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推进人身保险业“三去一降一补”

 greatwallinsur 2016-09-06

  和讯保险消息 2016年9月3日,由和讯网主办的首届中国寿险发展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供给侧改革——中国寿险改革与发展”。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顺应趋势 坚持规律——加快推进人身保险业供给侧改革”的主题演讲。

  黄洪指出,面对行业突出的供需结构性矛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突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行业存在的无效和低端产能供给过剩,有效和高端产能供给不足,行业营运成本高,资源滞留在低效产能等突出问题,理顺供给端,提高有效供给,创造新的生产力。

  黄洪在演讲中对人身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是去除无效产能。对无效产品建立退出机制;对偏离“保险姓保”的产品,将强制提高保险金额与投入保费或保单现金价值的比例,增强保单保障功能;对违背保险原理、偏离保险本质的保险产品坚决不予上市销售。对部分难以养活自己的保险企业分支机构,要支持公司主动清理,有序退出。同时加快监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清理低质业务。当前部分公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过度突出产品的短期、高频、高收益和理财特性,部分保险公司甚至出现万能险不收任何费用,投资收益率与结算利率倒挂,试图通过“短钱长配”博取高回报,诱发利差损、现金流等风险隐患。近期监管将出台新规,有力推动人身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有效供给。同时监管部门将建立产品回溯机制,强化总精算师、公司高管等相关人员的责任,防止公司操纵产品参数规避监管。

  三是有效控制杠杆。目前少数保险公司借助复杂的金融产品和交易结构,用保费收入进行自我注资,循环使用,虚增资本,或者通过抵押保险公司的股权举债增资,以及通过其他非自有资金向保险公司注资,放大业务杠杆和经营风险。针对这些问题,监管部门将完善法律规章,堵塞漏洞,严肃追究虚假增资的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修订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强化向保险公司投资资金来源的自有性质,将保险公司的杠杆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防止系统性风险的产生。

  四是降低运营成本。2013年以来,保监会分三步走,先于银行证券业实现了保险产品定价的全面市场化,主流人身保险产品价格降幅20%左右。但行业一些保障类产品价格比国外和香港等地区还是要高。管理层级多、管理链条长带来的管理和人员成本,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弱带来的产品安全边际过高,都有直接影响。另外还有部分监管政策的叠床架屋给公司增加的成本。一方面要推进保险公司体制机制改革,精简管理层级,改造管理机制,开展模式创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公司体制机制改革的主体和内在动力在公司,监管部门也会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公司改革。这一改革如果不能够有效进行,人身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管监管部门下多大努力,都将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效。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精简审批事项,降低监管成本,为行业减负。

  五是补齐行业短板。长期资产负债匹配、医疗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短板。行业必须增强健康保险、长期寿险、养老保险的有效供给,适应人口老龄化后保险消费需求从购买家中老幼受益的寿险转向购买本人受益的健康险、储蓄类两全保险、养老保险的变化。要提升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能力,增强寿险抵御通胀、汇率波动等风险能力,增强消费者购买长期保障类产品的信心。加强基础数据积累,加大对大数据和新型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从人才、技术、能力等方面为切实提高行业有利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 李艳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