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12)

 老刘tdrhg 2016-09-05

   第十二篇章  尚 

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勇敢是人类最美好的品德之一。但“勇”不是一味地轻生好斗,而是与道德修养密切相关的。孔子承认他的学生子路比自己勇敢,但也教导他有勇更要有义,孔子认为没有是非观念的“勇”是不足取的,见利忘义或“见义不为”,都谈不上真正的勇。荀子将“勇”分为上、中、下三种境界,怀仁爱之心,忧国忧民,无私无畏,是“大勇”;好礼而轻财,亲贤者远小人, 是“中勇”;不顾是非,贪财斗狠,是“小勇”。综观古今,凡是为国家、民族利益,为正义事业,敢于奋斗,勇于牺牲者,都是直接崇敬的勇者。

  146.柔也不茹,刚也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出处:《诗经·大雅·丞民》

大意:柔软的东西不轻易去吃,坚硬的东西也轻易吐出来;不欺侮弱小的人,也不惧怕强权的威胁。

  147.视死如归。

出处:《管子·小匡》

大意:面对死亡要像回家一样从容。

    148.率义之为勇。

出处:《左传·哀公十六年》

大意:遵循道义叫做勇敢。

  149.见义不为,无勇也。

出处:《论语·为政》

大意:面对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而不敢去做,是怯懦的表现。

  150.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出处:《论语·宪问》

大意:有仁德的人一定会很勇敢,但是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15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出处:《论语·宪问》

大意:有德行的人不会忧虑,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勇气的人不会畏惧。

  152.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出处:《荀子·荣辱》

大意:道义所在不会倾倒于权势,也不会只顾私利。

  153.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

出处:《文字·自然》

大意:智慧而又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会成为圣贤,勇敢而又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会获得成功。

  154.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出处:《后汉书·班超列传》

大意:不冒险进入虎穴,就得不到小老虎。

        155.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出处:苏轼《留侯论》

大意:天下有一种伟大的勇敢者,危险突然降临不会使他惊慌,无缘无故地受辱也不会使他愤怒。

  156.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

出处: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大意:小勇只是血气的一时冲动,大勇则需要道义来激发。

  157.初生之犊不惧虎。

出处: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大意:刚出生的牛犊不惧怕老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