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及中国艺术品部国际主管仇国仕和苏富比亚洲区总裁程寿康两个电话竞投之间的竞争。经过长达5分钟的竞投,最终这件作品被程寿康的电话竞投以1.21亿港元落槌,并最终以1.374亿港元成交,被匿名藏家竞得! Lot 3202 清乾隆郎世宁等作《纯惠皇贵妃朝服像》 设色绢本镜框 198×123cm 御题:《纯惠皇贵妃》 估价待询 成交价:137,400,000 (含佣金) 关于纯惠皇贵妃朝服像 --------- 《纯惠皇贵妃朝服像》为绢本设色,纵198厘米、横123厘米,画幅上既无作者款印,亦无清宫收藏印章,只是在人物头部的右侧,有竖写墨书一行“纯惠皇贵妃”,从墨迹看无疑是乾隆皇帝的手笔。 据香港苏富比介绍,《纯惠皇贵妃朝服像》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以外极少数出自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手笔的大尺幅肖像画作之一,公开市场独此一幅。因为郎世宁的作品大多为博物馆所收藏,流传在民间的作品屈指可数,尤显珍贵。画中人廿四岁时(1737)被册封为纯妃,过世后追谥号为“纯惠皇贵妃”,享年48岁。这幅肖像画是目前所见纯惠皇贵妃唯一的朝服像,画像上乾隆皇帝的手书,应当是纯惠皇贵妃去世以后所写的,表达他对逝去宠妃的追思。 从这幅《纯惠皇贵妃像》轴看,作者谙熟解剖结构,人物面部略有明暗,五官十分清晰,鼻子、鼻翼和面颊部分用色彩渲染,表现出立体的效果,又很精确地描绘了肌肉和皮肤的结构;画中的宝座、地毯颇具前后的透视效果,描绘得很准确。这位皇贵妃的肖像在另外的一卷画幅中也可以见到,那就是收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的《乾隆及后妃像》卷(又称《心写治平图》卷)。在始画于乾隆元年的这卷作品中,起首为乾隆皇帝,纯妃则排在第四位。将画卷中的纯妃与这幅画轴中的纯惠皇贵妃两相比较,相貌一样,就是同一个人,只是画轴中所画的贵妃比画卷中所画的年纪稍长一些;两幅作品绘画的手法亦相同。而《乾隆及后妃像》卷已被大家公认是郎世宁的作品。 这种王宫贵族画像,很难辨认。原因是在皇宫中为皇帝、后妃们画像,是件十分荣耀的事,为了表示尊敬,画家一般是不能在这里写署名的。 关于郎世宁 ---------
郎世宁自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来到中国后,就始终没有离开过宫廷画师的岗位,直到乾隆三十一年去世,其遗体也埋葬在了远离他家乡的中国北京,至今墓碑尚存。 关于中国御制画像 --------- 此前中国御制画像世界拍卖纪录为郎世宁(传)作之《纯惠贵妃半身像》,于2012年5月在香港以3986万港元成交。 业内人士分析,郎世宁流传在民间的作品约有10幅,这幅《纯惠皇贵妃朝服像》是他唯一流传在民间的油画作品。 这幅画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法军最高将领弗雷带回法国。直到2005年,这幅画才拿到苏富比拍卖,朱绍良当时以255万港币的价格收藏。 关于纯惠皇贵妃 --------- “纯惠皇贵妃”,满族人,姓苏佳氏,是苏召南的女儿,生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比乾隆皇帝小两岁,雍正时是弘历的侧福晋,弘历即位后不久即被册封为纯嫔,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册封为纯妃,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又被册封为纯贵妃,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70年)晋封为纯皇贵妃,同年去世,享年仅四十八岁,追谥号为“纯惠皇贵妃” 纯妃苏佳氏在后宫的生活原本是平静的,但皇后富察氏去世所掀起的波澜却把她卷了进去,这一切都因为她那个不太懂事的儿子…… 苏氏虽然身为皇贵妃,但关于她的身世却是一片空白,只知道她在乾隆即位前就已经到了乾隆的身边,并在雍正十三年(1735)的五月生下皇三子永璋。乾隆即位后,她同后来成为继后的乌拉那拉氏一起被被册封为妃,那拉氏被封为娴妃,苏氏被封为纯妃。乾隆八年十二月(1744年初)纯妃生下皇六子永瑢,乾隆十年十一月(1745),她同娴妃乌拉那拉氏一起被晋封为贵妃,同年十二月(1746年初)纯贵妃又生下皇四女。看得出一直到乾隆十年高佳氏尚未去世前几日,乾隆便把苏氏册为贵妃。 乾隆在十四年四月册封娴贵妃为皇贵妃,苏氏的封号虽然没有降低,但在乌拉那拉氏晋升为皇贵妃的情况下,她的地位已经相对降低。两年后,乾隆册封乌拉那拉氏为皇后,苏氏的地位愈发降低。更何况皇三子永璋还因受到乾隆极为严厉的斥责而变得万念俱灰。 皇三子永璋,在父亲的心目中远远比不上嫡出的皇二子、皇七子,皇后在世的时候,永璋未被乾隆属意为太子。皇后富察氏的去世,使得乾隆情绪反常,当他感到皇长子永璜与皇三子永璋对嫡母去世“并无哀慕之忱”,便斥责他们“不识大体”,并在王公大臣面前严正申明:“朕百年之后,皇统则二人断不能承继!……朕以父子之情,不忍杀伊等,伊等当知保全之恩,安分度日……倘仍不知追悔,尚有非分妄想,则是白干重戾矣……若不自量,各怀异志,日后必至弟兄相杀而后止,与其令伊等兄弟相杀,不如朕为父者杀之……”。 在这种极端的压抑与惶恐中,皇长子永璜在乾隆十五年抑郁而死。乾隆虽然对皇长子不是很喜欢,但毕竟是父子天性,更何况长子的早逝同他的严厉斥责又有直接关系,故追赠永璜为定安亲王。 永璋即惶恐又悔恨,他自己的无知已经影响到母亲的处境。如果他本人未受到父皇的严厉斥责,在乾隆十四年的册封中不会没有他的母亲,晋升为皇贵妃的就未必是那拉氏,他的母亲也不会与皇后的桂冠失之交臂。在宫中长大的永璋当然清楚,皇后的光环是那样令每一个妃嫔陶醉,尽管对大多数人来说就像海市蜃楼一样可望而不可即,但这丝毫不能减少她们内心的向往与期而他的母亲本来最有希望得到这顶充满光环的桂冠,却因受自己的牵连而与皇后的桂冠无缘。永璋陷入无法摆脱的自责之中,永璜及其母亲死后的哀荣并不能使他的心灵得到丝毫的解脱…… 对一位母亲来说,最大的痛苦就是对儿子所遭受的苦难爱莫能助,后宫毕竟不同于民间,一言不慎就可能引起新的波澜。她只能以缄默来面对一切,眼睁睁地看着永璋的政治抱负被巨大的痛苦所吞噬。母亲的心灵在经受着撕心裂肺的煎熬,难以言表的痛苦终于把贵妃苏氏的健康摧毁,更令她深受打击的是,在乾隆二十一年,永璋唯一的儿子竟然不满月就早早去世,永璋这一系绝嗣了。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永瑢在乾隆二十四年冬季被奉旨过继给乾隆的二十一叔、慎靖郡王允禧,这意味着她所生的儿子均与皇位无缘。 如此深重的打击,她在乾隆二十五年年初病人膏盲。乾隆在该年四月册封奄奄一息的苏氏为皇贵妃,但这一姗姗来迟的册封并未能挽留住苏氏的生命。苏氏的灵柩在乾隆二十七年人葬裕陵妃园寝.虽然在裕陵地宫里没有她的位置,但在裕陵妃园寝中皇贵妃苏氏的地宫占据了中心位置。 皇三子永璋在母亲逝后三个月亦撒手人寰,时年二十五岁,永璋以他年轻的生命去陪伴母亲孤寂的亡灵。皇三子死后,被乾隆追赠为循郡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