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才的炼成,不过是一点天赋加上很多努力

 蔷薇的盛放 2016-09-06
     先说《蓝宇》,我在看《蓝宇》时总感觉有点别扭,可是又说不上哪里别扭,当然不是因为我不能接受同性恋,之前我看《春光乍泄》时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后来,这种别扭在我把蓝宇当成女孩后就消失了。我一直觉得蓝宇这个角色太女性化,眼神清澈忧伤,语气绵软柔弱(我们…还没太熟吧?),动作也很软没有力量(比如 把头靠在捍东的肩上),思想上没有安全感、依赖性很强……可是如果真的把蓝宇这个角色换成女性的话,这种违和感是消失了,但故事情节又过于老套。
       《蓝宇》的故事发生在北京,生活场景与环境更贴近现实,但感情却没有《春光乍泄》真实。我能理解何宝荣的任性、反复,能走进何宝荣的内心,感受到他的矛盾、挣扎,但却不能理解陈捍东。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爱上蓝宇,也没感觉到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动了真情。也许是影片太跳跃,不够细腻,也许是演员的互动不够(眼神 ,《春光乍泄》这点很突出)。
      《蓝宇》情节不够紧凑,忽略了很多不应该忽略的东西,只突出两人的感情。可能会有人说《春光》的前半部分全部都是两个人的情节(后半部分有小张的出现),可那不同,《蓝宇》本身就是在很复杂的环境,涉及到很多,利益、传统的观念等等,这是不能回避的,而《春光》远在地球的另一端,是完全自由的环境。
      当然《蓝宇》也有优点—配乐,这是我最喜欢的,可能相比片子,我更喜欢这首歌《你怎么舍得我难过》。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场景就是蓝宇在北京冬日的清晨里唱这首歌,清清冷冷的日光、光秃秃的树、一片白茫茫的雪、模糊在呵气里的面容与歌声,当然,我有我自己的情结,但这种弥漫着淡淡忧伤的氛围确实渲染得很不错。
       再来说《春光乍泄》。看完《春光》很久了,一直想说点什么,可又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确切地说是不敢说。《春光》在我心里地位很高,是一件艺术品。整部片子浪漫、性感,就像是《摄氏零度 春光再现》里面说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那些房子潮湿、厚重、有生命的质感,可是又有点生病。”这也是整部影片的感觉—有生命又有点生病。
        《春光》是没有剧本的,所有的角色、剧情都是墨镜在拍摄过程中逐步构思的(真是佩服![巨汗])。也许是两个导演的观念不同,我觉得王家卫对同性恋的认知更宽容、更深刻。拍摄前王家卫对梁朝伟说“我要你们演两个相爱的普通男人”。确实,在《春光》中黎耀辉何宝荣的身上找不到任何性别扮演的痕迹。如果你因为何宝荣的娇嗔、任性就认定他是那个“女性”,可他灵魂里的自由、张扬、不羁又是男性的特质,同样在黎耀辉的身上有属于男人的沉稳、占有欲、不善于表达,但他的内心却又对何宝荣很紧张、不安、依赖,害怕他离开。《春光》的成功之处也在于把从身到心完完全全是两个男人的感情拍的和异性之间没有什么分别,也会有依赖、试探、信任、猜疑与争吵。
        剧情上《春光》也更从容、连贯一点,虽然远在阿根廷,但王家卫却没有回避作为一对同性恋人要面对的世俗与压力(黎耀辉给父亲写信请求原谅)。以上这些也是我觉得虽然看似《蓝宇》离我们更近,但却并不真实的原因。
        角色演绎方面《蓝宇》和《春光》实在是不在一个层次上。我个人算是荣迷吧,所以会带有一定程度的个人感情色彩,但张国荣的表演确实非同凡响。导演是一部电影的核心,掌控大局,演员只是棋子,要完全服从于导演,可是也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张国荣。《金枝玉叶》中对同性恋的嘲讽与世俗因为张国荣自己所加的一句台词“不管你是男是女,我就是中意你!”完全扭转;《霸王别姬》中导演陈凯歌有很深的恐同意识,张国荣以自己的表演不动声色地与之抗衡,通过眼神、表情、细微的动作将这种微妙的感情传递给观众。
        而这次不同,王家卫和张国荣对这部影片的主题有相同的思想,没有剧本束缚,墨镜又完全靠演员的启发来安排剧情,这也就让演员的表演有更大的空间,同时也融入自己的思想,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拿到金像奖的是梁朝伟不是张国荣,因为黎耀辉才是贯穿整部影片始终的主角,把张国荣一起提名在我看来是不合理的,可何宝荣是这部电影的灵魂。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一贯是孤独与漂泊,而这些都体现在何宝荣的身上,王家卫也曾经说他原本是要拍两个人的故事,可后来由于种种现实的因素(拍摄时间过长,哥哥为演唱会回香港),他只好改成黎耀辉一个人的故事。
        其实梁朝伟这个影帝拿的也是实至名归,只不过影片中黎耀辉有大量的独白,这帮助了梁朝伟更好的诠释这个角色,可张国荣是完全靠眼神、表情、动作来演绎何宝荣。比如,在酒吧重遇黎耀辉后,何宝荣和外国人上车后吸烟的那段,仅仅一分钟,何宝荣先自信满满的点烟,回头发现黎耀辉并没有什么动作后的失落,很快又燃起斗志的一丝狡猾,张国荣将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演绎得极为传神。而《蓝宇》中缺乏的就是这种细微情绪的变化,所以才会让我觉得不论是情节的发展还是两人的感情纠葛都显得有些突兀。
       再来说一下美工和摄影,这个好像公认《春光》更好,可是我觉得其实各有各的特点。《春光》的画面色彩分明,更自由、更灵动。气势磅礴的伊瓜苏瀑布、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天空、落雨的街道、两人居住的房间,在杜可风的镜头下都充满了灵性;随着两人感情变化交替出现的黑白与彩色镜头,都为影片增加了一丝绮丽的色彩与浪漫的异国风情。而《蓝宇》的画面相对于《春光》的热烈来说显得更冷冽一点,大部分选在冬季拍摄,整体也呈现冷色调,有些萧瑟,有些凄凉。背景选取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北京,从影片的开始到结尾,我似乎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成长,一点点的在建设,一点点的变得开放。影片的最后一幕是陈捍东开着车飞驰过一个又一个的工地,模糊的画面意味着逝去,意味着悲凉,赋予影片一种忧伤的美感。
       我喜欢《春光》极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实在太喜欢何宝荣这个角色了。黎耀辉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博得了很多人的同情,可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想拥有黎耀辉,而不是成为黎耀辉。相反,何宝荣得到的大多是谩骂,可这种讨厌的背后多多少少都含有一点嫉妒的成分。何宝荣的身上有一样我一直渴望而不可求的东西—自由。曾有人说过“何宝荣是一个自由的没有灵魂的人”。他爱黎耀辉,但这不能成为牵绊他的理由,他依然会厌倦平淡世俗的生活,可能他曾试图去适应去习惯,但却失败了。他极度忠于自我,厌倦了就离开,想回来时又不择手段。其实何宝荣是个很可爱的人,他是我们的理想,是现实中的我们想得到、想成为却又永远都抓不住的人。
        《春光乍泄》也不是完美的,至少在我眼中是这样。我个人不喜欢影片的后半部分,我觉得王家卫的初衷(讲述两个人的故事)会更好一点。由于张国荣的离开(当然主要责任在于墨镜同学的拖延症![别烦我]哥哥毕竟还是歌手,全香港的人都等着他呢…[纠结])王家卫被迫改变初衷,还找来张震来平衡整部影片。我不喜欢这个角色,虽然王家卫说找他的原因是因为他像年轻时的张国荣,黎耀辉在他身上看到的也是何宝荣的影子,可我觉得他与何宝荣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他远不如何宝荣自由、纯粹。影片如果真的能像王家卫预想的那样完成,也许这部电影的成就会超过张国荣的那部经典之作—《霸王别姬》。
       很多人说看不懂《春光乍泄》,或者说是读不懂王家卫。王家卫的影片总是有大量经典的独白,人物内心细腻的情绪被放大,但情节大都是支离破碎的,所以有时会让人摸不着头脑。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莫过于《东邪西毒》了(原谅我 这部电影我真的是看不懂[泪流满面][泪流满面][泪流满面]看的时候 我只是单纯的在欣赏画面 至于主题神马的 完全没看出来[巨汗])。《春光》还好,情节相对算是完整,但至于政治背景(暗示香港回归前,人们的迷茫),我没有理解。在我看来,这部影片的主题依然是追寻、漂泊与回归,何宝荣追寻自由,漂泊在异国他乡,黎耀辉最终回归。而《蓝宇》在主题上就显得过于肤浅与流俗,只是单纯地在讲述两个人的爱情悲剧。
        网上被《蓝宇》感动的痛哭流涕的大有人在,可《春光乍泄》现在被人提及大多也是因为主演张国荣的传奇。总而言之,《蓝宇》是一部迎合大众的影视佳作,而《春光乍泄》则是一件充满灵性的艺术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