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是一种修炼

 王津硕 2016-09-05

——品穆昉洲其人其书

 

鄙人喜好交友,尤其喜欢结交艺术家朋友。与其交流往往能助我许多人生和艺术修养的启发和顿悟,这是我慕之若渴之处……与青年书法家穆昉洲先生交往,就常常有这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穆昉洲,陇右天水人,现居北京。自幼酷爱艺术,为人豪迈,好交友,喜读书,善诗文。书作宗法唐意,追随魏晋,复返元明,并以文化内涵为首要,或写千古绝句,或自题诗词。字体清新婉约,秀雅挺拔,劲健爽洁,端宁温淡,颇受国内外藏家及书法爱好者喜爱。

与穆昉洲相识,缘于杂志社编辑部在宋庄寻址,因穆先生精通周易,有位热心的画家推荐其为编辑部看风水。初次相逢却似曾相识,故印象深刻。后经交流才知穆先生勤奋博学,颇得国学传统之精华,并独有自己求新的见解,这在年轻的艺术家中是不多见的。他研习周易,精通诗文,在业界早已传为佳话。在书法追求上他坚信:大道精深,业不厌勤。故依然临池不懈,如醉似狂。在多年的书法艺术追求之路中,他总结出二十字箴言,至今严格自律,自觉遵守:习字为人,内悟八极,外修恬静,妍媸有别,冰炭终辩。这正是一位艺术家追求完美境界的修炼精神写照!

书法艺术强调线条的功底,书法的神韵、情感、趣味、层次感、立体感、律动感等艺术因素,主要靠线条和墨韵来体现。观穆昉洲书法作品,其丰富的线条秩序和笔墨情趣,表现了浓厚的书卷气息。一改前人作品中臃肿或板滞的线条,代之以强健、隽秀和灵动;对过于严整等宽的笔画,增加了粗细变化;弱化肥笔,缩小了肥瘦悬殊;弱化方折,增加了圆转变化。故而,能笔力遒劲,飞扬潇洒,体势多变,直抒胸臆。体现出了他深厚的书写功底。

古人云,字如其人,画如其人。穆昉洲将书法创作作为抒发性情的最佳方式,在用心临池取法的同时,创作则随性率真,不加任何矫饰,了无造作之痕。其行书作品不激不厉,不飘不滞,一任天机流衍。作品笔笔呼应,顾盼有情,形断意连,略无挂碍。用墨喜和润,用笔取含蓄,故其书清婉多姿,温润可人,其文人书卷气息溢于字里行间,谦谦君子风度跃然楮墨之上。

穆昉洲对书法追求可谓是一往情深,平时工作之余,不改初衷,始终沉潜于书法艺术之中,每每夜深人静,正是他练字的最佳时光,他已经把书法作为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现实生活并不富裕,外界诱惑多多;书坛喧嚣浮躁,怪事联翩,穆昉洲对此却冷眼相看,凭着不可移易的定力,在传统的书海中遨游,与古代名家对话,取精用宏,铸造自我。从他书作中那些极具质感的点画,淡定宽博的结体,静中有动的布局中,不难看出其沉实坚定的信仰与追求。

凭借多年的积累,穆昉洲在文学、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上皆有建树,这主要体现在他的书法评论和书法创作中。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穆昉洲的书法评论文章,欣赏他具有浓厚书卷气的书法作品,和他交往那怕是很短的时间,也能对其人留有很深的印象。像穆昉洲的这种内在的儒雅,是一种历练,一种积累,一种文化底蕴的自然流露,而决非造作、装饰和自欺欺人。现今走红的所谓“包装”和“打造”,与昉洲无缘,而“包装”和“打造”出来的名流大师,不过是美丽的肥皂泡而已,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和内行的辨识。

举目古今书法界,凡有大成者都是将艺术之根,深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并始终做到“远时风而亲前贤,薄名利而重风骨”,法古出新,厚积薄发。“继承传统,才能更好地创新。”穆昉洲对此十分认同。他认为:书画家只有站在“传统”这个巨石上,才能墨香四溢,获得更高的层次。因此,他浸身于书法的汪洋大海,坚持师古不泥古,以对帖形临和背帖意临为双鳍,尽情傲游,含英咀华,心摹手追,并能熔铸自我,很好地将自己的学识修养、性格气质、人生体验、艺术见解融入到传统笔墨中,以淡泊的心境营造出一种脱尽尘俗、闲淡雅静、气息高古的艺术境界。见功力、重法度,具神韵、富内涵,保持了一位书法家精神的独立与尊严。

在追求书法技艺的基础上,他还不断诠释出自己“以书法蕴灵涵秀,愿以片字遗世人,不教倥偬度此生”的纯美志向,由此结交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书法艺术,说到底是中国人精神气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我欣赏穆昉洲的作品,感受其为人厚德,豪爽洒脱,从中当可获得一种形而上的精神愉悦。我衷心祝愿,并坚信穆昉洲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在书画艺术领域厚积薄发,“修成正果”!

                                                                                                                      2013529日于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