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辣心理|需要依恋,感到安全

 鱼的_记忆 2016-09-05
我是不是会随时被人抛弃
我是不是值得被关注和理解
怎么样调整自己成为安全型依恋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首先需要啰嗦一下什么是安全型依恋状态。

这是根据亲密感和安全感两个维度所建立起来的理论模型。这也就意味着在安全型依恋状态里面,有两个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体验:第一是就是安全基地(稳定的陪伴),这指的是家长会让孩子体验到一种可以确信的不会离开的陪伴,可以让孩子在内心感到自己并不是孤单的,同时帮助孩子确信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第二就是无忧天堂(积极地关注),这会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情绪感受和需求变化都能得到家长的积极反应,而不是忽视与打击。这种感受会让孩子在内心建立起我是值得被爱的,我是值得被家长关注的个人体验。

安全型依恋状态的根本在于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我是不是会随时被人抛弃,我周围的世界是不是安全稳定”,第二个部分是“我是不是值得被关注和被理解,我周围的世界是充满爱和理解的还是充满着冷漠和忽视的”。这两点对人的内在安全感极其重要,因为任何包容、理解、耐心等品质,都是建立在一个稳定且让你感到被重视的基础之上的。
安全型依恋关系的确立发生在婴儿期,其由父母(照料者)和婴儿之间的互动发展得来。如果父母能够在这个阶段给予孩子足够的积极关注和安全保护,那么孩子就能够基于这些好的体验在自己的内心里搭建出完整稳定的、关于相信自己的周围是稳定的和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两个心理功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孩子可以继续发展这个两个功能,发展出对人的稳定信任感和对自己的稳定价值感。反之,如果父母没有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体验,那么孩子将因缺乏相应的材料,而无法在内心搭建这两个心理功能,以致于无法发展出对人的稳定信任和对自己的稳定价值感。
听上去又是成长带给人的遗憾,然并卵对吗?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花上一辈子的时间去寻找和弥补一些瞬间的遗憾。我们就不去扯那些有的没的,直截了当的谈谈该如何弥补成长带给人的遗憾。这简略地说就是三个步骤: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尝试新的选择。
首先是了解自我。

这种了解并不仅仅局限在了解我是什么类型的依恋关系,贴个标签就完事了,而是真的去了解自己在面对他人时的感受。我会感到开心还是难过?如果难过的话,这种难过是什么样的难过,让我感到若有所失?还是感到被人遗弃?那么这种感觉在我的生命经历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带给我这种体验的人又和我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之间是怎么互动的?这种互动又让我有什么样的体验?这是一系列复杂、深刻但是异常真实的体验。要想治疗一个伤口,首先我们需要让这个伤口不那么疼。理解自己内心这些复杂情绪感受的最重要原因不是因为我对矫情有特殊的偏爱,而是人需要有展现自我的空间后,才能真正的回道自我上,发动自我的力量去发展更好的自己。而情绪就是展现自我最重要的一部分。
其次是接纳自我。

这种接纳自我指的不是说对着镜子说你最好,你最棒,你顶呱呱之类的自我催眠的话语。而是在给予自我情绪以释放空间之后,真切的去理解自己内心那些被压抑的、未被满足的愿望。也许你需要的是一个不用内疚的关注和陪伴,亦或者一个没有入侵、可以只让你自己关注自己的情感空间,再或者一个不用以讨好去换取的无条件支持。愿望来自于遗憾和缺失,它们平常会被许许多多无法表达和得到释放的负面情绪深深的压在人的心底,它会不断的召唤你,但是遗憾和缺失的经历会不断的在你内心用负面情绪阻止你去清晰的看到它,寻找它。比如说也许当你尝试去寻找不用内疚的关注和陪伴时,那些负面情绪会告诉你这并不存在,你只是太天真等。所谓的接纳自我,其实指的就是如何去真切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自己的眼睛观看自己的内心,发掘自己的愿望。
接下来就是尝试新的选择了。

在能够给予自己空间的前提下,发掘自我内在愿望,以此为基础尝试实现这些愿望,做自己的最好照料者。恩,我想如果你能做到这些就差不多了。事实上,这也是大部分心理问题的改变策略。我再用更为贴近转变安全性依恋关系的视角阐述一下,那就是首先了解自己在自己的依恋模式下的真实感受,尝试理解这个感受的来龙去脉,体会这个模式给自己生命带来的情绪感受,发掘在这个感受背后被压抑的自我愿望,也就是你对人的真切的自我愿望,最后尝试新的方法弥补这些愿望,用这些好的体验去帮助自己重新建立起内心关于对人的信任和对自我价值的稳定感受。最后完成转变。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尝试一下你就会发现想做到并没那么容易。

首先,发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事件好接受,但是内心情绪时无法接受的。人们很多时候都不愿意去回忆并且重新体验那些特别糟糕的感受,并且会在潜意识里用各种方法去回避和否认这一点。一个来自于离婚家庭的孩子,往往多半会特别的要强。这种要强并不仅仅的是事业上的要强,而更是情感上的要强,很多时候他们会坚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能找到和父母完全不一样的,更加完美的爱情。他们在用自己的努力和要强,否认并且回避着一种感受,那就是爱情往往真的很多时候,不是单纯的努力就能够做到的,很多时候爱情带来的是无奈和无能为力,就如同他们面对父母离异时的感受一样。
不仅仅是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会如此,面对自我真实的内在需求、尝试用新的方式去照顾自己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人不愿意面对和无法承载的困难情绪。比如说面对我需要被人无条件接纳这一内在需求的时候,这种无条件的接纳也许真的不存在于成人世界的遗憾就会让人很难面对。更不要提类似于自己做自己的照料者,勇敢的对那些侵占自己内心空间的人说不时,所需要面对的那种孤独感了。因此人需要有外界他者的帮助。通过外界他者来帮助我们承载、分摊这些负面感受,帮助我们理解、消化,这些负面感受。用费尔宾的理论来说,就是找到一个足够好的照料者,他可以用更稳定的个体功能帮助孩子去承载、消化那些孩子无法独自面对负面情感,并且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发展自身功能,最终也成长成一个足够强大的个体。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找个大号带你打精英怪,既让你学习操作方法,又提供经验值让你升级,最后你就可以自己单刷了。
那么是不是说这个过程自己就是无法完成的呢?当然不是了,我这里之所以用了一个他者来指代而不是人,就是想表明一点,那就是这个他者并不一定是实际的人。它可以是一个足够稳定的朋友,一个优秀的爱人,更可以是一个偶像,一本书籍,一个信仰等等。它同时也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而是一系列的合集,比如说一群人、一堆知识、一些自我反思等。简而言之,它是能够帮助你不独自面对那些负面情绪,可以帮助你观察自己、了解自己、释放自己的群体。举个简单的例子,也许你能从一本书上看到了许多和你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让你一部分曾经无法面对的沮丧,变得不再那么无法面对。因为透过这些故事可以让你明白你不是孤单的一个人在面对着所有的事情。不过如果真的是依恋关系问题的话,我更倾向于这个他者是一个人,尤其更佳建议它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因为如果它是你自己的努力的话,这个过程会变的比较不可控和漫长。

很多时候就算是和专业的咨询师一起工作,这也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因为你需要不断的重复这三个部分,不断的发现自己,慢慢尝试。将外在的帮助逐渐的内化到你自己的心中。帮助自己去相信自己,相信他人。
举个我自己工作的例子。记得几年前我陷于对一位来访者的无奈之中,我们一起工作了1年半,但是看上去他仍然苦于糟糕的人际关系,不断的在和别人交往中自我否定和自我牺牲,这真的让我感到很头疼。在一次和督导的沟通中,督导师这样说:'这些事情就是这样的。我明白你很希望这个事情迅速的变好,但是很遗憾的是,它就是一个对方不断观察,并且学习的过程中。你已经在起作用,他也已经在改变,只是没你想的那么快罢了。'我当时并不是很接受她的说法,直到后来我的来访者告诉我说,他对他自己很失望,因为每次自己每次还是会在同样的事件上妥协。但是当他每次妥协之后,都会在脑中回想我们相处时我问他的话,你对此的感受是什么?你开心吗?之后他就会更加自责。我很高兴听到他这么说,并不是幸灾乐祸,而是我真的感到了他开始有在把我们的成果逐渐的记忆到他自己心中,虽然只是一小点,虽然还是发生在事情之后,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事实上,人就是这样开始学会东西的。我们尝试剖析问题,观察、体验,然后尝试,重新完成这个过程。也许一开始他会在结束后想起我们的讨论,之后就会在过程中想起我的话,最后就可以真的在面对这样事情之前就开始为自己着想,成功的建立起自我边界,事实上最后他也成功的做到了。
一点点的,从开始到最后,慢慢的成长,慢慢的发展。我想这或许是所有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吧
轻心计 realqingxinj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