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十五贯》 《十五贯》一剧写的是因十五贯钱引起的一桩命案,三个执法者对案件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及处理方法: 一个是县令过于执,在判案中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如他在《被冤》一场中见到苏戍娟,说:“看她艳如桃李,岂能无人勾引?年正青春,怎能冷若冰霜?她与奸夫情投意合,自然要生比翼双飞之意;父亲阻拦,因此杀其父而盗其财,此乃人之常情。此案情就是不问,也已明白十之八九了。”他把苏戍娟因听说父亲尤葫芦酒后戏言说十五贯是她的卖身钱而逃出,陌路相逢的朋友熊友兰恰巧身上背着十五贯钱,判成二人通奸杀死尤葫芦。这个主观的执法人把二人屈打成招,判成死罪,而使杀人犯娄阿鼠逍遥法外。他还自鸣得意地说:“这样一桩人命重案,不消三言两语就被我判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是胸中若无宏才,怎可迎刃而解?” 另一个是况钟,他是执行官,按理只管午时三刻下令处斩犯人,但他听到苏、熊二人喊冤,出于人命关天,事关百姓生死必须证据确凿的责任感,决心重理此案,连夜去见都堂周忱。周忱被况钟半夜叫醒,磨磨蹭蹭地出不来,况钟心急如焚(如过了行刑时刻,不仅救不了人,连况钟自己也要问罪),好不容易老太爷出来了,他却说此案三审六问已定,何必多管闲事呢。况钟交出官印,为民伸冤,不惜个人前程,周忱才答应他限日复甄。最后,况钟通过认真调查取证,终于为苏戍娟、熊友兰昭雪了冤屈,捕获了真凶。当年周总理曾说:“《十五贯》这个戏在司法界广泛宣传,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