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宇》的故事发生在北京,生活场景与环境更贴近现实,但感情却没有《春光乍泄》真实。我能理解何宝荣的任性、反复,能走进何宝荣的内心,感受到他的矛盾、挣扎,但却不能理解陈捍东。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爱上蓝宇,也没感觉到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动了真情。也许是影片太跳跃,不够细腻,也许是演员的互动不够(眼神 ,《春光乍泄》这点很突出)。 《蓝宇》情节不够紧凑,忽略了很多不应该忽略的东西,只突出两人的感情。可能会有人说《春光》的前半部分全部都是两个人的情节(后半部分有小张的出现),可那不同,《蓝宇》本身就是在很复杂的环境,涉及到很多,利益、传统的观念等等,这是不能回避的,而《春光》远在地球的另一端,是完全自由的环境。 当然《蓝宇》也有优点—配乐,这是我最喜欢的,可能相比片子,我更喜欢这首歌《你怎么舍得我难过》。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场景就是蓝宇在北京冬日的清晨里唱这首歌,清清冷冷的日光、光秃秃的树、一片白茫茫的雪、模糊在呵气里的面容与歌声,当然,我有我自己的情结,但这种弥漫着淡淡忧伤的氛围确实渲染得很不错。 ![]() 《春光》是没有剧本的,所有的角色、剧情都是墨镜在拍摄过程中逐步构思的(真是佩服! ![]() 剧情上《春光》也更从容、连贯一点,虽然远在阿根廷,但王家卫却没有回避作为一对同性恋人要面对的世俗与压力(黎耀辉给父亲写信请求原谅)。以上这些也是我觉得虽然看似《蓝宇》离我们更近,但却并不真实的原因。 角色演绎方面《蓝宇》和《春光》实在是不在一个层次上。我个人算是荣迷吧,所以会带有一定程度的个人感情色彩,但张国荣的表演确实非同凡响。导演是一部电影的核心,掌控大局,演员只是棋子,要完全服从于导演,可是也有例外,这个例外就是张国荣。《金枝玉叶》中对同性恋的嘲讽与世俗因为张国荣自己所加的一句台词“不管你是男是女,我就是中意你!”完全扭转;《霸王别姬》中导演陈凯歌有很深的恐同意识,张国荣以自己的表演不动声色地与之抗衡,通过眼神、表情、细微的动作将这种微妙的感情传递给观众。 而这次不同,王家卫和张国荣对这部影片的主题有相同的思想,没有剧本束缚,墨镜又完全靠演员的启发来安排剧情,这也就让演员的表演有更大的空间,同时也融入自己的思想,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拿到金像奖的是梁朝伟不是张国荣,因为黎耀辉才是贯穿整部影片始终的主角,把张国荣一起提名在我看来是不合理的,可何宝荣是这部电影的灵魂。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一贯是孤独与漂泊,而这些都体现在何宝荣的身上,王家卫也曾经说他原本是要拍两个人的故事,可后来由于种种现实的因素(拍摄时间过长,哥哥为演唱会回香港),他只好改成黎耀辉一个人的故事。 其实梁朝伟这个影帝拿的也是实至名归,只不过影片中黎耀辉有大量的独白,这帮助了梁朝伟更好的诠释这个角色,可张国荣是完全靠眼神、表情、动作来演绎何宝荣。比如,在酒吧重遇黎耀辉后,何宝荣和外国人上车后吸烟的那段,仅仅一分钟,何宝荣先自信满满的点烟,回头发现黎耀辉并没有什么动作后的失落,很快又燃起斗志的一丝狡猾,张国荣将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演绎得极为传神。而《蓝宇》中缺乏的就是这种细微情绪的变化,所以才会让我觉得不论是情节的发展还是两人的感情纠葛都显得有些突兀。 再来说一下美工和摄影,这个好像公认《春光》更好,可是我觉得其实各有各的特点。《春光》的画面色彩分明,更自由、更灵动。气势磅礴的伊瓜苏瀑布、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天空、落雨的街道、两人居住的房间,在杜可风的镜头下都充满了灵性;随着两人感情变化交替出现的黑白与彩色镜头,都为影片增加了一丝绮丽的色彩与浪漫的异国风情。而《蓝宇》的画面相对于《春光》的热烈来说显得更冷冽一点,大部分选在冬季拍摄,整体也呈现冷色调,有些萧瑟,有些凄凉。背景选取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北京,从影片的开始到结尾,我似乎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成长,一点点的在建设,一点点的变得开放。影片的最后一幕是陈捍东开着车飞驰过一个又一个的工地,模糊的画面意味着逝去,意味着悲凉,赋予影片一种忧伤的美感。 ![]() 《春光乍泄》也不是完美的,至少在我眼中是这样。我个人不喜欢影片的后半部分,我觉得王家卫的初衷(讲述两个人的故事)会更好一点。由于张国荣的离开(当然主要责任在于墨镜同学的拖延症! ![]() ![]() 很多人说看不懂《春光乍泄》,或者说是读不懂王家卫。王家卫的影片总是有大量经典的独白,人物内心细腻的情绪被放大,但情节大都是支离破碎的,所以有时会让人摸不着头脑。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莫过于《东邪西毒》了(原谅我 这部电影我真的是看不懂 ![]() ![]() ![]() ![]() 网上被《蓝宇》感动的痛哭流涕的大有人在,可《春光乍泄》现在被人提及大多也是因为主演张国荣的传奇。总而言之,《蓝宇》是一部迎合大众的影视佳作,而《春光乍泄》则是一件充满灵性的艺术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