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七位不可不知的国学大师之孔子篇

 已矣无 2016-09-05




据传,2560年前的公历9月28日,孔子诞生,当时西方那个作为公历起点的神之子还远未出世。而在孔子73岁泰山倾颓之后,他仍以各种面目游荡在这块土地上,时间长达两千多年。他是圣人,是先师,是帝王统治的大旗,也是读书人膜拜的偶像。但是,在那未免太过“短暂”的73年里,或许他最贴切的身份是:“士”。这个身份已注定了他内心有情怀,却手中无权杖;注定了他要在离乱的时代颠沛流离,在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同时不断寻求自我完善——这和我们很多人的境遇,没有两样。



 求学,一生孜孜不倦的求道之路

问礼于老聃

公元前526年,25岁的孔子学识已大为长进,当时,鲁国不少人拜他为师。但孔子认为自己对周礼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尤其是关于周礼的理论原则,自己知道得还很浅。一天他对门人南宫适说:“我听说在洛邑当守藏史的老聃,是个博古通今的学者,他既通礼乐之源,又通道德伦常之理,这样有学问的人,应该是我们的老师,能在洛邑拜访他一次,是我生平之愿。” 于是,就辞别鲁国公远道求师,带领着门人到洛邑向老聃学习周礼。


学乐于苌弘

苌弘通晓天地之气、日月之行、风雨之变、历律之数、谶纬之学,还擅长音律。公元前518年,孔子前往成周访问他,向他学习音乐理论和天文知识,并对音乐曲式结构作深入探讨,充分估价音乐在政治、军事、文化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公元前495年,罢官一身轻的孔子为了学术文献大业,又再次到周都拜访苌弘,学习音乐理论。孔子几次登门学乐,这对他后来删《乐经》、著《春秋》帮助很大。


学琴于师襄

孔子跟随师襄学琴,刚学一曲,弹奏十天后。师襄说,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不行,我还没掌握它的韵律技巧。”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说:“技术也可以了。”孔子说:“我还没能得其旨趣。”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说:“旨趣已得,可以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能完全进入他的境界,得其为人。”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弹起琴沉静肃穆,如有所思地说:“我已体察到作者的为人风貌了,这样的曲子,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得出来呢?”师襄听到后,起身便拜说:“我的老师说,这支曲子正是《文王操》!”


 出仕,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政治生涯

步入仕途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为孔子生了一个儿子,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也就是这一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


孔子适齐

35岁时,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击败,逃到齐国,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国宰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后来得知齐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没有办法,孔子则重回鲁国,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初事鲁国

鲁定公九年,51岁的孔子出任鲁国中都宰一职,一年以后又做司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文功武备”的言论,使齐国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鲁定公十三年,为重新确立鲁公室的权威,孔子策划了“堕三都”的政治军事行动。鲁定公十四年以“五恶”的罪名,诛杀了少正卯。孔子治下的鲁国渐有起色,引起齐国的担忧,便向鲁国赠送美女,造成鲁公不问朝政。这使得孔子与鲁公、季桓子等在道德与政见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孔子最终被迫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

离开鲁国以后,孔子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都未获得重用。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人多次被困遇险。孔子在郑国时,与弟子失散,孔子独自站立在郭东门。有人告诉子贡,东门有人仪表像丧家之犬。子贡前去终于把孔子寻回,并将此话告诉孔子,孔子欣然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孔子在诸侯国游历十四年终没有受到重用,于是于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


传道,以一己之力缔造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孔子一生以恢复周礼从而达到“君臣父子”全社会有序稳定为己任,更要以仁政救天下。而恢复周礼、实施仁政,就需要造就一大批有知识、有理想的仁人志士,上可尊王下可牧民——于是,孔子“学移民间”的私学应运而生,并有着与“学在官府”分庭抗礼的强大生命力。


学移民间,开办学堂

自开始办学,到去齐国求仕之前,约七、八年时间。这一阶段他的门徒还不大多,但是办学有成效,在社会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名声。在这一时期,孔子的学生中有比他只小六岁的颜路(颜回之父),有比他只小九岁的子路。子路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


广收门徒,教授学业

自三十七岁(鲁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从齐国返回鲁国,到五十五岁(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周游列国之前。这一阶段共计十八年的时间。这十八年中,孔子虽然有四年多的时间在做官从政,但并没有停止授徒。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他的学生中还有来自齐、楚、卫、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孔子的威望已经树立起来。他的一些有名的弟子,如颜回、子贡、冉求、仲弓等,大都是这一时期进入孔门的。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跟随他周游了列国,一部分从了政。


整理典籍,修订六经

自六十八岁(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到孔子去世,共五年时间。这时,他虽然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鲁哀公、季氏最终并没有任用他。他虽然有大夫的身份,有时也发表一些政见,但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他把精力集中到办教育与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上了。这一时期他的学生也很多,并培养出了子夏、子游、子张、曾参等才华出众的弟子。这几个人后来大都从事了教育事业。对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对孔子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语

孔子的一生几乎是标本式的一生。每一个知识分子,或者说,每一个心怀理想、对精神世界有所追求的人,都和孔子一样,一生在现实的大地上寻求理想实现的可能性。追求、碰壁,然后或者坚持立场,或者修正理念,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逐步完善自己,最终找到在人间诗意栖居的方式。回望两千多年的那个风尘仆仆的背影,他不但是我们精神上的导师,也是我们命运的引领者。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