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蒙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天分

 老沔城人 2016-09-04



【启蒙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天分



    采访人:杨丽霞

    【推荐语】我们要保护的,是孩子生命里与生俱来对音乐的感觉,这是孩子生命的一份资源。

    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这一部分资源。可以欣赏,可以感受,可以舞动,可以吟唱,只是形式不一样。有的孩子愿意表现出来,有的不愿意。

    杨:您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已经十几年了,在儿童身上您看到了什么?

    王平:每个孩子的生命里都有音乐。每个孩子对音乐都有感觉。做音乐教育的,必然要承认的是,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在这么多年的音乐教学里,我很少看到有孩子不喜欢音乐。课堂上,孩子们都会积极参与到其中来。在让孩子自由创作的环节,每个孩子都会说,我想这样跳,我想那样跳。你能够感受到,每个孩子生命内在都有一份天然的跟音乐连接的东西。关键是有没有给到孩子自由和空间,让孩子这一部分能够呈现出来。

    成人更多关注的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跳得那么好,有的孩子跳得不和谐,有的孩子只在一边看。我想说的是,对于孩子,音乐是生命里面的东西,是往内走的,有感觉的时候自然就会跳、会唱,没感觉的时候就不跳不唱。音乐对孩子是个私密的东西,而不是要表演给别人看的。

    在很多成人的观念里,“音乐”就像歌星那样,是要表演给别人看的,这才叫会唱歌懂音乐。当“表演”这个词出现,就有一个往外走的倾向。当然,有的孩子天生跳得美,而有的孩子舞蹈跳得不那么协调,但他仍然有权利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这两者之间,在外人看来是动作的不同,但在我看来,他们内心同样流淌着对音乐的感受,这一点是一样的。

    我们要保护的是孩子生命里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感觉,这是孩子生命的一份资源。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这一部分资源。可以欣赏,可以感受,可以跳,可以唱,只是形式不一样。有的孩子愿意表现出来,有的不愿意。

    要保护孩子的音乐感觉,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的感受自然地流淌。

    很多人容易把技能技巧放在第一位,而实际上孩子的感受是第一位的。去年的嘉年华,我带预科班的孩子们排练《圣诞平安夜》,我从来不要求孩子,第一个动作应该怎样做,第二个动作应该怎样做。我就跟孩子一起跳,我的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呼吸,完完全全地跟音乐在一起。我沉浸在自己跟舞蹈在一起的感觉里。我想让孩子们看到一个成人全然跟音乐在一起是怎样的,进而散发出一种能量,一种氛围,影响孩子们,让孩子感受到原来跟音乐在一起,这么美好。接着,每个孩子都会自然的跟音乐在一起,每个动作从孩子身体的细胞里自然的流淌出来。在嘉年华的舞台上孩子们自然流畅的舞姿打动了所有的观众。人们看到的不是一群只会摆动作的机器,而是鲜活高贵而有灵动的生命。当孩子用身体完全自由的把音乐的感觉流淌出来时,生命的舞蹈就呈现出来了。

    在音乐课上,老师和孩子一起分享音乐。

    在好玩的游戏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在宁静的聆听中体验心灵与音乐的碰触;

    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感受分享的喜悦;

    探索创造音乐,

    感受音乐的特质;

    在音乐剧中体验综合的艺术。

    这一切的过程都没有任何说教,都是让孩子用自己所有的感官来感受;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创造属于他的音乐。

    成人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音乐形式,又可以自由的表达音乐的环境。

    孩子2—6岁是感受音乐的阶段,6岁以后,发展到使用音乐这个工具、理性和感性并存的阶段。

    我们要遵循孩子音乐发展的自然规律。如果三四岁就教孩子音乐知识,孩子感受的部分就被抹杀掉了,没有机会发展起来。之后弹得再好,也只是个弹琴的工匠。有一个调查资料说,在新加坡孩子学习乐器的特别多,在一个班里弹钢琴的孩子占到80%。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很少有人再去碰钢琴。

    杨:对于父母来说,帮助孩子音乐方面发展,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王平:首先,父母要接纳孩子以他的方式来呈现他对音乐的感受。

    比如,我孩子跳舞时肢体不是特别的协调(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完美协调),因为我认为自己是学音乐的,我的孩子就应该在音乐的各个领域都非常优秀。但是他恰恰是那种在舞蹈方面有一点“后知后觉”的孩子,不过儿子对音乐的旋律特别敏感,具有“过耳不忘”的功夫。只要听过的旋律,再次出现他一定会很快辨识出来。而且他会有特别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很精准的把一段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或是场景描述出来。例如:放学的路上,看到秋天的落叶,他会自然地哼起《落叶》那首歌。他也会时常根据情境自创歌曲--- 比如他喜欢消防车,就会编出一首《消防车之歌》。节奏明快,歌词言简意赅又很形象。当我把他刚才编的那首歌用钢琴弹奏出来时,我儿子说:“不可以侵权”。

    你看,这就是孩子的天分不同所表现出不同的喜欢音乐的方式,如果我不接纳他那不太协调的舞姿,而沮丧焦虑地认为他没有音乐天赋,他就没有机会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属于他的音乐。细心的爸爸妈妈们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接纳孩子的一切。这样孩子就有了发展自己的空间。

    其次,就是环境---有音乐的环境,父母要让家庭生活里经常有音乐,让孩子浸润在音乐中,随时可以吸收优秀的音乐。

    大家都知道,非洲的音乐节奏都特别复杂,但是即便是土著的非洲人,没有学过任何乐理知识,都可以轻松的掌握各种复杂的节奏,因为非洲的孩子就是在这样有音乐的环境中长大的,但凡是非洲人没有不会唱歌、跳舞的,你会看到他们的孩子在一段鼓声、一段歌声中,便上学去了;放学的时候,一段鼓声,一段歌声,他们就回来了。聚会的时候,会围着圆圈唱歌跳舞。音乐和舞蹈是他们生活中特别自然的一部分。

    最后,父母对音乐的态度---你的心里是否爱音乐,是不是把音乐当成生命里的一部分资源。

    如果自己连欣赏音乐享受音乐都很少,那怎么影响孩子呢!

    杨:父母们都很想在家庭生活中影响到孩子,但许多人会觉得自己真的完全没有音乐细胞,怎么办?

    王平:我们感觉自己没有音乐细胞,这是个信念。是因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学音乐是需要被权威赋予的,可以还是不可以。比如,最初的权威可能是父母幼儿园或小学的音乐老师对你的一个评判。说你行,你便会觉得自己可以唱可以跳;说你不行,那你可能就要在一旁看着别人或那些老师眼中的姣姣者又唱又跳,这样的经历会让你的内在跟音乐断裂。“不行”就像一个紧箍咒一样卡在你的喉咙那里,绑在你的腿上,使你到现在都不能唱歌,跳舞。这成了你的一个信念,这样的信念遏制着你的生命活力。但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种渴望,一种能够自由的高歌,自在舞蹈的渴望,是否重新打开自己的生命,让这部分资源流淌出来,那就看你自己了。

    我深信,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这部分资源,等待着被我们唤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