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陈垣《大一国文读本》“看你点得对不对,即知你的国文程度” 陈垣(1880-1971),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 3.梅棹忠夫《智识的生产技术》“一门生活技术” 所谓智识生产,指的就是智识信息的生产。它是一种依据当今现有的或者新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运用人们各不相同的智识处理能力,进而创造出新鲜信息的作业……当今时代,就连每个家庭主妇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进行智识生产。否则她就无法操持家务,也难以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Society & Culture已出书目: (1)多米尼克·戴泽《消费》 (2)多米尼克·戴泽《社会科学》 (3)莫兰《读梦》 (4)埃里克·斯马加《笑》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荣获首届中国辞书奖一等奖,学习古汉语的必备工具书 所谓“古汉语”,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文”,指的是以先秦和两汉的传世文献以及后代“古文家”模仿这些文献的语言而写成的作品为代表那种语言…… 本次修订内容主要包括:
5.《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学生必备英语工具书 《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继承牛津词典系列的一贯优点,编排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实用、与时俱进,释义深入浅出、融会贯通,译文通顺流畅、符合国情,诚为一部不可多得的英汉词典,教学皆宜。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胡壮麟
6.雅克·朗西埃《美感论:艺术审美体制的世纪场景》14个时刻,带你探寻何为艺术 一座缺损的雕像如何成为一件完美的作品; 一幅贫民孩子的画像如何达成一种理想的呈现; 一群杂耍艺人的翻腾如何飞入诗意的天空; 一道航帆的折缝如何暗示宇宙的缘起…… 第一章 分离而出的美(1764年,德累斯顿) 第二章 流浪的小天使(1828年,慕尼黑-柏林) 第三章 底层青年的梦(1830年,巴黎) 第四章 新世界的诗人(1841年,波士顿—1855年,纽约) 第五章 不可能的绝技(1879年,巴黎) …… 尽管也有人执意认为,艺术和审美只产生了轻浮的理想,并无法脱离它们极为凡俗的处境,但其实,正是那些艺术的理想,让他们找到了研究的目标,然后才能对其除魅(démystifier)……艺术绝没有因为世上的平凡事物加入其中而衰退,相反,艺术在不断的自我更新,带来改变。 ——雅克·朗西埃 7.诺文·明根特《好莱坞如何征服全世界》一次进入到好莱坞帝国和现代梦工厂心脏的异乎寻常的旅行 《侏罗纪公园》是如何成为一部真正的跨国电影的? 为何派拉蒙公司选择英国而非美国演员凯特·温斯莱特来确保《泰坦尼克号》在全球的票房成功? 《亚历山大》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是这部影片在美国和韩国表现不佳的原因吗?
好莱坞无疑对全球产生了影响,但同时,好莱坞的发行策略和制片选择也越来越受制于国际观众的喜好。 本书密切追踪40年来好莱坞巨头们的电影作品的演变,并指出了我们有必要继续积极捍卫自己的文化特殊性。 8.荣格、卫礼贤《金花的秘密——中国的生命之书》当西方心理学大师遇上道家经典 20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译成德文,荣格读后大为赞叹,声称此书帮他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卡尔·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提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 9.李约瑟 《文明的滴定》一次影响世界的自问自答,李约瑟本人对“李约瑟问题”的回答 “李约瑟问题”: “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以及“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 荷兰著名科技史家弗洛里斯·科恩(H.Floris Cohen)评价说,在20世纪的学术史上,鲜有一个朴素的问题能够引出如此壮观的成果。
那么,李约瑟本人对于这个思索了一生的问题给出了何种答案呢?可以说,他对此问题的最完整表述都包含在了这本《文明的滴定》中。 10.《微观杭州(汉英版) 》讲述428个微故事,呈现192个微镜头。走近天城,微观杭州,几番留驻,一生流连……我们带你触摸这座城市的脉络和温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