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学习空间的分类:框架与启示

 布拉格59 2016-09-06

本文由《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授权发布

作者:胡永斌、黄如民、刘东英

摘要

智慧教育时代,学习场所已经从物理学习空间拓展到网络学习空间。然而,对网络学习空间分类的认识不清,造成空间的建设方案、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遇到了重重障碍。该文首先探索了网络学习空间的本质特征和分析框架;接着通过对网络学习空间分类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了其分类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实践领域的案例进行归纳分析,提出网络学习空间中存在教学资源型空间、直播教学型空间、学习社区型空间、角色扮演型空间和课程服务型空间五种类型;最后提出了网络学习空间分类对实践领域的四点启示。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空间;分析框架


一、引言

 

网络空间(Cyberspace),也被称为虚拟空间或赛博空间,最早出现在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小说《神经漫游者》中,是指将电子设备接入人体神经网络后产生的幻境[1]。网络空间一词早期被认为是一个科幻名词,时常出现在科幻小说或电影中。随着20世纪90年代全球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可以使用计算机或通讯设备在网络空间进行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的交流,从而穿梭在自然、社会和虚拟空间构成的三个世界中[2]。网络空间创造了“去中心化”的人际交往新模式,以一种现实的生存结构,深刻影响着当代生活世界的建造[3]。

 

网络空间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由共青团中央等联合发布的《中国校园微博发展报告(2015)》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底,新浪微博的青少年用户已超过5200万名[4]。百度公司发布的《95后生活形态调研报告》显示,QQ空间超过电视成为95后青少年获取信息的第一来源,使用的比例高达51.8%[5]。在国外,相关研究也有类似发现。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针对美国13-17岁青少年的最新调查发现,92%的青少年每天上网至少一次,基于网络空间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等社交媒体成为青少年最常用交流工具[6]。由此可见,对青少年来说,网络社交媒体的应用已十分普及,在网络空间的交流和协作日益成为他们重要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

 

在教育领域,网络空间也被称为网络学习空间(Cyber Learning Space),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学习环境[7]。一般认为,广义的网络学习空间是指运行在任何平台载体之上,支持在线教学活动开展的虚拟空间,而狭义的网络学习空间特指运行在专门的教育服务平台之上,支持在线教学活动开展的虚拟空间[8]。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富媒体、移动终端、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学习时代的学习场所已经从物理学习空间拓展到网络学习空间,因而备受国内外教育和研究机构、政府组织的重视。

 

例如,为实现欧盟教育机构的有效连接,欧盟各国构建了社会性网络学习空间——eTwinning,学生可以使用eTwinning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教师可以利用eTwinning开展项目交流和教师培训[9]。再如,国内的学习元平台是由“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联合设计开发的教育资源分享空间,主要面向农村的教育的知识分享、协作交流、教师培训等专业服务[10]。湖南省基于“世界大学城”网络服务平台构建职教新干线,为职业教育提供网络学习空间,其鲜明的技术特色和良好的应用效果已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11]。甘肃省临泽县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各类网络学习空间,利用学习空间开展探究型学习、名师讲堂、区域网络协作教研等多种方式,实现了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12]。

 

在我国,网络学习空间已经从研究走向了实践,并已上升为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国内学者已从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13][14]、建设框架[15-17]、应用效果[18]和质量保证[19]等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然而,随着“三通两平台”的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复杂的形态给研究者和实践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对网络学习空间的片面理解[20][21]还比较普遍。事实上,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根本特征,特别是对其分类的认识不清,造成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方案、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遇到了重重障碍。网络学习空间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应该依据何种分析框架进行分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大背景下,探讨这些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二、网络学习空间的本质特征

 

要回答“怎样对事物进行分类”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被分类事物的根本特征。网络学习空间是一种虚拟的学习环境,对“学习环境”“学习空间”等上位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加深对网络学习空间本质特征的理解。

 

目前,对于学习环境的相关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美国学习环境专家Wilson提出,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22]。美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Jonassen认为,学习环境是个体/群体(小组)一同学习或相互支持的空间,从中学习者控制学习活动,并且运用信息资源和知识建构工具来解决问题[23]。祝智庭教授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24]。钟志贤认为,学习环境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教学隐喻,其间包含着对知识、学习过程、技术应用、主体角色等系列影响效果因素认识和实践的转变[25]。

 

国际上关于学习空间(Learning Space)的研究开始于2003年,主要探讨如何改造学校环境以满足“数字一代”的学习需求。由美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EDUCAUSE出版的《学习空间》一书是第一本系统介绍学习空间的专著。该书作者Diana Oblinger教授指出,学习空间,无论是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都应能让学习者聚在一起,让他们或是探索,或是协作,或是讨论。2005年,澳大利亚Kenn Fisher博士在开展了“连接教学法和学习空间”(Linking Pedagogy and Space)的研究后他认为,学习空间和学习活动关系密切,特定的学习空间会激发和促进特定的学习活动[26]。2012年,美国学者Brooks对明尼苏达大学对采用秧苗式布局的传统教室(Traditional Classrooms,TC)和采用可移动座位布局的主动学习教室(Active Learning Classrooms,ALC)进行了准实验研究,研究后他认为,不同的学习空间塑造了不同的教学行为和不同的学习行为,TC鼓励教师讲授,而ALC教室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27]。

 

借助这些研究者的研究,可以发现:(1)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发生的场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隐喻;(2)不同类型的学习环境引发的知识构建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同;(3)特定的学习环境本身意味着它适合于某种特定的学习活动。因此,学习环境最根本的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知识建构方式和学习方式。由于网络学习空间是一种虚拟的学习环境,也应具备这两个本质特征。

 

三、网络学习空间的分析框架

 

科学分类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长期探索的重要议题。分类是指以实物的本质属性或其他显著属性特征作为依据,把各种实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对事物进行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组织事物的一种逻辑方法[28]。而分类的目标就是提供一个较为合理的分析框架,这种分析框架也就是制定某种尺度,或者说一定的标准,这种标准将保证分类的顺利进行,并达到条理化、清晰化的目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分类是对已存在的案例的分类,因而学习环境的本质特征——知识建构方式和学习方式便成为我们注意的焦点。

 

谈到知识建构方式,学术界一般把皮亚杰为代表的个人建构主义和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作为建构主义的两大基本派别[29],两大派别分别主张个体建构和社会建构是最基本的知识构建方式。谈到学习方式,则不得不提到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对认知领域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并认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两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由于人类的学习现象十分复杂,学习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逻辑,这就需同时考虑学习环境两方面的本质特征。

 

以知识建构方式和学习方式作为两个基本分析维度,可以形成学习环境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包括个体—接受、群体—接受、个体—探究和群体—探究四个区域,如图1所示。

 

 

在个体—接受区,学习者知识的构建方式为基于独立学习的个体知识建构,学习方式为接受学习;在群体—接受区,学习者知识的构建方式为基于小组学习的社会知识建构,学习方式为接受学习;在群体—探究区,学习者知识的构建方式为基于小组学习的社会知识建构,学习方式为发现学习;在个体—探究区,学习者知识的构建方式为基于独立学习的个体知识建构,学习方式为发现学习。由于网络学习空间是一种虚拟的学习环境,因此,学习环境的分类框架也适用于网络学习空间。

 

四、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历程

 

上文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已作探讨,这就确定了分类的对象,即支持在线学习活动开展的各种虚拟空间案例。20世纪90年代,万维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催生了网络学习空间,纵观其发展历程,可大致归结为教学资源应用、学习社区应用和开放式在线课程应用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并非完全独立存在,而是互有重叠并各有侧重点。对网络学习空间发展历程的分析,有利于我们了解其形态的产生、进化和现状。

 

(一)教学资源应用阶段

 

由于受到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影响,国内外教育机构和管理机构纷纷启动相关教育资源开放项目。如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课件计划、苹果公司iTunes U项目、我国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等。在这一阶段,网络学习空间多以教育专题网站、教育资源库、教育资源网等形式存在,登录网络学习空间可以下载和浏览课程资源和素材资源。

 

(二)学习社区应用阶段

 

由于前一阶段的教学资源库仅能提供的教学内容单向传递,不能建立社交关系。在此背景下,国内的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在线实践社区项目、华南师范大学“华师在线”、国外的Second Life等案例投入应用。这一阶段的网络学习空间多以虚拟学习社区、教育博客或教育微博的形式存在,还出现了一些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游戏化学习社区。这一阶段的网络学习空间以增进社区成员的情感联系、学习动机、社区凝聚力和协作交流氛围为主要特征。

 

(三)开放式在线课程应用阶段

 

随着国外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兴起,国内建立了学堂在线、网易云课程等开放式在线课程。在前两个阶段,网络学习空间存在学习资源与学习社区成员的社交关系脱节、学习支持服务不足的问题。在此阶段,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视频的制作水准大幅度提升,学习内容的知识网络和社区成员的社交网络紧密结合,还提供作业辅导和课程测试。

 

由此可见,网络学习空间已经从早期只包含简单静态网页的教育专题网站逐步进化为能够提供高质量视频内容、社交网络和学习支持服务的开放式在线课程。在此进化过程中,大量网络学习空间案例形态各异,类型多样,难以分辨和认识,仅仅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一词难以涵盖其丰富的内涵,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势在必行。

 

五、网络学习空间的分类体系

 

要对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其分类对象,然后通过归纳性分析确定类别(子类)及其共同特征,再将这些类别置于学习环境的分析框架中,即可形成网络学习空间的分类体系。最近20年来,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构成了网络学习空间发展的现实逻辑,对现已存在的空间案例进行梳理和归纳后可以发现,目前网络学习空间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以提供视频、音频、教案、讲稿、课件、习题、多媒体素材等教学资源为共同特征,可以称之为教学资源型空间。在这种类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自主下载或浏览,其学习方式为接受学习,知识建构方式为个体建构。爱课网(www.icourses.cn)、超星学术视频(video.chaoxing.com)、TED(www.ted.com)、百度文库(wenku.baidu.com)、中国微课网(www.cnweike.cn)、北京数字学校(www.bdschool.cn)等都属于这一类型。比如北京数字学校,它是由北京市教委邀请全市名师专门打造的教学资源型空间,自2012年成立以来,共上线21个学科的视频课程,内容涵盖了从小学到普通高中学校所有的学科内容。该校已成为中小学生网上预习、复习的活动空间,特别是应对北京空气污染红色预警、山区学校雪天停课等状况,实现了“停课不停学”[30]。

 

第二种类型是以提供在线视频或音频实时直播教学为共同特征,可以称之为直播教学型空间。在这种类型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以接受学习为主,但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留言、弹幕、评论等多种方式进行会话,因而其知识建构方式为群体建构。YY教育(edu.yy.com)、捷学网(www.jeexue.com)、腾讯直播课堂(ke.qq.com)、学点云(www.3mang.com)都属于这一类型。比如YY教育,它是欢聚时代有限公司推出的教学直播型空间,该空间实现了线上互动课堂,给学习者提供了实时的语音和内容呈现服务,同时学习者可通过互动窗口留言、点评、质疑、交流[31]。

 

第三种类型是以提供学习交流服务为共同特征,可以称之为学习社区型空间。在这种类型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为发现学习,知识建构方式为群体建构。教育微博、教育博客、个人教育网站、教育BBS等,学习者以关注、点赞、评论、回复、引用、“@”等多种方式进行会话。比如“职教新干线”,湖南省建设的“职教新干线”是面向职业教育的学习社区型空间。学校从职业教育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学习需求出发,利用“职教新干线”进行预约式教学,群组教学、自主/探究教学[32]。

 

第四种类型是以角色代入开展探究学习为共同特征,可以称之为角色扮演型空间。在这种类型中,学习者个体以某一角色进入虚拟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方式为发现学习,知识建构方式为群体建构。摩尔庄园(mole.61.com)、Second Life(www.secondlife.com)都属于这一类型。比如摩尔庄园,它是由淘米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为儿童设计开发的角色扮演型空间。在该空间里,每个参与互动的小朋友都会以成某一种角色参与其中,开始在虚拟世界里的探索发现之旅[33]。

 

第五种类型是以同时提供课程平台、课程内容和学习支持服务为共同特征,可以称之为课程服务型空间。在这种类型中,课程内容周期性更新,提供作业批改、教学答疑等,是一种全方位的课程服务。在这种类型中,学习方式为接受学习,知识建构方式有可能是个体建构,也有可能是群体建构。Coursera(www.coursera.com),edX(www.edx.org),Udacity(www.udacity.com)、中国大学MOOC(www.icourse163.org)、学堂在线(www.xuetangx.com)都属于这一类型。比如学堂在线,它是免费公开的课程服务型空间,可实现依据个人兴趣、知识水平和行为规律,为学习者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和学习模块,为教师提供实时的教学数据分析,监控学习进展[34]。

 

对现已存在的案例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网络学习空间包括教学资源型空间、直播教学型空间、学习社区型空间、角色扮演型空间、课程服务型空间五种类型,在分析框架中所处的位置如图2所示。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这种分类方式是基于当前主流的网络学习空间案例的特征进行归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新的空间类别可能出现,这就需要重新归纳,并纳入网络学习空间的分类体系中。

 

 

六、网络学习空间分类体系对实践领域的启示

 

网络学习空间分类的目的是指导实践。网络学习空间的类别越是清晰,则建设的针对性就越强,制定的分类建设、实施和评估方案则越能取得实效。网络学习空间分类体系为空间的实践领域提供了如下有益启示。

 

(一)应根据不同类型空间的特点出台分类建设指导方案

 

网络学习空间已经从早期只包含简单静态网页的教育专题网站逐步进化为能够提供高质量视频内容、社交网络和学习支持服务的开放式在线课程。在此进化过程中,大量网络学习空间案例形态各异,类型多样。面对多样化的网络学习空间,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空间特点出台分类建设指导方案,制定基于类别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标准、实施方案和评估要求。

 

(二)重新审视实践领域过度关注学习社区型空间的现实

 

通过对今年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简报的浏览可以发现,目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学校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等,这些空间绝大多数属于学习社区型空间,考察的具体内容多是开通人数、发贴人数、互动次数以及空间中发布的教育资源应用的数量。实际上,学习社区型空间并非网络学习空间的全部内涵,把各类教育微博、教育博客作为重点建设是一种误区。由于网络学习空间存在多种类型,如果仅对学习社区型空间进行重点建设,势必影响网络学习空间的整体建设进度和建设水平。

 

(三)教学资源型空间应转向高质量视频资源

 

教学资源型空间的演化经历了教学素材库、教育资源网站、微课等阶段。高质量视频资源携带的信息量大,主题明确,更容易让使用者产生沉浸感。因而,建设高教学资源型空间应以建设高质量视频资源为主,教师和学生可随时获取,从而支持教师来促进专业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目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虽然也启动了教育资源的建设项目,但对高质量视频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四)直播教学型空间和角色扮演型空间是当前建设的薄弱环节

 

直播教学型空间的建设有利于教育薄弱学校的师生接受优秀教师的教学指导,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角色扮演型空间则让学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虚拟空间,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取信息和建构知识。通过对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简报的浏览可以发现,目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直播教学型空间和角色扮演型空间的建设鲜有涉及。

 

(五)课程服务型空间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课程服务型空间是一种综合型网络学习空间,除了为学生提供易用的学习平台和系统的学习内容外,其学习支持服务也非常完备,这既有助于个体知识建构也有助于群体知识建构。在教育创新的大背景下,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获取一定学分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发展课程服务型空间,将有助于支持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七、结语

 

当前,不同的研究者、实践者以及政策制定者对网络学习空间的认识还有诸多争议和分歧。只有在对网络学习空间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考虑如何建设和利用好网络学习空间。因此,建立网络学习空间的分析框架并开展分类研究,进而制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分类建设指导方案,是构建适应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环境的必然要求。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智慧学习环境促进教师卓越发展研究”(课题编号:DCA15024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永斌:博士,讲师,校聘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智慧学习环境、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黄如民: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技术、e-Learning、课堂交互;刘东英: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在线学习、教师教育、教学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