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是牙医,为什么你10年经验依旧平庸,他人却2年成就卓越?

 一瓢饮斋 2016-09-04



大家都是牙医,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为什么你10年经验依旧平庸,他人却2年成就卓越?

牙医的工作岗位上,大部分同事会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渐进入自动完成的状态。比如拔牙,比如备牙,比如根管修复,做的越来越多,经验越来越丰富,水平也确实提高了一些,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高水平专家却通过刻意练习,打破瓶颈。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工作10年,仍然不是专家,而有的人2年时间,足够表现卓越。

如何成为一个牙科专家?


有人说主要靠经验,有人说靠天赋,但是大量的研究发现:不论是经验还是天赋,都不是成为专家的关键因素。


经验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任何一个工作10年的人都很有经验,但是他们大部分并没有做到领域内专家。


NSEAD商学院有一项研究发现:比起只有少量经验的人,大体而言,更有经验的管理者并没有产生高效的效果。


天赋也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没听说过谁天生就会看牙,甚至像国际象棋这样的高脑力活动中,研究发现,国际上一些排名靠前的大师,甚至在天生智力上低于普通人。


那么什么决定了你能否可以成为一个顶尖的牙医专家,并且做出领域内的卓越成就?


心理学家Ericsson的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域,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


比如实习牙医只不过是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而普通的牙医只不过是完成病人的诉求和老板安排的任务,而顶尖的牙医却不断地发现现有能力的不足,并且不断以自己不熟悉的方式不太明白的方法挑战并练习高难度的问题。


而这种刻意练习的程度,而不是单纯的工作经验,真正决定了顶尖大师和一般牙医的差距。


有的牙医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无意识地重复自己已经做过的工作,真正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10小时都不到。


有的牙医只有2年工作经验,但是每天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做刻意练习,不断挑战自己完成任务水准的极限,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会有1000小时。


所以,为什么有的牙医工作10年,仍然不是专家,而有的牙医2年时间,足够表现卓越?


表面上看是10年和2年的差距,实际上是10小时和1000小时的差距——因为真正决定水平高低的,并不是工作时间,而是真正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


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人只是在无意识地增长经验,在35岁之后就感叹力不从心;而另一部分人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逐渐用更快地速度达到顶尖水平。

那么作为一个牙医要如何刻意练习呢?


1
避免自动完成

自检问题: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识地刻意提升,还是在自动完成?


比如根管治疗,比如嵌体修复,比如备牙,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是非常的小心,非常的慎重,一步一步都是按照老师或者导师或者KQ88博客上各位老师的分享来做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然后,随着练习的增加,你越来越得心应手,病人对你的评价不错,老板对你也挺满意,你做这些事情会越来越熟练。


直到到了某个时刻,随便一个病人咨询一个你擅长的问题,你都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他,显然这时候的你已经进入了一个自动完成的阶段。


一旦进入了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我们自我技术的改善将会不断降低并最终停止。也就是说这时候你的技术如果不刻意学习的话将会一直保持这个水平。

它就在那里,不高不低。


而真正想要达到专家水平的牙医,从来不允许自己进入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每做一个病例,他都会刻意去思考刚刚我用了什么技巧、表现得怎么样、有什么遗憾、有什么缺点、应该如何提升。


大部分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都会逐渐进入自动完成的状态。而真正想要成为高水平专家的人却在极力避免这种状态。




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只不过是越来越熟练自己已经可以做到60分的东西,越来越可以自动的维持过去的水平,但是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顶尖专家。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牙医在某个岗位上5年之后(科室骨干?),就陷入了能力增长的瓶颈——因为他已经做到了60-80分,已经做得比周围人好,老板也挺满意,已经可以满足职位的要求。但如果你想成为专家,那么在其他做到60分后进入自动完成模式时,你的机会来了——你要做的是精益求精,利用任务刻意练习刚学会的知识,避免自己进入自动完成模式。

2
离开舒适区

自检问题: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离开了你的舒适区域,让你觉得需要付出额外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做好?


人在面临任务的时候,心理上有3个区域:

舒适区——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学习区——稍微高出能力范围

恐慌区——远超现有能力范围

而刻意练习,就是想办法更多地让自己停留在学习区,想办法寻找难度高出现有水平的工作,或者使用自己仍然不熟练的技巧。


而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能力基本上很难成长。


一个高学历毕业的牙医,一个中专毕业的牙医。

高学历的牙医毕业以后就安于现状,既不看书学习,也不来KQ88口腔医学网学习,也不参加培训。

而中专毕业的牙医,每天都在网络上汲取知识,每个月都坚持阅读一本牙科著作,床头总是放着好几本牙科书籍,没事就翻一翻。

时间一久,此消彼长,高下立判!——因为高学历的那个牙医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


高学历的牙医毕业以后工作不错,收入不错,生活压力不大,他享受自己的业余生活,渴望的是下班以后精彩的私生活,所以他们停留在舒适区,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过着自己感觉舒服的生活。


而这个低学历的牙医,他毕业以后被人嘲笑,拜师学艺,历尽艰辛。他一直对自己刻苦要求,精益求精,强迫自己用自己不舒服的方法来做牙,他自己给自己加训练量,他每天到口腔博客来写文章,记录分析分享自己的生活,跟广大同行来分享。


这一切任务,都不会让我们舒服,因为很难轻易做到。但这的确是长期提高能力的必要条件——离开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你可能觉得做牙医还是挺有意思的,你觉得还不错,但是相信我,如果你去刻意练习本身,都毫无任何兴趣可言——因为那意味着你需要经常去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并且经常遇到失败、挫折。




刻意练习都意味着离开舒适区——学习大量的知识,寻找困难的任务,用着自己不习惯的方式大量训练。

3
牺牲短期利益

自检问题:有多长时间,你没有为了训练而牺牲短期绩效?

绝大多数刻意练习,都意味着短期效果的下降——因为你在用自己不熟悉、不舒服的方式做事。




很多人把精进某种技能当做工作的附加品,在最快做好当下工作的同时顺便学习一些掌握一些经验、技能。


但是如果想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成为顶尖专家,你需要在某些时候,把掌握技能当做工作的目标呢,而不仅仅是附加品。


如果这段时间的工作不是很忙,而你又觉得自己需要提升了,去参加培训吧。


在这种情况下,训练技能变成了你工作的全部目标,而不是工作的附属品。

我们牙医给病人做的时候必须是要用自己最熟练最有把握的方法去做,万万不可以用病人当做训练的目标!

4
大量重复性训练

自检问题:你在多大程度上,对某一项能力进行了大量重复性训练?


练习和实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专项能力重复性训练的程度。比如备牙,我这个月所有的业务时间全都在练习备牙。


在实战中,我们是用到所有的能力来完成一个病例,例如备牙只是我们完成一个病例当中的一个环节;而刻意练习,就是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训练例如备牙的水平。



单纯的实战其实并不能持续地提高一个人的能力——没有牙医每天的工作就是备牙。患者到了门诊说,我牙丑,医生你给我备个牙?然后我再找谁谁谁帮我做烤瓷冠?


相反,你专项训练的内容可能只是一个病例里面非常小的一部分。


所以,要想在哪方面刻意练习并且最终成为专家,就需要对某些关键技能进行细分,比如我是牙医牙髓科的医生,比如我是修复科的医生,那找到自己针对性的项目以后再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


而不是只去实战。

5
持续地获得反馈

自检问题:在我想刻意练习的领域,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得到反馈?


反馈是指任何让你知道自己现在做的有多好,以及距离理想目标有多远的方式。


比如备牙,网络上教科书一般的备牙多的呢。你自己备出来的牙跟别人的作品一对比,高下立判。


没有反馈的练习,你好像你根本不知道别人备的牙是多么的漂亮一样——无法通过结果来纠正和诊断自己的学习。


所以,在你的刻意练习计划中,一定要加入目标对比以及持续的反馈。



除了自我检查等方式,还有的反馈就是提供一定的外部激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