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筒是常见的放置毛笔的器具,一般呈筒状,材质多样,竹、木、陶瓷、象牙和紫砂等,是文人案头常见之物。 中国的文人书房中,除了笔墨纸砚四宝之外,还有笔洗、笔架、臂搁等等,这些格局功能的器具构成了文人笔耕丹青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也是文人们言志和把玩的艺术品,高雅的文房用品营造出了高韬雅致的艺术氛围。 明·朱鹤松鹤笔筒 在研究木质笔筒的过程中,笔者翻阅了《中国美术全集》、《中国工艺美术史》以及相关近现代的史籍、图典,发现自明开始文房书斋中所用笔筒,大都是竹雕、紫檀、黄杨木、沉香木等材质,并未发现有崖柏为材料的笔筒。 清·沉香木雕渔钓图笔筒 中国文房用品可考历史从商周、两汉至唐宋,伴随着书画艺术繁荣,文房器具种类逐渐增多。而到了明清开始,文房器具逐渐从实用性,向装饰性和艺术性方向发展,书房成为了中国文人雅士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清·无款钟馗挑耳图笔筒 笔筒的大量出现是在明代的中晚期,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传世实物,都有大量的佐证。据嘉靖晚期《天水冰山录》记载,查抄明代权相严嵩家产清单上,列有棕木笔筒、象牙笔筒等等。屠隆的《文房器具笺》“笔筒”条曰“(笔筒)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棕榈者佳。” 清·封锡爵竹雕晚菘形笔筒
清代笔筒发展强劲,瓷器、竹木、漆器、玉器、象牙、葫芦等材质和器形更为多样,螺钿、玉石、金银等各种材质的装点和镶嵌,使的笔筒的工艺和制作更加精美,这一时期笔筒不仅是实用,而且从审美上来说已经成为了文房中的艺术摆件。
现代·温武堂崖柏笔筒 现代·吴民崖柏笔筒 从笔筒的发展演变,以及传统文化形态来审视,传统文人尚人文,重格调。总体上看,被文人雅士关注的材质,都并非因材料自身的价值,而是因为其自身所内聚的人文品质,比如说竹制笔筒,一是中空有节,傲雪不凋,尤其是清廉虚心被誉为君子人格,故受到文人广泛推崇。 现代·吴广辉崖柏笔筒
崖柏作为当代文玩界的新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传统的人文价值没有被深入的挖掘出来,崖柏的文化内涵还没有被大众认知和接受;另一方面,当下对崖柏稀缺性的过度炒作,“天价”料的频繁出现,也造成了很多崖柏爱好者驻足观望。 一位收藏界资深人士说,曾在山东见过柏木的文房器具,而传世的作品中鲜有柏木。他说:柏木在文房中地位不高,估计即使有也会被后世研究者列为“杂木类”。
现代·吴广辉崖柏笔筒 现代·吴广辉崖柏笔筒 实际上,任何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松柏文化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先秦孔子就提出“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命题,以松柏常青不凋来寓意君子人格,而流传更广的则是“事不难不知君子,岁不寒不知松柏”。崖柏生长在较高海拔之上,不仅具有稀缺性和艺术性的特质,而且还兼具形态奇、质地优、纹理美、色泽靓、香气雅的特点。 自古以来柏木被奉为“百木之长”,李时珍将它列为35种香木之首,并在其论述中详细记载了,侧柏的镇静、安神、消炎止痛的药用功效。
现代·吴广辉崖柏笔筒 现代·吴民崖柏笔筒 崖柏笔筒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并不意味着在当代不被认知和接纳。崖柏笔筒无论是自身审美价值,还是稀缺性和药用性的保值和应用性,都决定了它将是未来文房书斋中不可或缺的实用珍品,同时它还拥有作为收藏佳品的自然艺术属性。 现代·吴民崖柏笔筒 现代·吴民崖柏笔筒 但是,当大众还对“崖柏”还没有普遍建立起认知的时候,就以炒作的方式透支其收藏价值,而忽视其诸多的人文价值属性,那么未来崖柏艺术将难以走远,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值得崖柏界长期关注的。 现代·吴民崖柏笔筒 现代·吴民崖柏笔筒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11,竹木牙角器,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 中国美术全集,竹木骨牙角雕珐琅器,时代出版传媒,黄山书社,2010年12月 黄友华,“笔筒述略”,南方文物 , 2004年02期 华慈祥,“中国古代笔筒述略”上海博物馆集刊 ,2002年00期 感谢阅读·欢迎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