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周列国之鲁国,守周礼,却也一样挡不住大趋势

 程小鱼719 2023-05-17 发布于浙江

鲁国,公元前1043年至公元前255年,存续时长近800年,所在地是在现今山东中南部地区,定都曲阜。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原本曲阜这一块属于商王朝遗民,称为奄国,“三监之乱”后平定此处,划给了周公旦,便沿用了周公旦之前封地的“鲁”为国号。而周公旦需要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派他的嫡长子伯禽去管理。

鲁国可以说是起点非常高的诸侯国,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社会文化,都是周王室的“嫡系心腹”。所以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有小的诸侯国向鲁国进贡,而且东周王室账户余额不足时会选择鲁国为求救对象,借粮,借安葬费等等。

有一句话叫“周礼尽在鲁矣”,周礼这一套完整的制度在鲁国是执行得非常彻底的,即使周王室已经“礼崩乐坏”,在鲁国依然坚挺。虽也在王位继承上出了好几次的乱子,也丝毫不影响它“礼仪之邦”的名号。另一个佐证就是鲁国籍的孔子,孔子的一生可以说是致力于对周礼的传承与改善。

而鲁国对周礼的破坏以及后续一系列连锁反应,源于周宣王。当时的鲁国国君鲁武公带着长子和次子去朝见周宣王,这个周宣王喜欢鲁武公的次子,就要立次子为鲁国太子,大臣皆反对,要知道明确规定了王位是传嫡长子的,但周宣王不听劝,依然坚持立了鲁武公的次子为太子。这事件是周王室的权威开始受到诸侯国质疑乃至反抗的引线,也只周礼在明面上崩塌的开始。

鲁国稍显混乱的历史也逐一走上舞台。大概是规矩立得多立得稳,通篇看来,并无卫国那么多的荒诞之事,但也没能绕开权力的斗争,比如继位问题。

鲁武公长子的儿子杀了已经是鲁国国君的鲁武公次子,在当了11年的国君后,被周宣王所攻杀,周宣王立了鲁武公的另一个儿子为国君,历史上称为鲁惠公。

鲁惠公为自己的儿子息姑定下了宋国公主仲子,然而在见到仲子的美貌后,就把她变成了自己的老婆,并生下了儿子允,鲁惠公立了允为太子,但是死的时候允还太小,就让息姑做国君,等到允长大后再把国君的位置还给他。

这种剧情,怎么少得了腥风血雨呢?息姑兢兢业业做事,允慢慢长大,但是抵不住小人的从中作梗,信任在王权面前不值一提,允杀了息姑。

息姑鲁隐公,允是鲁桓公。鲁隐公和鲁桓公好的治国能力让鲁国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繁荣和稳定,至少没人敢随便欺负。

鲁隐公是不是觉得眼熟?我们知道,东周列国时代又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春秋”便来源于孔子所作的《春秋》,这部书是以鲁国国史为基础而编纂的,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鲁隐公便因此留名,但其实他的治国能力也不差的,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位仁义的君主,别人劝他杀了还未继位的鲁桓公,他不肯,并准备让位,不曾想被反杀。

鲁桓公除了治国能力被后世记住以外,还因为他的夫人文姜。这又是段最厉害的编剧也不敢编的故事。

文姜,听名字就知道是齐国公主,齐国嫁出去的公主大概只有庄姜算得上是贤良淑德了,其他联姻的公主多少都有乱人乱国之本事。后世读史书的人,会不会有种错觉,这是齐国用美人计下的一盘大棋?

文姜是美女自不消说,且鲁桓公对她也是比较宠爱的,生下了两个儿子(同和季友)。但定时炸弹埋在了嫁给鲁桓公之前,文姜和自己的同父异母哥哥(后来的齐襄公)有了男女之情。插一句,文姜的爹一开始打算把文姜嫁给郑国公子忽,但忽以“高攀不起”拒绝,便是成语“齐大非偶”的典故。后人猜测,公子忽能毅然决然地拒绝这香饽饽,很有可能是知道了这点隐秘之事。

说回鲁桓公和文姜。在一次鲁桓公带着文姜出使齐国时,撞破了此事,还未等鲁桓公有任何动作,齐襄公先发制人设局杀了鲁桓公,并让刺客顶了罪。

好在此时的鲁国根基尚好,并未因鲁桓公的死而不堪一击,继位的鲁庄公(文姜所生的的儿子同)表现是中规中矩,不好也不坏。他为主角的两件事需要说一说。

一是参与了我们后来熟知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齐桓公)的争夺储君之战。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鲁庄公收留了逃亡的公子纠,并支持他做齐国国君之位。但众所周知,公子小白获得先机,自然势不两立,在后来的齐鲁大战时,鲁国战败,被迫处死公子纠,并押管仲回齐国。

二是继承人的事。按照礼制,应该是嫡长子继承君位,但庄公的正夫人哀姜没有生下小孩,只能立哀姜的妹妹叔姜之子公子开为太子,可庄公却不喜欢(哀姜和叔姜一听名字,就知道是齐国公主,齐鲁几次大战与恩怨,自然庄公不想让有齐国血统的儿子继位),便想立一宠妃的儿子公子斑为太子。

可鲁国当时还有一个规矩,如无长子继承,王位就可以传位君主的弟弟。鲁桓公有四个儿子,鲁庄王和季友均为文姜所生,另外两个还有庶长子庆父和庶次子叔牙。庆父与叔牙一条战线,支持庆父继位。季友则站在鲁庄王这边,支持庄王的儿子公子斑继位。

于是就有了各种勾心斗角的生死场面,开始是心狠的庆父夺得了先机,先后刺杀了两位国君,制造内乱,便有了一句古话“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后来季友找准时机反击,号召鲁国人一起反抗,庆父逃亡,从而鲁国一半回到了正轨。

但从此,鲁国开启了“三桓”时代。虽然鲁国国君一直是庄公一脉的传承,但鲁国的实际控制权却在鲁桓公另外三个儿子及其后代子孙的手上。这么看来,鲁国像是缩小版的周王朝,处于一个空有名头的境地。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在三桓时代的孔子,也曾入仕为官,一心想帮助鲁国公室从“三桓”手上夺回控制权,却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在鲁穆公时期,鲁国公室终于收回权力,脱离三桓的控制,但鲁国在公室与三桓的不断内斗中逐渐衰落和弱小,直到被楚国灭国。

虽然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没有鲁国的影子,即使它弱小如斯,隔壁强大的齐国也没吞并掉它。我想,大概是因为鲁国身上还有一种那时的信仰,是对周文化的信仰。最终灭掉它的楚国,便没有那种信仰,自立为王的霸主,不是分封的诸侯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