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崩了!襄阳,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yhb883 2016-09-06


襄阳, 原本不叫襄阳

他叫襄樊

为了城市建设

他改了名,也换了貌


曾经熟悉的街道,

熟悉的吆喝

熟悉的物件,熟悉的味道

都在这前进的历史中掩埋

   

襄阳

不再是记忆中襄樊的模样

他是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消失的老街
九街十八巷
 

“九街十八巷”是一个俗称,全国好多地方都有,它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繁盛,


在襄阳九街十八巷,数下来都要好久,陈老巷、余家巷、古井巷、瓷器街、炮铺街……


它们就像一个大容器,装着老襄阳的生活与命运,装着老襄阳人的一生;



( 劳动街)


“劳动街”,曾经老襄阳人的“汉正街”,这里聚集炸油条、炒花生、镶牙、卖清汤等小商贩
既能购物,还能吃饭娱乐。


这个老襄阳的"吃喝玩乐"一条街,也在城市的改建变了模样!


这里,最让孔小明留恋的还是——劳动街清汤馆。这家餐馆在当时比较大,最里面的是卖面的操作间,门口做有锅灶做一些油炸菜盒。所谓的川味面有一点点辣但不麻,面也是碱面,但比别家的要略细一点。



 (炮铺街) 

炮铺街就是现在的格莱美那个大道上,旧时这里聚集着众多的裁缝铺,人们在前面摊铺上购买布匹,在这里做成衣服。


再往前的马家巷巷口有一家牛肉面馆,这应该是最早的牛油面了。


这家的牛油面里有一种特制的辣椒油,味道十分的特别,中午的时候店里还有酥牛肉,热腾腾的牛肉从蒸笼里出来,再淋上些许自家特有的辣椒油,那味道回忆起来都还有流口水。



(陈家巷)

现今,在这昔日襄樊最繁华的大街上,仍有服装小贩们,但是和过去相比,显得格外冷清。


旧时的繁华已然不在,儿时那么熟悉的小巷,大多也成为片片废墟与残垣断壁。



(磁器街)

瓷器小学附近有很多的书摊,小时候这里是孔小明打发时间的最好去处了。



(林家巷)

舟楫时代已经远去,幸存的林家巷码头也只是成为襄阳航运史的珍贵历史遗存,再不见往日繁荣,热闹。



(教门街)


............


虽然往昔老街的热闹与快乐不复存在,但老街的点点滴滴已深深地烙进了孔小明的记忆里:


忘不了老街里皱巴巴的旱烟叶、沿街叫卖的货郎担、啧啧作响的缝纫机踏板、烈日空场里晒太阳的渔网、拉蜂窝煤的木板车......


忘不了交通路的糊辣汤,回民街的牛肉面,曾家巷的山楂糕、棒棒糕、火巷口的酸辣面......


也忘不了那沉静悠长的小巷和古色古香的建筑,更忘不了老街上那些沉抑了百年的文化传承。


消失的吆喝


曾经有一种声音曾穿梭于襄阳的大街小巷

但随着襄阳飞速的发展

它们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直到现在消失不见

“炒米~糖~开水~盐茶~鸡蛋”
80年代,小商贩挑起挑挑

扯着喉咙喊

应算是襄阳那时候听得最多的叫卖声


“冰棒雪糕!白糖冰棒!两角钱一支!”

小时候,冰箱还没有普及

那哈卖冰棒的人都是推起自行车

后面放个泡沫盒盒,把冰糕用铺盖盖起

只要听到“冰棒雪糕~”

立马跑得飞快的


“糍粑~热糍粑~”


现在也有糍粑卖

只是没得小时候那种感觉了


“卖凉糕~~红糖凉糕~~”

本来在屋头看电视的小娃儿,

只要听到“卖凉糕~~红糖凉糕~~”,

马上找老妈拿钱,

端着钵钵就下楼去了。


“打米泡儿哟~又香又脆!”


天气好的时候,就会有人来打“米泡儿”

打米泡儿的一吆喝

周围黑多小娃儿都跑来看稀奇

“砰”地一声,地动山摇,一群小娃儿,堵在口上,一抓一大把


“duang duang 麻糖,麻糖,换麻糖了~~~~!”


卖麻糖的人用锤子敲打铁板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再吼两句“换麻糖哟~”

“叮叮当~考(敲)麻糖~麻糖吃老压(粘)裤裆!”


“酸辣粉~凉粉凉面~豆腐老(脑)~”


最早的商贩是用扁担担起卖的

边走边喊,声音之洪亮

尤其那句“豆腐老~”声音拖得很长

五角钱一碗,简直是良心价


“补剃锅,剃菜刀!”

哪个屋头锅坏了,听到这个声音立马就安心了


“修~电视冰箱洗衣机~ 旧彩电,旧冰箱拿来卖~”


这句吆喝中提到的电视冰箱等

是上世纪80年代家庭小康水平的标志物

但十年后这些东西成了被回收的破烂


“补孩(鞋)子哦~补皮孩、波孩、高跟孩哟~”


以前鞋子坏了会修修补补再穿一阵

现在的鞋子坏了多半就扔了,不会再穿


“碳圆~~~~”


小时候不像现在家家户户通天然气

那时候生火多半用碳圆

堆满碳圆的墙角总是搞得黢黑


“废书废铁废报纸”


收废品的走街串巷

边走边喊

现在有时候也会听见收废品的吆喝声


襄阳越来越现代,越来越都市化,这种叫卖,这种手艺,越来越少。


甚至早已听不到,看不到,但是襄阳人对它们的记忆却永远不会被时间抹掉。

消失的物件

那些年的我们的珍宝


黑白电视机


那时的西游记,渴望……


铝制饭盒

里面装过爸爸从食堂带回来的包子!好香!


缝纫机


那时家里还真没有,看见同学家的好羡慕!


自行车

当年谁家有这么一辆,绝对很有面子!


电冰箱


那时可是上边冷冻,下边冷藏,跟现在恰恰相反!


白菊洗衣机


老妈那是总舍不得用!


杆秤


老人们说,上边的小点点对应着星辰!


大蒲扇


小胡同傍晚乘凉时的工具!


照相机


家里攒了好几个月前才买的!


电风扇


蝙蝠牌,骆驼牌,大铁扇叶,真凉快!


大衣柜


镜子角上还贴过画儿!


拨号电话


那时可比苹果手机难买!


打火机


如果现在用这个打火的话,一定很拉风!


小闹钟


说实话,上学的时代真不愿意它响!


小人书


记得收集过很多,现在就剩这本了!


推铁环


还有丢沙包,跳皮筋!

告(gao)哇(wa)油


据说现在特意去找还能买着!


票!票!各种票!!!


丢了它可是大事!


弹弓(绷弓子)


小时候老妈一般不让玩儿这个~


摇椅

乘凉的好工具!


时间从未停下它无情的脚步,我们只是想把这些记忆留住,记在心里。


消失的味道
吹糖人


好看、好甜,好久不见!


奶油雪糕


奶油雪糕,简直风靡一时,简直是色香味俱全。


首先撕开包装袋,深深的吸上一口气,真香甜;


然后舔一舔,而且是填最外缘的冰而不是最里面的奶油,奶油是个好东西,当然是最后品尝的啦!

菱角


曾经每到秋天,大街上总会有很多挑着扁担卖菱角的。


而现在似乎只有菜场才会看到菱角的踪影。


记得小时候,总会买很多的菱角,生吃质鲜爽口,煮熟后肉质雪白如玉,是孔小明最爱的零食~

绞绞糖


两根木签盆里一搅,拉出长长的丝,,浓浓的麦芽香味慢慢散开,吃在嘴里口感香糯,无限留念、无限回味~~


.......

襄阳,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襄阳,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传统与现代相融合!


我们不能阻挡你的消失

但是我们却可以把你放在心里

品味过往才能懂珍惜眼前的幸福!

襄阳人,那些记忆

还在你脑海里吗?


孔明八卦

专为襄阳人打造的生活服务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