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方式比智商重要

 繁新的人 2016-09-04

很多人认为,孩子成材的最重要因素是智商,智商来自于遗传,所以好的基因是成材的前提。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关心孩子的教育,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抓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所以家长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报补习班,买各种各样的教辅书让孩子反复训练,甚至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关心程度已经提前到孩子一出生的时候了,现在不是有很多家长送孩子去早教中心训练,还有什么婴儿早早教吗?

当家长把教育的重心放在知识的灌输和智力的培养上,这条路是有一点跑偏了。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当一个人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忘光以后,留下的是什么?我认为是思维方式。


什么是思维方式?这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该怎么解释,让大家理解?我不是心理学家,更不是思想家、哲学家。为此,我特意查了一下百度百科,是这么说的:

   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文化诊断学指出: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决定着思维方式的完善性。(后面还有几千字来解释思维方式的相关问题,此处省略)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来说,我刚打开电脑,电脑蹦出一个新闻标题:《因为上药太疼,一家五口暴打四护士》。看到这样的新闻标题,你的态度是要指责一下这家人素质低,道德有问题,还是想批评一下现在医院的服务态度和医疗水平?不管你持哪种态度,这就你的思维方式。这家人为什么因为上药太疼,要打护士,这也是这家人的家族思维方式。

   在把自家孩子成绩与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的时候,过于强调智力水平的高低,不去比较两个孩子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永远无法找出两个小孩的真正差距在哪。很多家长反复强调自己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这样的:“我家小孩很聪明,只要他努力,他成绩一定很好。”这句话我也经常用来安慰别人,“你家小孩很聪明,只要他努力,他成绩一定很好。”不过出于礼貌,我从来不会说另一句话:“问题是他不努力,你不告诉他努力的重要性,以后他也很难去努力,除非有一天他自己真的意识到了只有努力才能学好。”你越夸孩子聪明,越给他一种暗示:聪明是成绩好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努力和勤奋。但事实的真相是:勤奋才是成材的基础。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的思维方式所导致的。

    思维方式是一个内涵很丰富外延很广泛的概念,在这里我并没有专业的能力去解释这个专业的概念,但是我想从学习方法的角度去解释一下怎么注意孩子思维方式的培养问题,如果在学习上注意思维方式的培养,远比补课补知识重要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思维方式首先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比如孩子数学只考了90分,班上最高分是99分,孩子可能会这么跟你说:“本来我都可以考100分的,我就是有道题看错了,我都会做的。”家长一听,立马得到了安慰:是啊,本来我孩子可以考第一的,不就是粗心看错了题吗?没关系,他和第一名并没有差距。

   这么想问题,似乎是挺合情合理的。但是我从来不跟小孩这么说,我只会说:你以后不要跟我说“本来”二字,因为别人也可以说“本来我也可以考100分的,可惜我算错了”,考99分的也可以说,我本来也是100,可是我少写了一个单位。人人都能为自己扣分找到合适的理由,可是到了高考,阅卷老师会因为你的粗心很理解你其实知识你都掌握了而给你满分吗?如果这能给满分的话,岂不是一大片的人都可以?(这段话在孩子小学的时候我起码和他说过20次,以至于后来,孩子刚一张嘴说:“本来……”就自觉的打住了)

   遇到这种事,与其安慰孩子,接受孩子“本来”的解释,不如帮孩子找到粗心的原因,告诫他以后一定要改掉粗心的毛病。粗心是小学生的常见问题,粗心伴随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但是重视粗心问题并逐渐解决,才是家长一直要持的教育态度。


    好的思维方式是教孩子学会自省,发生问题学会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动辄把错误归结到客观原因上,归结到别人的头上

     有一个朋友,一次闲聊当中,他洋洋得意地说:我崽好聪明的,每次大考前,他就领着班上孩子到外头去疯玩,晚上回家以后,就自己偷偷的用功,考出一个比别人好的成绩。我看着他洋洋得意的脸,真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他这种思维方式真的很危险,难道拉别人下水,让自己上位才是成功的方法?自己的成绩不能脱颖而出,难道是因为别人太优秀了,把别人搞垮,才能突出自己?

    今年孩子在市一模考试的时候,只考了656.5分,与第一名比差了30多分,是高三最差的一次。当时真的是非常的郁闷,查看各科细分,发现英语作文满分25分,阅卷老师只给了14.5分,没有及格,这对师大附中零班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可能的分数,何况孩子的英语书写都是很工整的。但是,小孩自己在分析试卷的时候,并没有很在意阅卷老师的不公平,而是反思自己生物有一个知识点很久没有复习,丢掉了几分,语文作文怎么没写好,丢了多少分,数学答题怎么不规范,又丢了多少分……自己以后该如何避免丢不该丢的分。每一次试卷分析,都能从自身找到原因的话,那么才可以在真正的大考中拿到自己该拿的分,这就是学会自省的效果。

   今年高考出分以后,很多家长抱怨阅卷不公平,孩子的实际得分比预估少了20、30分甚至50、60分的大有人在。估计每年都有一批持这种怨念的家长。高考阅卷确实存在追求速度,忽视阅卷质量的历史老问题,家长和小孩的心情我也是非常非常的理解和同情,高考多拿1分干掉千人绝不是夸张。我自己孩子理综估分本来也是288分,但是实际得分只有281分,这7分的差距就是在生物上。为什么估分差这么多,后来我也和他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也认为阅卷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今年生物卷的题型主观题偏多,答题规范与否确实会严重影响得分,试想在阅卷速度很快的情况下,不规范的步骤,不准确的用词,都有可能让阅卷老师不能准确理解考生的意思而多扣几分。(这段话有点偏离今天的主题,但是因为有高三的家长会看我的文章,所以我特意多说两句,平时一定多多关注孩子扣分的原因,除了粗心、不会做等基本原因外,还有就是答题不规范,步骤不完整,用词不专业等常见但并不被孩子重视的原因。上个月和班主任聊了一下天,谈到某个孩子数学估分满分,实际得分120多分,班主任说:这个小孩平时就有这种答题不规范的问题,很多步骤总是省略跳掉,我跟他说过很多次,这小孩懒啊,不听啊。所以孩子刷题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规范性,多对比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差距在哪,不要动辄一副不服不忿的态度,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的培养关键是让孩子学会思考。我们现在的教育重点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可能确实是教育体制和考试方式导致的,但是现在的考试题目已经越来越灵活,注重考察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家长陪着孩子去赏花,家长跟孩子说,花是红色的。这是一种知识,这是你灌输给他的。但是你会不会问他:花儿为什么是红色的?你会不会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培养。等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答案,来告诉你花儿为什么是红色的,世界上花儿除了红色还有一些什么颜色,导致花儿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育出一朵非常规颜色的花。家长的提示教育达到这种程度了,这就是在培养思维方式。

   中学生需要学各种不同的学科,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不同学科的不同思维方式。所以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思维方式的培养。比如数学的解题思路,其实就是数学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每做一道数学题,这个孩子就应该进行思考和总结,举一反三,拿出各种不同的解答方式。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还应该让孩子分析哪种解题方法是最符合标准答案的(有家长说数学某一大题,自己孩子全对,可是12分只得2分,有可能是解题方法和标答不同,阅卷老师并不知道标答以外的每一种解题方法。)比如生物这门理科中的文科学科,规范答题,尽可能用准确的专业术语作答,能用课本上的原话那是再好不过的。有人可能会说,唉,中国的教育体制就是这样,只设标准答案,不允许个性和创新。

   在这里,我无意于讨论教育体制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你以为你是对的,但其实你的理解离准确把握这门学科的概念还很远。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我是教法律的,有一次期末考试结束以后,一个学生打电话给我,说:“老师,我觉得我考得很好,为什么你要给我一个不及格的分数?你是不是对我有偏见?”我说:“我对你没有任何偏见,相反,课堂上你很活跃,在我讲课的时候,你经常插个嘴抢个答,我也以为你可以考高分,但是看到你的试卷我才知道你理解的概念完全是偏离本意的,做出的答案大部分也是不准确的,如果不相信,你可以来看你的试卷,虽然学校不允许学生当面查卷,但是我愿意让你查,我可以把每一分扣分详细解释给你听。学习这种东西来不得半点浮夸,一个学法律的人尤其应该准确用词,一字之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每一学科都有每一学科的思维方式,这就是为什么用人单位更属意于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的原因。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很容易发生这门学科思维方式的缺失。如果孩子在学化学的时候,能建立起化学的思维方式,学物理的时候建立起物理的思维方式,学生物的时候建立起生物的思维方式,那么补课不补课,已经不是重要的事情。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建立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就是认真听老师讲课,反复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专业概念,做题时反复思考和总结标准答案与自己思路之间的差别。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传说中的故事,2012年江西省状元,师大附中的张旭琛同学,人送外号“课本帝”!据说每次大考前,他都要把一大摞课本扛回家反复看。


文:米兰     图:王芳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含图片),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