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年清退3321万养殖户,中国养猪业正酿惊天剧变!

 田园牧韵 2016-09-04


导读

近十年来,我国年出栏50头生猪以下的养殖场大量退出,从2007年的8010万个,降到2014年的4689万个,减少幅度达41.5%。


环保是养猪业绕不过的一道坎,必须要面对,食品安全也是大势所趋,不可抗拒。本文最后给出的参考意见,或许正是养猪人解决困境的根本道路。


张广安:数说30年来中国生猪业
新牧网 苏皖中


新牧网讯  猪价、能繁母猪数量、出栏数量、原料价格……从这些行业的大数据可以窥探近三十年来养猪业的发展和趋势。 2016年9月1日,在天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等单位举办的第十四届 (2016)中国猪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主任张广安分享了30年来养猪业数据的变化。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主任张广安




30年间猪业大数据




 

从1985年数据至今,猪肉产量总体趋势一直持续增长,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值5671万吨,2015年略有下降。但猪肉在肉食中占比持续减少。



与此同时,全国生猪存栏数量缓慢增长,2012年达到最高值4.76亿头,2015年为4.51亿头。而生猪出栏数持续稳定增长,2014年达到73510万头历史极值,2015年下降到70825万头。从趋势上看,存栏和出栏数总体呈增长趋势。



 

30年来,能繁母猪存栏数出现过几次下降后上升的波动,但整体呈上涨趋势,近几年来稳定在5000万头左右。2015年能繁母猪存栏数再次大幅减少。



 

生猪胴体重方面,1998年以前增长幅度较大,从1985年的69.3kg/头增长到1998年的77.4kg/头。之后呈现缓慢下降再回升的曲线,2015年回到77.5kg/头。张广安分析表示,这可能和各地屠宰以及胴体重标准不同有关。



 

从十年各地区生猪存栏、出栏、母猪存栏的对比上看,生猪存栏数量上,东北、西北地区增速分别位列前二,其他地区不同程度的减少;生猪出栏数上,除华北地区之外,其他地区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东北、西南、华东、华中地区增速明显;能繁母猪数量上,东北地区增幅最大。生猪出栏省份,四川、河南、湖南分别为前三位,山东、湖北、广东、河北、广西、云南随其后。



近十年来,我国年出栏50头生猪以下的养殖场大量退出,从2007年的8010万个,降到2014年的4689万个,减少幅度达41.5%。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场数量稳步增加,其中3000-9000头规模的养殖场增长最快。2014年,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殖规模比重降低到58.2%,500头以上规模上升到41.8%,其中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规模场比重增长到9.1%。



 

2005-2011年年间,生猪生产成本快速增加,之后稳定在1700元/头左右。这其中与人名币升值,原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的提升等因素有关。而利润方面呈现波动规律,自2014年触底后开始反弹。



从去年6月份起,到今年8月3日为止,已经连续61周猪粮比高于6:1,高于平衡线之上。生猪价格字2015年3月份触底后,开始持续上涨。


中国猪业发展趋势



目前影响猪业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因素、资源因素、环境因素、消费因素、贸易因素以及技术因素。

据2016年-2020年全国生猪发展规划,有两个重要指标。


1、规模比重稳步提升高,规模场户成为生猪养殖主体,比重达到52%。


2、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75%。但张广安也表示,规模化如果定义为年出栏500头以上,第一个目标太容易达到,随着我国生猪业的发展,规模化的标准也应该水涨船高。



区域布局上提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发展区以及适度发展区。并提出了八大主要任务。我国种猪资源丰富,但利用效果差,“重引用,轻利用;重炒种,轻育种”的问题普遍存在,若不改变终将影响到猪业的发展。



能繁母猪数量的升降能影响到来年猪价的降与升,母猪数量下降,来年猪价上市,反之亦然。据农业部的监测,2014、2015年能繁母猪数量连续两年下降,故而2015、2016年猪价都将处于上升趋势,今年的猪价不会降低。但自今年5月以来,能繁母猪数量已在回升。


中国猪业内外交困



饲料原料严重依赖进口。2015年,我国进口大豆816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而国产豆类只有1588万吨,进口时国产的5.14倍。玉米也从2010年开始由出口转为进口,2015年达到473万吨。

国内外玉米、大豆价格的差异,导致美国养猪成本低,进口猪肉大幅增长。2016年上半年,猪肉进口76.2万吨,是同期的1.4倍,猪杂碎进口68.0万吨,同比增加76.0%。



 

环保是养猪业绕不过的一道坎,必须要面对,食品安全也是大势所趋,不可抗拒。


种养结合是解决环保问题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生态循环是环境保护最科学、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国际上多数国家都将猪粪尿作为有机肥,上地肥田。国内企业应利用土地流转政策,采取购买、租种土地的办法,先建农场,后种养结合,


确实无法解决环保问题,就应尽快突围转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