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6)

 老刘tdrhg 2016-09-05

    第六篇章  知 

 知耻就是“有羞耻之心”。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把礼、义、廉、耻看成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四个维度,孔子也赞赏“行已有耻”的士大夫精神,他还说:“知耻近乎勇。”一个人有了羞耻之心才能昨临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舍有度。小到个人修养,大到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它是正直人性的前提,也是正义人生的风标。

    65.记己有耻。

出处:《论语·子路》

大意: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6.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大意:没有羞耻之心,简直就不是人。

  67.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出处:《孟子·离娄上》

大意: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出处:《孟子·尽心上》:

大意: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9.知耻近乎勇。

出处:《礼记·中庸》

大意:有羞耻心就接近勇敢了。

  70.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出处:杨雄《法言·君子》

大意:人一定要自爱,然后才能被他人所爱;人一定要自尊,然后才能被他人尊敬。

  71.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出处: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大意: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72.五刑不如一耻。

出处:吕坤《呻吟语·治道》

大意:再严酷的刑罚,也不如让百姓懂得一个“耻”字。

  73.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出处:龚自珍《明良论二》

    大意:如果一个国家的士人都有羞耻心的话,那就永远不会有国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