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不会你打我——翡翠ABC货鉴定

 随心插柳 2016-09-06


保利2016年春拍4649万港元成交


在翡翠市场当中关于真假鉴定的问题有两方面,其一是各类与翡翠相似的玉石品种的仿冒品,其二是对于劣质翡翠本身进行人为物理化学性处理使之变美丽的产品,其中第二点影响较大,主要是因为出现较早,并且出现初期给市场带来过重大打击,而现在依然大量活跃在市场当中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翡翠B货和翡翠C货。


但是不管作为普通消费者,收藏者还是刚入行的营销者,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首先真正的珠宝玉石行业是诚信度、信誉度比较高的一个行业,真正的珠宝行里人基本不存在这种作奸犯科。其次现在各地的玉石珠宝市场基本都临近珠宝鉴定中心,在自己不确定的情况下花费十几二十元,到鉴定中心出具张鉴定证书是很便利的。再不然那就看看我的这几种简单的鉴定方法吧:



天然老坑种满绿手镯



经酸洗充胶的翡翠手镯


1、看大小


这是最基本的方法,之前见过很多所谓专家对着一件大摆件大山子用放大镜、用手电筒转来转去的研究鉴定看是否能找到B、C货的痕迹,令人忍俊不禁。一件翡翠制品如果厚度超过三、四公分是B、C货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更何况更大的手把件、摆件等等,所以对于翡翠的手镯、挂坠、牌子、戒面等应注意其为B、C货的可能性。


BC货翡翠多出现在挂件手镯等小件中


翡翠摆件,大手把件等不会出现BC货


2、看表面光泽


一件完美的翡翠制品表面应该具有靓丽的玻璃光泽,B、C货经过注胶以及胶的老化脱落,往往会造成黯淡的油脂或者蜡状光泽。所以,当遇见一件翡翠制品光泽黯淡时,基本就存在三个可能性:一为质地太差、抛光不精良造成的,二为因为年代久远物理性磨损失光的明、清、民国翡翠,三为经过人为处理的B、C货翡翠。


质地较差的豆种翡翠手镯呈现蜡状光泽


民国时期老翡翠手镯光泽黯淡


B、C货翡翠胶老化脱落等造成蜡状光泽


天然翡翠具有玻璃光泽


3、测比重、听声音


测比重法较为繁琐且不准确,听声音法较为微妙且显得外行,显得不专业,故而不建议研究


4、看翡翠的洁净度


翡翠处理的目的很大程度是因为其内部含有较多的杂质,诸如普遍存在于翡翠中的“黄水”“黑斑”等,如果一件中低档翡翠制品肉眼明显可见一些黄水线、黑点、黑斑等杂质,基本可以确认是天然A货翡翠。价格低廉反而洁净度极高的翡翠反而要注意,要仔细研究。


裂隙中黄色的铁质杂质


像苍蝇便便似的黑色杂质


5、紫外荧光反应


紫外荧光灯在珠宝鉴定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很常见的辅助性鉴定仪器,主要是用来观察宝石的发光性。天然的翡翠大部分是没有荧光的,当内部含有部分高岭石或其他物质,在紫外线下可呈现程度不同的亮光,当翡翠经过强酸冲洗、再高压注胶之后,在紫外荧光灯下显较强的胶的荧光,但是一些翡翠在煮蜡或者注油之后,会在表面,特别是一些天然裂隙以及雕刻的凹线中存有残留,在紫外灯下这些部位也会发亮,但不能否认其为天然翡翠。建议使用波长为315-400nm之间的长波紫外荧光灯。


B、C货翡翠在紫外荧光灯下由内到外的透亮


天然干白地翡翠的荧光


天然翡翠过蜡后裂隙与边角蜡的荧光


6、放大观察表面


这个方法仅仅需要一个便携式放大镜,熟练之后甚至肉眼也可以直接鉴别,可谓一招制敌的鉴定方法。B、C货翡翠在经过酸洗之后会留下密布的由外及内的裂隙孔道,胶质在高压下也是沿这些裂隙进入翡翠内部,所以在仔细观察B、C货翡翠表面的时间,会发现密布的网状裂隙,特别是在一定光线下将翡翠调整合适角度,表面形成一块白亮反光面时尤为明显。但是要注意区分一些天然的结构稍粗的翡翠抛光后,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桔皮效应,以及由于雕琢或抛光等不精良造成的表面些许的残缺、凹陷和天然翡翠本身带有的绺裂。


抛光不精良翡翠表面


天然翡翠的桔皮纹与B、C货翡翠的酸蚀纹


B、C货翡翠的酸蚀纹


7、观察翡翠内部结构完整性


翡翠有几个常见的结构类型,但是作为天然矿物集合体的集合程度、集合样式也是千变万化的,虽然B、C货翡翠会对翡翠结构造成破坏,如果作为研究可以利用这个方法,但对于大众而言只能使之愈发迷惑甚至进入误区,所以在日常中并不适用。


以上的方法多是从翡翠的结构以及表面等方面入手鉴定的,并没有涉及如何鉴定颜色是否天然的方法,是因为在B、C货翡翠当中颜色的天然与否对于翡翠的价值不产生什么影响,所以颜色的天然也就不具备鉴定意义了。鉴定是一门极其严谨的学科,在以上列举的翡翠鉴定方法当中虽然单第5、6点就可以确定翡翠的天然与否,但还是应该综合的多方面的进行鉴定,以使结果更明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