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2017年高考思考高中英语教学

 生如夏花26 2017-06-13

高考中有一门学科叫英语。

近几年,英语高考结束后各种表情包:

2013年,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014年,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015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16年,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2017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都是难度惹的祸。

走进今年考场的考生,心中装着的是近几年高考的方向,特别是2015与2016年高考试卷的样板,心中的期待也是类似的难度和风格。但是,当考试开始,发现听力中不少要听出言外之意,单项填空有几题难辨庐山真面目,完形填空也有几题即使再读几遍也无法定论,阅读理解能读懂但答题却难以下手。此时,学生已经相当疲惫,当读完任务型文章,正庆幸能读懂并着手去答题的时候,发现“妹妹找哥泪花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勉强能答上两题。自认为英语是强项的学生心有不甘,继续努力,但最后也只能胡乱填上所谓的答案,用所剩不多的时间写作文,发现是写“电影票房”,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只能利用所给数据,强忍着眼泪,闭门造车。当英语考试结束,学生一脸沮丧走出考场,没有笑容,哪怕装的笑容也没有,所有正学霸和负学霸就一种反应,英语考试:难!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难易都能决出高低,选拔人才。是难是易并不是问题,因为录取的人数不会因难易而变化。如果试卷难一点有利于选拔,有利于让水平高的考生能够脱颖而出,那就难得有理。但是,如果试卷出现的所谓难题,高水平者答对寥寥无几,蒙对的人倒为数不少,那这个梯度的体现就有问题了。就好像所有考生走上梯子,每上一个台阶都是通过能力和水平走上去的,但走到后来,发现到制高点没有台阶了,于是只能“你跳我也跳”,跳过跳不过全凭运气。

英语考完,在官方公布答案之前,不少培训机构为了抢得先机,抢先进行了试卷解析,但是没有一个机构能给出全部正确答案。有一个机构所谓的英语专家团队给出的15个单项选择题的答案中,竟然有5个错误。任务型阅读的答案竟然10个中错了8个。在一个庞大的江苏省英语教师群中,各路大神各显身手,热烈讨论,也同样没有人能够完整地给出正确答案。连教师和专家在闲情逸致的状态下都不能有把握答对的英语试卷,可以想象学生在120分钟的紧张焦虑的情况下答题是什么感受。所以,很多老师非常心疼地说,学生好苦啊!今后我们怎么教啊?再弄教材学生都会认为我们是骗子……

我自己也做了一遍这份试卷,听力都答对了,单选错一题,完形填空错一题,阅读错两题,任务型错三题,作文就免做了。感受是,所谓网上流传试卷难到“逆天”的说法有点过了。那为什么学生都觉得难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就是“视觉残留”现象,学生在做最后任务型阅读和作文的感受中走出考场,这种感受在残留。但是,如果我参加高考的话,英语得分也最多106分,而且作文必须20分。作为英语名师,有点难堪。

其实,这份试卷的整体设计有不少可圈可点的亮点,是一份高质量的高考卷。命题人的意图和初衷也是含义深远,直接指向理想化的英语教学,注重思维品质的提升……

最主要的是,命题人很辛苦,命题很难,命题很难完美。

所以,这份高考卷是好比是一件有瑕疵的雕塑精品。

高考试卷就是风向标。考什么教什么已经成为“潜规则”。于是,不少老师开始担心,接下来英语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下面我就斗胆谈谈“从2017年高考思考高中英语教学”的话题,只是个人观点,供各位老师参考,同时也欢迎批评指正,共同为英语教学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教学策略。

一、 对于高考的研究是联系的,不是断裂孤立的。

应该辩证地思考“考什么教什么”这个观念,因为,江苏省英语高考的特点是让人捉摸不透,每年难度都难预测。所以,应该研究历年的高考,研究一般的、普遍的、共同的、彼此联系的内涵。今年高考的设计和难度,并不能说明明年必然相似。就像2016年英语高考方向并不能代表2017年的结果一样。但是,高考题的内在都是互相联系的,其实就是核心素养的体现。语言能力最重要,这是高考试题的核心。其他就是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了。但是,今年在思维品格方面有些过度了。所以,在接下来的英语教学方面,依然突出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英语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顺序渐进,抓牢基础,不要拔苗助长,千万不要因为今年的试卷比较难,在教学中一味加大难度。或许明年就简单了,谁说得准呢?

二、 听力再也不是小菜一碟,要学会真实交际。

从今年的听力试题来看,学生普遍反应比模考要难一点,主要是要从一些对话中判断出隐含的意思,需要推理。例如:从maybe if you get steakwe could share. That sounds like a good idea来推断出那位女士将点牛排。从

after lunch…attend a senior staffmeeting which may last about two hours. Can you come at 3?来推断出男士3点前在开会。从that’s the way it is normally inour company来推断出是“公司项目”和“同事”。从summer has not come yet推断出现在的季节是spring。其实,这正是这份试卷的精华部分,凸显了英语交际性原则和导向。交际用语和情景都是真实的日常的,如同我们用汉语交际交流一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什么都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似乎对话者都是低智商,都是幼儿。听力增加一点难度的导向是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交际和交流,在真实的情景中的交流。当对方说I wish I knew thetimes 的时候,明白对方不知道时刻表;当对方看完电影,约会回来,旅游回来等知道说how was it? How wasthe movie? How was the date? How was your journey? 当表示“不胜枚举”的时候知道和明白you name it 的含义。听到I heard you are going to France \Neverhad that before\Go on the internet\Boy\I was posted there等表达的时候,不再怀疑其语法的错乱或意义的混杂。Boy不再是boy,就像My 不再是my, 都是交际的常用语,都是现在英美国家的日常用语。

听力出得真好。但是,也有一点小瑕疵,最后一题正确答案中的radio会让不少思维过于缜密的考生不敢下手,因为从听力内容来看,关键词是audience和studio,但是并不一定就是radio, 因为表示“电视”也可以。audience不仅仅是“听众”,也是“观众”。studio不仅仅是“播音室”,也可以是“演播室”。所以,可能更多的考生宁愿选择“天气预报”了,或许这段独白是“天气预报”专题节目的开场白。

听力是综合语言能力,涉及语言要素的各方面。在历年的高考中,听力的难度一般是最低的,这次也不例外。但是今后要想获取满分或高分,必须加强听力方面的教学,加强真实情景的语言材料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例如TED演讲,名人演讲,各种毕业演讲,各种流媒体和影视资源,各种有声材料等,都可以用来作为听力的补充教材。特别注意,不要把提高听力仅仅建立在模拟高考的听力测试题的训练上。综观各种模拟测试题,大同小异,新知识和新词汇相对较少,学生会觉得听这些材料几乎千遍一律,日久生厌,学不到东西。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听力与阅读结合起来,这就是有声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听懂复杂词句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尽量多学一些语言知识,多积累一些习惯搭配,多理解一些合情合理的交流言语与表达方式。

于是,语言能力就提高了。从听力资料中积累的知识,对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帮助极大,或许听力中不仅学到了you bet,还邂逅了off the top of my head。真的,听力资源是一个必须重视的宝库,里面的知识,you name it! 这个宝库的建立和发现,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开发和慧眼了。

从高一到高三,听力的资源,都是老师开发的重点,也是英语课堂有趣有效的来源。

我遐想着,如果我再去学校教高三,我肯定会用最近网红的两位中国留学生截然不同的毕业典礼演讲上几节课。闭眼听,睁眼听,学词汇,学表达,各种观点讨论发言,或许会让学生自己写一篇commencement的演讲。让学生觉得:语言有声音,声音有内容,内容有思想,思想促思维,思维能表达,表达有异同,异同致发展。这样起点和终点练成一线,从听力开始到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我遐想着,如果我再去教高中,我一定会把阅读变成有声的阅读,在体会语言的韵感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哪怕一个小小的停顿,一个微微的升调,一点点嗓音的提高,一点点语速快慢的变化,等等,都可能在意思上有所不同。Oh,that’s just great!从书面上,天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真实的交际能力。

三、语言知识不宜深挖洞,情景决定语法。

近几年高考题单项选择考的基本是语言知识的一般规律,是考查“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的一般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的考题也基本遵循了这样的方向,大部分题目都是中学英语的重点语言知识和词语辨析,难度适当。有些题简单得可以不假思索,像虚拟语气的倒装were I等。但是有些题,不是有点难,而是很纠结。与其说考的是语言知识,还不如说考的是思维能力。我做错的那道题是24题:

24. The publication of GreatExpectations, which_________both widely reviewed and highly praised, strengthenedDickens’ status as a leading novelist.

此题考的是时态和主谓一致。主谓一致不难,学生对斜体字已经耳闻能详了,从前面的publication也可以知道是书名,当然用单数。但是,在时态方面让我纠结。我首先想到的是用is, 因为widely reviewed and highlypraised不应该仅仅指的是过去,现在也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在想到strengthened的逻辑意思,又觉得应该是widely reviewed and highlypraised之后的关系。但是,又马上果断地否定了,因为“Great Expectations的出版强化了狄更斯作为leading novelist的地位”也说得通,说明狄更斯以前出版的小说没有达到这样的作用。如果用was就说明现在没有人再去评论和褒奖了,似乎不合情理。

我就是这样想的,结果官方答案是was,是不是我自己想多了?

问题是,我为什么会想那么多?在真实情景交流中,我会想那么多吗?

这份高考卷时态方面考了三道题,都没有具体的时间,都需要用上下文情景来判断,虽然是时态的基本性质和概念,但都用一种方式出题,也太单薄了一点。这样会不会给今后的语法教学带来不良的导向,我有点担心。再看26题:

26.We choose this hotelbecause the price for a night here is down to $20, half of_________it used tocharge. A.that B.which C.what D.how

虽然我答对了,但我并不愉快,因为这道题把语法挖的太深了,完全不是真实情景。问了几个老外,都说他们不会这样说,只会说only half of theoriginal price.考试结束后,有位语法专家为此作了长达两页的解释,我们教师看得懂,就怕学生看了,更加迷茫了。

说好了的真实情景呢?

27.He hurried home, never once lookingback to see if he_________. A.was being followed此题如果是真实情景,这个社会那就可怕了。或者,这是间谍片和恐怖片的片段;或者,这个人在防卓伟呢。

几年前,为了一次讲座,我对几十个高中英语教师做过调查:在高考复习课上,你花最多时间讲的是什么?84%的教师回答是讲语法。大家都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最近几年花了大力才逐渐从这样的观念中走出来,走向阅读为主的高考课堂,真正的语言本色和内涵的课堂。但是,这份试卷的导向,有没有重回语法为主的课堂的导向呢,我很担心。

“语法不能深挖洞,只要讲一般规则和概念,特别不能把边角料知识作为重点讲,不能出故意让学生出错的试题…”是我作为教研员身份反复强调的概念。我认为是学习英语正确的导向,也是高考的正确导向。这份高考卷虽然只有几道题语法挖的太深,但是,会深深影响到高中英语老师对讲解语法难度和尺度的把握,很有可能会出现一大批偏题难题,我深深担心。

但是,高考不能只看一年的试卷,必须在多年的试卷中发现一般的、普遍的、有联系的规律和现象。然后,按照教育规律和语言教学特点,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教学。

语法,只能以一般规则与概念为主,千万别深挖洞。讲得越多,迷惑越多。讲得越深,懂得越少。高考的语法也就一到两个难题,不值得花大量时间去攻克。学生的时间是一个定量,这里多了,那里就少了。

这里,特别要注重教材的语法,例句表示的难度,差不多了。

其他就是词语辨析了,这些题的区分度很好,能让好学生得分,除了第33题:

33.—What does the stuff on yourT-shirt mean?

—It’s nothing. Justsomething _________.

A. as clear as day B. off the top of my head

C. under my nose D. beyond my wildest dreams

我明白命题专家的意图,就是让学生养成“基于教材,走出教材”的学习英语的理念,英语无处不在,应该多读,多看,多听,不断积累英语词汇和习惯搭配。这样的意图导向作用是正确的,但是低估了此题的设计难度,因为基本没有学生知道正确答案,能能蒙,根本没有区分度,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于是,这样的难度就失去意义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意图,就应该选择一些常见的教材外的习惯用语。所谓常见,就是让一些喜欢看英语原版电影和电视的学生耳闻目染的词语,让喜欢读英语原版小说和时事文章的学生能信手拈来。至少这些学生熟悉其中三个词语,同时没有as clear as day这样的陷阱。

我特别喜欢读英语小说,也特别喜欢看美剧,也看过近千部英语电影,至今不记得碰到过off the top of myhead, 或许我听过但没有记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至少没有反复听过和读过。做对这道题,是因为我知道其他三个选项,觉得都不贴切,用排他法“蒙”对了。后来在网上找,发现“VOA一分钟英语”中有,看来,I am out了。学无止境,必须一直更新和提高。难题,如果能体现出区分度就是好题,如果不能区分,就另当别论了。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和组织学生去多读,多看,多听,同时一定要学会积累词语和惯用法,或许不一定考到这些词语,但是英语水平就是这样提高的,这是考试得高分的必经之路。

四、完形填空重在语景,词语运用要见长。

这次高考试卷的完形填空中规中矩,内容学生能读懂,试题有很好的区分度,与我们苏州零模和苏锡常镇一模、二模相似,突出“在特定的语景中合理选择词语”的命题原则,基本没有偏题怪题,除了那个because选项。到现在为止,我依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原文用because,导致命题人用词命题了。我似乎一会儿想通了,过一会又迷惑了。整篇完形填空,学生反应也不是很难,但个别题难以辨清或确认,这些都很正常。

高考的完形填空几年来从选材到设计都相似。所以,在我们教学中不可能产生迷茫。虽然完形填空与单项选择一起列在“英语知识运用”中,但与早年的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有了较大的不同,再也没有语法上或结构方面的考点,现在都是考词汇的运用。这样,列在“英语知识运用”下似乎不怎么确切了。

要让学生在完形填空中获取高分,考试“三步走”的技巧有一定的帮助外,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为此,高考常用词语的适当辨析还是需要的。当然,辨析的首要基础是了解这个词语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了解与一些相关词语的不同含义,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完形填空是真正有效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题型,是需要学生用足时间去反复考量的,信息都在字里行间,思维能力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花力气去精讲,引导学生学会从上下文中找出有效信息和联系,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词汇,并能简单辨析。例如,这次考题中marching pacing 和struggling,为什么要排除march和pace,是因为在with their heavy instrument cases情况下不成立。但是答对这道题的关键是知道march 和pace的意思才行。就像commit oneself to与be used to意义不同,从But he quickly found that heloved playing this instrument此后应该是“致力”,此前还没有“做”怎么能够“习惯于”呢。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决定成败的就是对词语的认识了,对词语的认识和认知就是英语水平的基本体现。

于是,我们教学上一直倡导one more word and one morechance to win,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并在教学上有所体现,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老师能教会不愿意背单词的学生。背单词的重点是识记,不要过度强调拼写。特别是高三,拼写的是任务型和作文重点词语,其他的只要能懂意思就行了。这样,才有更多积累词汇的时间和更强的学习动机。

五、阅读依然是重中之重,读懂是主要目的。

这次高考卷阅读的来源比较高端,但是不是就意味着教材就不重要了,应该抛开教材去读《经济学人》或《科学美国人》等外刊了。我觉得高中的教学只能以教材为重,不然无法与高考考纲的3500词汇接轨。而且,阅读也不是越难越好,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要体谅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明白高难度只能刺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More may be less。所有的阅读能力是建立在学生能够接受能力范围之内的,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当然,仅仅读教材是不够的,必须补充各种阅读,选自外刊的各种体裁和题材的文章,不在乎长短,只要适合学生就好。因材施教,所以每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特色的阅读选材和系统学习制度。选材要有时代感,涉及生态文学,经典文学,时尚时事,科学人文等等。这些从高一就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多读才能快读,多读才能深读,多读才能多识记词汇和惯用语,多读是最佳的学习英语的途径。

以读懂为主要目的。

虽然,这次高考阅读理解的命题设计以“推断题”占绝大多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fact 和opinion

为主要分界线的。题目中的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都离不开本质上看清事实与非事实的界线。平时的教学,不要过度设计推理题。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读透,学会从一些貌似不相关的词句中读出深层含义。这次高考没有考文学作品,也没有考记叙文。但是,让学生读一些文学作品是有很大好处的,其中就是“深度阅读”的理念,让学生比较彻底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与作者能沟通,能提高学生的情商,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理解一些他们年龄无法理解的涵义和意向。高考命题的是大学教授占多数,他们的思维与一般中学生有很大差异。但是,通过阅读,通过学习别人的直接经验从而转化为自己的间接经验,这些差异是可以弥补的。

阅读课是重点。教师从选材到课堂设计都要精心准备,要渐渐让学生能“悦读”,读懂比解题更重要。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上,希望继续贯彻我以前引用的张伊娜教授特别推崇的几句话:Reading is notlearning. Reading is learning. Reading is more than learning. 阅读对英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必须是长期效果和策略。如果阅读课太功利,每次就是做题讲题,那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那就事倍功半了。

六、任务型是空中楼阁,但依然不言放弃。

我花了30分钟时间做这次高考卷任务型阅读,错了三题,很失败。我觉得这次任务型的设计是命题者理想中的英语教学效果体现,就像我市一位某名校高三领军老师说的那样,是一种one way street,一厢情愿:

“仔细研究近几年的任务型阅读,我的思考如下:高考的任务型阅读出题角度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映,出题者不了解中学的英语课堂。大学英语学习以paraphrase为主,基于整体文章,段落去理解解读句子,中学英语课堂讲解基础词汇,语法,打好基础才能上升到paraphrase。中学阅读的内容很多也不需要paraphrase。但是高考命题者以大学教授为主,对任务型阅读的理解角度和中学教师不一样,所以我们做的模拟卷,和高考卷的任务型阅读味道是不一样的。今年的任务型阅读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我做题时根本答不出那个immediate,还有76题我以为是younger,还沾沾自喜以为对了,因为在英语中有die young 搭配,不知道可以earlier death。72题也答错了,我竟然填了growth,水平太差了,看了答案明白了。但是,问自己,做题(考试)的时候为什么根本想不到?我都能读懂,都知道答案大概是什么,就是想不到那个确切的词。

整整10题,只有1题是原词转换,其他都是推理和概括,语言能力能到这么高,命题真的太理想化了。

特别是考生在经历了前面大题量的费尽心思和绞尽脑汁,到做任务型阅读的时候差不多已经身心疲惫,当遇到这样的题,能不流泪吗?

据说,考生任务型阅读的答案大都空白了,或凌乱了。

据说是为了区分度。大家都答不出来,这样的区分度有效吗?

接下来,为了明年高考的英语教学,任务型阅读要不要教?但是,事实是,如果还是这样的命题,谁也教不了。我也教不了。我怎么去带领高三教师,怎么去指导高三任务型阅读的教学。这样的语言思维程度和语言运用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无法实现。

只是一种理想化的遐想。

于是,只能不变应万变,继续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只希望学生不要说我们是骗子。

不过,此时我觉得很迷茫,或许某日会有所顿悟,找到更好的解决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

乐观点好。所以,各位老师,我们一起想方设法,一起出谋划策,一起不言放弃。

七、作文突出学生生活关联,避免套路禁锢。

其实,这次高考作文的命题无非是为了不让任何人猜到题而已,但是还是被2014年考研作文模拟题猜到了。内容与教材的电影有关,但是写的内容主要是分析数据,用学生不熟悉的感受去闭门造车。

不管难易,考生还是有话可说,有分可拿。不过,作文的导向有点偏,不提倡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重点写作模式。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还是按照不同的年级有所区别,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层。高一不建议写读写作文,可以写情景作文。高二到下学期可以学着写读写作文。写作的重点是内容合理,逻辑通顺,词句无明显的语法错误。

作文的命题还是以与学生生活关联的内容为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不同的思想和观点,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和建议,有不同的感受和故事。让学生学会运用合理的语法结构和语句,来给作文添加光彩。让学生背诵经典的美文,引用名句和名言,让作文提高档次。

作文必须常练,从简单的单句抓起,到复杂句型的熟练运用,再到内容和逻辑的顺理成章。

写到这里,忽然发现,我基本都是老生常谈,重复我以前的话,以前的教学策略和理念。这样,或许有两种解释,一是“黔驴技穷”,一是“万变不离其宗”。

我宁愿相信是后者。

高考可以任意变化,教学应该灵活变化,但不能任意变化,因为要符合教育规律。

36093次浏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