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拒绝保送清华,去复旦学金融,变身“四大”金融女后又离职,在米兰学时尚, 伦敦读设计,成为一名鞋匠

 霸王龙勇士 2016-09-05


她曾拒绝保送清华,选择去复旦学金融,毕业后进入知名的会计事务所,成了一只“四大gou”, 三年后又离开金融圈,去米兰学时尚, 伦敦读设计,成为一名独立设计师,而现在,她的身份是一名鞋匠,时常泡在广东的各类制鞋工坊里,跑遍欧洲找最适合的皮料鞋匠,她说,在无意义的一生,努力活出自己的意义。


其实,八妹上面提了这位姑娘这么多标签和她去过的地方,一定已经让许多人羡慕不已,其实你不知道的是,27岁的时候,她还患上过抑郁症。


今天分享这位前金融女的经历,八妹想,或许会对你思考人生的意义有些帮助。


ps : 八妹最近拉了一些有趣的群,感兴趣的朋友可私聊微信:bamei2016vip~ 优先邀请已下载'金融八卦女'APP的真爱喔~

 

文/ 楚君


人生有何意义?这问题有没有纠缠过你?

27岁时

她被这问题击中

与'意义'深深纠缠

两年离群索居

找到答案


她叫呆呆,因为朋友都说她人很呆。手工皮鞋品牌创始人,创业汪。
 
曾在复旦学习金融,在米兰Bocconi学习时尚管理,在伦敦中央圣马丁和LCF学习女装设计。曾在北京上海深圳米兰伦敦生活,有过数不清的说走就走的旅行。
 
呆呆说自己,“除了天生的好奇心,一无所长。”

01
 
27岁之前的人生,用“天之骄女”形容她一点不为过。从小是学霸,高考前被保送清华,她竟然拒绝,因为向往一个完全陌生的新世界,于是自己考去复旦金融系。
 
“当年学金融最热门,年轻的时候对那种容易成功的东西很向往。”
 
毕业后进入知名的会计事务所,成了一只“四大gou”, 沿这条路走下去,比较容易成为既定社会规则中的所谓成功人士。
 
兢兢业业过了三年忙碌而规矩的人生,自己买了房买了车,完成了最初的物质积累后,不安分的呆呆审视起自己的生活,发现它离所谓的成功很近,可离想要的自己很远。
 
想要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反正绝对不是后半辈子继续做金融大机器里的小螺丝钉。”
 
呆呆说,当年她的同学们大都有一种“只要我想做,任何事都能做成”的自信,因为成长中优秀得成了一种惯性,让她面对未来总有一股盲目的豪情。


02
 
她任性地重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辞了职,离开前景无限的金融圈子,去米兰Bocconi学院学习时尚管理。学成后可以进入世界级的奢侈品集团,相比金融领域,这条路看上去更加光鲜。
 
相较巴黎、纽约和伦敦的辽阔,米兰很小,小到全部都是艺术,呆呆庆幸自己选了这里,离开国内金融圈的单一判断标准,跳下人人都疯狂赶路的轨道,呆呆在这里开始学习生活。


意大利人在生活方式上的创造力,让她惊叹,也迫使她停下追逐成功,收回从来都习惯望向远方的目光,开始关注、思考、感受生活的本质。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自我生命的价值又是什么?”心里冒出一连串这样的问题,不停地拷问自己,可是,得不到答案。


现实生活继续向前,毕业在即,呆呆一如既往地优秀,拿下诸如Prada等一线时尚品牌的Offer,留在意大利,还是去巴黎、纽约,是她需要做的选择。
 
可是,这竟然难倒了她,一个受过金融专业训练,以理性分析和准确判断见长的姑娘。
 
她一个都不想选,一份光鲜的工作,为一线奢侈品做些制定销售战略、市场分析、供应链管理的工作,与困扰她的有关“生活的本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价值此类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
 
当初辞职追求所谓想要的自我,可按既定路线抵达了,发现这目的地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可自己要的是什么?
 
“我竟然不知道。”
 
在现实与自我探索之间挣扎,呆呆继而发现,人生竟全无意义。不只是人生,眼前所见的一切,小至草木,尘埃,大至宇宙星辰,又有什么确定不移的意义?


03
 
呆呆陷在“意义”的漩涡中,完全无法进入工作。她回到北京,看到从小到大最熟悉的世界,依然有巨大的荒谬感,这一切有什么意义,哦天哪,又是意义!
 
脑子里纠结成一条死路,27岁的呆呆患上了抑郁症。
 
不能工作也无法正常生活,每天一到日落时分就不能控制地开始哭泣,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整夜失眠。家人朋友逼她吃抗抑郁的药,呆呆不从,她确定自己的病在心里,想不通这些终极问题,她不会痊愈。
 
呆呆卖了房子,租住在一个小屋里,与世隔绝,继续向内探索。她大量阅读哲学与宗教领域的经典,佛学,道家,西方哲学,人类文明史.......在孤独与痛苦中重新构建自己的精神体系。


人与人的区别,往往在于如何面对痛苦。每个人一生多少都会遇到类似的阶段,迷茫,困惑,挣扎又无奈,聪明的做法,常常是轻轻绕过,继续现实的路。
 
呆呆做不到,她总是直接冲入黑影中,要仔细看清这痛苦是何来源。
 
抑郁症足足持续了两年,呆呆说,“这两年把我成长路上累积的一切优越感清零,把我打趴下,让我从‘我能做到任何事’的虚妄中清醒,人生看似很多可能性,可对于一个人,永远只有一种可能会真正发生。”
 
短暂的人生本无意义,能把握的只有这唯一的可能性。

04
 
2012年5月,呆呆独自过30岁生日,她忽然明白了,无论如何寻求人生的意义,那只是赋予人生以意义,而不是人生本质上有什么意义。
 
人生的全部意义,在于每个人赋予无意义的人生各种各样的意义。
 
“你为什么活着?活着的因由是什么?——你只需看看你为什么不选择死亡的因由即可。”这个因由,对呆呆来说,是好奇心,是仍有表达的欲望。


有人说,尽想这些没用的,还为此得抑郁症,都是因为你过得太好了,闲云野鹤得不用为生计发愁。
 
呆呆说,“回过头看,我在忙忙碌碌的时候,学到的是应对现实的技巧,辗转腾挪得越娴熟,离本质越远。在远离现实的纷扰和独自痛苦的探索中,获得了巨大的生命能量。”
 
所有困境是包装不太好看的人生礼物。呆呆在低谷中看清自己,脱胎换骨。


她报名上服装学院,跟比自己小十几岁的人一起从最基础的打版学起,在手中的一刀一剪中停下头脑的运动。
 
金融是在理清现象背后的东西,时尚管理是为产品与品牌服务,而艺术与设计,是在表达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这才是呆呆好奇之处,与表达的欲望所在。

“学金融的太习惯用头脑去思考问题。而在艺术层面,无论你的见解有多了不起,你都需要动手去完成一件作品,需要真的做出点什么,光想没有用。”
 
半年后,呆呆去伦敦中央圣马丁学习设计。“艺术,本质上其实就是生活的抽象与提炼”,能让她感到有意义。学艺术之后,每一天她都发自内心感到愉悦,也终于从抑郁症里走出。

申请圣马丁的时候,为自己的设计代言。凌晨4点的北京机场高速辅路。

 圣马丁读设计时,为一个韩国同学的设计做模特。

伦敦呆呆最爱的view,从tate modern三楼的露台俯视泰晤士河对岸的St Paul大教堂。

站在这里看久了,呆呆总会想起那两年艰难的时光,每一天几乎都把自己逼入绝境,内心风暴汹涌,外人看来却一片风平浪静。
 
在彻底的绝望中,仿佛去到了自己的人生尽头,二十几岁的生命无限接近生活的残酷真相,在人生本无意义的绝望与清醒中,一点点获得自由。
 
刘瑜说,真正的绝望,就是自由啊。

“冰岛冰湖中的冰块,看似很坚硬,捧在手里转瞬间就化掉了。像不像我们的生命,精彩总是转瞬即逝。那么多平淡的日子,你怎么过?”

“耶路撒冷的西墙,也叫哭墙。信仰是什么?是一天五次的祷告吗?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吗?是梵蒂冈穹顶的壁画吗?”

“斯洛文尼亚的bled湖。比瑞士还瑞士。环湖一周6公里,向和我一样热爱跑步者推荐。”

伦敦学成回国后,呆呆开始实践从无到有去创造一个东西,创造的过程,可以包含她完整的表达。心里装着一个艺术世界,至于做鞋、做包还是做电影,不过是表达的媒介,不去着相,就不会被外物困住。
 
这几年呈现的状态是做鞋子,呆呆独立设计,每双手工制作,无法量产也不做不出爆款。
 
只有三个款式,每款两到三种基本色,黑、白、裸色,轮廓简洁,没有矫饰,极像呆呆的性格。她说不出“你的衣柜里永远少一双鞋”这样的词句,她会劝你“买得更少”。


曾经的白富美,如今时常泡在广东的各类制鞋工坊里,跑遍欧洲找最适合的皮料,别人说你何必如此苦逼,还有的说她在放弃与选择之间习得了舍得的智慧。
 
“舍得本就是一回事,心经里说‘无舍亦无得’。”
 
“当看清了所谓成功多么短暂易逝,其实心里反而轻松了,心无挂碍,更接近自由。艺术也好,今天做鞋也好,明天可能会去做戏剧做电影,都是渐修的一部分,在无意义的一生,努力活出自己的意义。”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

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原标题:《人生有何意义?这问题有没有纠缠过你?》现标题为金融八卦女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