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全国1卷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与意外

 许愿真 2016-09-04
2016全国1卷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与意外 
  @陈继英(特级教师,深圳市首届教育名家)
  今年是广东省自主命题10多年之后再次使用全国统一的新课标卷,其作文命题采用漫画形式,让考生根据漫画寓意和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漫画内容是,某生首考100分获得亲吻性奖励,后考98分,挨了一巴掌,受到惩罚与批评;另一生初考55分,挨了巴掌,后进步到61分,获亲吻。应该说,考生对这种教育现象并不陌生,抑或司空见惯,表面一看,这道题目并无深意,其实它蕴含的意义特别值得深思,考生要透过现象看出漫画的本质寓意,才会写出有质量的高分作文,也就是说,这道作文题,寓意明显,要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应该不算太难,但是要写出高分作文还要看考生思维认识能力是不是够层次。
  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与备考,不只是研究高考作文题怎样写,或者写出优美的下水作文,还要看到高考作文命题背后的导向,这样才会找到作文教学与备考的方向,那么,今年的全国一卷作文命题呈现了怎样的导向呢?
  第一,这个作文题具有引导考生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多问为什么的导向。在社会生活中,对现象问题就事论事者很多,痛心疾首者也不少,而真正认识事情本质者却相对寥寥。此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现象选用漫画命题,对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所见之生活现象,并深入思考其本质,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习以为常的现象要多问为什么一一家长为什么会如此重视分数的变化为什么连起码的学习考试规律也不顾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家长教师这样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表明了怎样的问题?同样,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见到一些现象,有好有坏,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分析,透过现象看出事物的本质。这样的思考习惯的培养,恐怕比课堂空对空的教学更有意义。如此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打通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是不是才有助于人才的成长是不是更有益于学生人生的发展?是不是有助于民族文化素养的提升?这样的语文课是不是比那些非常“像语文”的语文课更加有意义
  第二,该题有引导考生对问题做理性思辨的导向。漫画中的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孩子或学生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学习进步成长的悖论。某生首次考100分,第二次考98分,该批评吗每次考试的内容不同,难度大小不一,只像“某家长”、“某老师”凭考试分数的单线变化,就对孩子、学生妄加批评指责,这符合学习实情和学习教育规律吗某生起点低,首考55分,后进步到61分,这对一些学习困难生来说,确实难能可贵,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单向度的纵向比较,还要横向的看看同学们考得如何?一比,原来尽管该生进步了,但距离“学习精英”还是差距颇大,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角度给予“奖励性亲吻”无可厚非,也是必要的教育方法,但是,“亲吻进步者”,就该对“退步者”挥动“老巴掌”吗?如此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其危害有多大?其公平性何存?这不正是思辨的巨好材料么?再者,人生的成长与成功,就只凭分数来衡量吗?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看看如今的家庭与教育只是追求什么,这样的追求是不是太单一、太绝对、太过于功利化了?如此这般的追求,大部分人的幸福指数如何高得起来?在我们的社会上,社会各界的管理中,是不是也有这种简单化、表面化、单一化的考评方式的问题存在呢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符合人性的科学的考评标准呢?
  我认为,这样的作文命题,对引导考生的理性思辨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也是一种引导:要注重思维能力培养。语文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文字和篇章结构的“语言形式”训练,应该是“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听说读写兼具”的高效课堂教学。
  第三,此题对广东考生来说,还是颇有意外的。今年,广东省首次使用新课标全国命题卷,各地市一直根据2015年的全国甲乙卷(也称Ⅰ卷Ⅱ卷)的作文命题形式进行备考,即所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备考,这在广州等各地市的两次大型模拟考试题里,表现得非常明显,而今年的高考题虽也有“任务驱动",但这样的“任务驱动”与2015年的全国两套试卷的作文命题相比,不同之处还是很大的,更与广东各地市的两次模拟考试的“任务驱动”设置,有较大差别度。但愿改革开放大省的广东考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性差別”。
  其实"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没什么创新意义,诚如某专家解说的一样,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指2015年的全国卷作文题的命题形式,2015年全国一卷的作文任务指令是“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2015全国二卷的任务指令是"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再看看今年全国一卷作文命题的任务指令:"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这与一般新材料作文的指令要求是一样的,绝非某些专家所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由此而言,今年的作文命题当然不是与2015年全国一二卷作文命题同类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其实,高考作文命题从来就是有任务设置的,只是过去的任务设置是比较宽泛的任务指令,而2015年的任务是更具体的更明确的指令。
  事实上,历年新材料作文命题都是有任务指令的,只是自某专家在某杂志发表了一篇解读2015年作文命题导向的论文以后,全国各地的"专家"大肆弘扬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与应考对策,纷纷扬扬下起了一场场"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的大雪,乃至掀起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的风暴。然而,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却特意回避了过于明显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形式。这可能是对那些乐于猜题押题者的一种回应。
  好在不论命题形式如何变化,其考查学生写作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宗旨不会变,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又给我们的作文教学与备考一个导向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思维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关注度的引导。这才是作文教学与备考的正道,因而,不要搞模式化作文教学,也不要搞写作教学的"一二三四五步"走。
  (作者简介:陈继英,特级教师,深圳市首届教育名家,深圳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组长,广东省高中语文教学水平评估及示范高中评估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地方骨干教师培训讲师团”专家,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主讲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主讲专家。)
  附录:
  吻痕与掌印,莫唯分数论
  安徽省示范高中东至三中张峪铭
  给我一个吻,只因考百分;给我一掌印,只因差几分。漫画对当下教育评价唯分数论给予极大的讽刺。考得好,家长、学生喜笑颜开,“吻痕”如花,在脸上绽开芳华;考得不好,学生、家长愁眉苦脸,“掌印”如火,在心头煎熬焦灼。
  考得好受到奖赏本来无可厚非,毕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考得不好受到惩罚也无须指责,因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关键是我们不能唯分数论,不能分分计较,不能少考两分,就暴跳如雷,如丧考妣。其实人的成长,是以完整人格培养作为终极目标的。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全部。若将分数作为评价人好歹的唯一标准,那么其后果是不堪的。
  首先“唯分数论”造成学生创新能力不足。有好事者对近三十年的高考状元做了一个统计,竟没有一个在行业上成为领军人物。当然不能认为都是高分低能者,但长期以分数论成败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被称为神童的魏永康,考分一路领先,十三岁以高分进大学,十七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可谓一路辉煌一路歌。可就是这样的“分数学霸”,又被“分数”所伤。唯“分”是图的后果是,生活能力极差,社交能力不足,人格缺陷明显,竟遭校方退学。残酷的现实不能不让我们警醒,“分分分,并非学生的命根”。
  其次“唯分数论”造成学生个性发展失衡。长期片面的以分数评价学生,就像一个人刻意锻炼身体的某一个肢体,这一肢体健硕无比,可其余的孱弱萎缩,极不协调。这就出现了智长德短,知识学习是富翁,品行修炼是乞丐。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如前不久被处极刑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学业水平不可谓不高,但投毒杀害自己的同学,害人害己,让多少人嗟声长叹。
  可能有人要说,这些只不过是个例。是的,一件揪心事件地发生,是多种因素所致,但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是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从学校到家庭,从个体到群体,唯“分”是从,自然忽视或淡化了其品行的矫正与培养。“分”数的晕轮效应,让学习优者自小占尽先机,人们怎能不对“考分”趋之若鹜呢?这与当下追求GDP是一个道理,当一切以GDP为重要政绩时,就自然出现了“求富不仁”,环保弱化的现象。
  总之,我们需要一定的奖惩制度,但更需要的是多元性评价,尤其是教育,尤其是对人的评价更应多元而科学。吻痕可以有,掌印也能行,但千万不能唯分数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