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沪深房价幕后推手,看完分析意想不到……

 shuzechi 2016-09-03

根据上海房产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上海一手房成交量连续5天逼近2000套!

目前,上海市一手房存量44487套,假如继续按现在这种销售速度,不到2个月就会卖完!这是多么疯狂的一个数据!现在上海的购房者已经陷入了疯狂!

从中国房价走势来看,过去京沪深的房价交替领涨,而从15年开始,京沪深的房价涨幅又一次远超于同期全国房价涨幅,京沪深永远涨成了正在上演的神话。

京沪深房价涨幅远超经济增长,已经泡沫化。

首先,我们比较了京沪深各自的房价涨幅与经济增速,发现两者基本无关。而且从05年到16年,京沪深的房价涨幅均超过了经济名义增长,说明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泡沫化。

其中北京房价平均涨幅为13.9%,而同期GDP名义增速为12.2%。上海房价平均涨幅为12.3%,而同期GDP名义增速为10.3%深圳房价平均涨幅为19.5%,而同期GDP名义增速为13.5%

京沪深房价神话就是货币现象。

而京沪深房价的上涨也唯有货币可以解释。

05年到16年,上海的存款总额从2万亿增加到10.5万亿,增加了5倍,年均增速15.6%,完全可以解释同期年均12.3%房价上涨

05年到16年,北京的存款总额从2.7万亿增加到13万亿,也增加了近5倍,年均增速15.5%,也可以解释同期年均13.9%的房价上涨。

05年到16年,深圳的存款总额从8600亿增加到5.8万亿,增加了近7倍,年均增速19%,完全可以解释同期年均19.5%的房价上涨。这说明深圳房价的领涨并非偶然现象,因为其过去10年的货币增长最快,房价上涨就是彻头彻尾的货币现象。

而且如果我们单独来看京沪深的房价涨幅与各地存款增速的变化,其走势也是高度一致。

上海是这样:

深圳是这样:

北京是这样:

而在中国,房价涨幅与GDP名义增速的走势并不一致。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含义,一是说明经济决定房价的规律在中国并不适用。大家购买中国的房地产并非基于经济的好坏、房租的高低。

如果中国房价走势和经济无关,那么到底和什么有关呢?

我们发现,真正和中国房价走势高度相关的是货币指标,无论是广义货币M2增速,还是全国总存款增速,其走势都和全国房价走势高度一致。

这意味着中国的房价主要是流动性驱动、而非经济驱动。在过去15年当中经济增速最快的是2007年,当年的全国GDP名义增速高达23%,但是全国房价涨幅只有15%。而在金融危机以后的09年,GDP名义增速仅为9%,但是当年的全国房价涨幅高达23%,创下历史最高涨幅,源于当年10万亿的信贷投放,当年M2和存款增速均高达28%

我们注意到,本轮京沪深房价涨幅惊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15年的存款增速出现了飙升,而这主要归功于当年金融监管的放松。

前面我们提到,14年底的时候央行宣布将同业存款算作一般存款,直接导致151月全国总存款增加了8.5万亿。而京沪深是全国区域的金融中心,比如全国几乎所有的公募基金公司都设在京沪深,而所有大型保险公司的总部也几乎都在京沪深,这也使得京沪深自然成为同业存款的主要集中地,全国一半的同业存款都集中在京沪深三地,所以在对同业存款的监管放松以后,151月三地的存款均出现了大幅飙升。

首先来看北京1412月时的存款总额为9.5万亿,到151月为10.8万亿,净增加了1.3万亿,月环比增幅为13.4%15年全年北京存款增速为30%

再来看上海,1412月时的存款总额为6.95万亿,到151月为8.57万亿,净增加了1.61万亿,月环比增幅达到23%15年全年上海存款增速为42%

最后来看深圳,1412月时的存款总额为3.4万亿,到151月为4.7万亿,净增加了1.3万亿,月环比增幅达到37%15年全年深圳存款增速为57%,领涨北上深,也基本预示了之后深圳的房价涨幅。

但是,15年的监管放松带来的流动性增加是一次性的,我们观察到从16年开始,京沪深三地的存款增速就出现了大幅跳水,到了167月,仅上海的存款增速还勉强保持在8%的个位数,北京和深圳的存款增速都降至了0增长,这说明北上深三地流动性增加的潜力已经接近枯竭。

总结而言,京沪深永远涨神话的背后其实是彻头彻尾的货币现象,尤其是15年以来的房价上涨15年初对同业存款监管的放松高度相关,当时政策的本意是增加银行的一般性存款,促进银行信贷投放能力,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是结果导致了三个区域金融中心的流动性爆炸式增长,并且直接推动了之后两年三地房价的暴涨。

而这个过程,和15年股市的牛市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年也是各种逃避监管,资金通过各种渠道配资流入股市,最终形成了疯狂的人造牛市。而美国08年次贷危机的形成,也在于放松了对次级房贷的监管,最终酿成了地产泡沫。

因此,对于目前上海排队离婚的人们,我想奉劝一句,天下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没有不破的泡沫!而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万幸的是由于房价只是结构性上涨,而且整体涨幅未超过经济名义增速,因此还称不上全面性的地产泡沫,而只是结构性的地产泡沫。也真心希望对流动性的监管能及时归位,千万不要形成全面的地产泡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