的一些差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