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螺旋式作文教学

 tnj660630 2016-09-06

就某一写作专题,采用螺旋式反复与渐进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是个似慢实快富有成效的好方法。

通常的作文教学,一次一个专题,写一篇作文,然后换个专题,再写一篇,面铺得很开,进度也很快,一个学年下来,可以把多种文体多种写法都捋过一遍,但总有不过瘾的感觉,学生还没很好掌握,就已经跳到下一个专题了,有时再来一次,也还是不够充分。螺旋式作文法与此不同,它不满足于都讲到了或都学到了,而是从实效出发,贯彻的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较为彻底的办法。其间,反复与渐进是两个主要原则,学生自主和师生互动是主要的活动方式,赏析、比较和评讲是主要的教学方法。

理论三个支撑点,一是认识论的原理,二是有效教学的原理,三是语文学习固有的规律性。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对一个事物的掌握,需要反复多次的实践才能完成,而这反复多次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逐步展开逐渐深入的过程。从理性的懂得道理到感性的学会操作,没有多次反复不能掌握,没有逐步深入不能做好。从理论认识到初步掌握再到巩固发展,这一过程在写作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前一步或前两步,那就容易形成“夹生饭”的局面,或者“功亏一篑”的结果。

反复与渐进,是掌握真理的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也是写作教学的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写作,实际是个过程教学,过程最重要。而过程中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与实践体悟下的内化则是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特征。“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写作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从不会到会,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的。

从有效教学的角度看,这样的写作教学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有较高效率的。

螺旋式作文教学中包含了有效教学的四条基本原理:1、  情意原理、2、  序进原理3、活动原理4、反馈原理。

    来自外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意状态和行为结构。教师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示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教师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生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地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这些有效教学的原理都在螺旋式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较为充分地体现出来。

有效教学的五种教学行为,其中明确的任务导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成功率等要素,都在螺旋式作文教学中得到了贯彻。

语文学习固有的规律性看,如果说,以数学为代表的理科类学科的知识呈现一种阶梯状的知识结构的话,那么,以语文为代表的文科类的知识结构则属于螺旋式上升图——同类知识往往在不同阶段的反复恰恰是不同层次上需要完成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是唐诗宋词,小学生就要学,中学生也要学,大学生还是学,直至研究生……学习内容可以完全相同,但学习的要求则可能有天壤之别,学习的感知、感受、感悟也会有很相大不同,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学习的境界等等都会有很大差异。

这种语文学习螺旋式渐进特征在作文教学中也表露无遗。这就是在充满人文情感的语境中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素质与能力。通过整体把握,细部积累,逐步沉淀,反复陶冶,最终必然会促成作文教学从渐进到跃进的完成。当然这种螺旋式作文教学并不表明着某一作文专题在一个阶段过程中就能终结,它只是相对于浅尝辄止式的作文教学来得更扎实更有效更彻底一点。

下面以一案例为麻雀,来剖析一下具体的操作过程。

基本教材:新编高中选修课本《写作》第四、第五单元。辅助教材:新编高中选修课本《散文》第一单元,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写作专题:细节描写与情感表达及人物塑造。

教学过程:写作教学于一点一个角度开始,螺旋发展,逐步深入,逐渐提高。

第一步,赏析佳作,学习写作理论。

新编高中选修课本《写作》第四单元“世间惟有情难画”,第五单元“细微处见精神”,向我们揭示一个共同点,就是细节的作用。既然情难画,那么靠什么画情?靠直接抒情或直接议论,还是靠具体形象的细节描写?于此四、五两个单元就自然地挂起钩来。同时教学过程中又尽可能通过 《写作》中的中学生例文的研读去理解写作理论,让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并且把生活实际与写作实际联系起来,贴近学生,深入浅出,使写作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从感性走向理性,再以理性指导写作实践。

第二步,布置作文,以“于细微处见真情”为话题,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写成记叙性的文体(包括散文、小说)。

第三步,评讲作文,正反比较,总结得失。评讲的过程是总结该次作文的成败得失的,在此基础上再写,就能在认识深化的情形下让写作深入下去。

印了三则学生作文,作为基本评讲材料,第三则还作为第二次作文的素材。

学生作文一(供评讲用):真情(整体失败之作,但也有可取之处,正文从略)

学生作文二(供评讲用):关于爱(整体成功之作,但也有少些瑕疵,正文从略

学生作文三(供评讲用,同时作第二次写作的素材):

于细微处见真情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一首熟得不能再熟的歌谣,唱了千遍万遍可是里面的意思,怎么也体会不到,真的是宝吗?我拥有的只是耳边妈妈无休止的唠叨,听了十八年,有时真的觉得挺烦的,甚至因为一点小事而与妈吵起来。比如妈妈让我煮饭我没煮,让我看书我玩游戏等,真的想快快长大,离开他们,独自生活。直到有一天,我的想法有了改变。

我有胃痛的毛病,可能是饮食无规律引起的。在去学校的隔天,妈妈帮我整理东西的时候,都会帮我准备一盒胃药,而且临走时总是嘱咐我多吃饭,我每次都不放在心上。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有一次晚自习,我突然胃痛起来,而且这次特别厉害,痛得我直不起身子。胃里好象有千万只蚂蚁在啃咬,我疼得眼泪也掉下来了。我拿出胃药,可是竟然吃完了。我绝望地闭上了眼睛。不知过了多久,药盒已被我捏得皱成一团,我的痛还没缓解。这时好友小林跑进我们班,手里拿着一盒药,十分抱歉地对我说:“对不起,早该给你的,都怪我忘了,这是你妈要我转交给你的,她说你的药已经吃完。你有胃痛的毛病,都怪我。”我的疼痛感仿佛消失了,妈妈原来是一直在关心着我的呀。吞下药以后果然好了很多。胃还有点隐隐痛着,但是我的心里却十分高兴,因为我对妈妈的误会终于消除了。现在想想当初妈妈的“唠叨”也都是为我好呀。我当初只是盲目的感到厌烦,所以反抗,拒绝。

“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周杰伦新歌《听妈妈的话》经常在我耳边回荡,妈妈的“唠叨”我也将永远珍惜。(约600字

为了使学生更清楚这样的文章该怎么写才是较好的,怎样才算是成功了,如何避免失误,结合《写作》教材中关于细节描写的五个原则,让学生对两篇学生作文充分展开讨论,要求这种讨论必须结合学生自己的作文进行。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之后,再讨论作为第二次写作素材的这篇《于细微处见真情》,明确这篇作文的成功所在与不足之处,在写作的整体构思和细节处理上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在写作的表现手法和表达语言上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甚至题目为什么要改成“迟到的胃药”等等——这一切实际上为改写指明了方向。多数学生能在写作之前就从第一次写作的不自觉状态进入到第二次写作的相对自觉的状态,拿他们的话说“老师,我们有数了”,有的学生则觉得“胸有成竹”了。

第四步,课外阅读,学生自己找有关细节描写的材料或细节描写成功的文章。要求适当摘抄并交流。

第五步,变换方式,再写。请以《迟到的胃药》为题改写上文,写成一篇小说。字数不少于800字。宜用第一人称,也可以改用其他人称。

第二次写作,从话题作文变为供材料的命题作文,文体限制也更明确了,学生写作虽然有所束缚,但是写作的目标明确,可比性强,所以学生的实际印象更强烈,感受更深刻。由于有了第一次作文的经验教训,也有第一次作文评讲和第二次阅读带来的较为自觉的写作意识和写作状态,所以第二次写作的情况就大大好转。好的和比较好的作文占到30%,而第一次写作好作文仅6%。不及格作文第一次有10%,第二次才一篇,而且不是细节处理的问题而是离开了改写的要求造成的

第六步,评讲作文,师生互动,深化理解。

作为比较,也为了更好地摸清写此类作文的脉络,以及更有发言权,教师也下水作文,并且把它印发给学生讨论,与学生作文一起参悟,使学生对第二次作文无论于写作实践还是于理性感悟,都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师作文(供比较评析用):迟到的胃药

星期天晚自修,我的胃又痛起来,而且这次特别厉害,痛得我直不起身子。胃里好像有千万只蚂蚁在啃咬,痛得我眼泪也掉下来了。我拿出胃药,盒子是空的,药没了,吃完了。药是放在家里的床头柜上,可我忘记拿了。

日光灯发出的嗡嗡声,像无数蚊子在吵,我头也痛了,白光像麦芒刺得我睁不开眼。我绝望地闭上了眼睛。脑海里却翻涌着这次回家的情景。

好几个星期没回家,想家了。这次周末不补课,能回家舒舒服服过两天清闲日子,好好补补油水,也好好睡个懒觉。可老妈老在身边缠着问这问那,千叮咛万嘱咐的说个不停,烦死了。老妈才四十来岁,还不到更年期,怎么就有点综合症的表现了。

“老妈,你嘴巴干不干,要不要给你倒杯茶,清清喉咙再来上你的‘老三篇’啊!”

“什么时候学会讽刺妈了,高中生不得了了,嫌妈老了烦了。”

“哪里,我的意思是我也长大了,不能老像小鸟一样躲在你的腋下,总要学会自己飞吧!”

“是啊,翅膀硬了,听不进妈的话啦,自以为是了。”

“不是的,老妈,你这样的话说过多少遍了呀!我都牢牢地记在板油上呢。”

“记牢?才十八岁就跟妈顶嘴,以后还不知怎样呢,讨了老婆就更不把妈当回事了。真是养儿子不如养兔子啊!”

“我不如兔子?太过分,不理你了!”

“算我白说,你这个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了!”

老妈气呼呼地走了,我也全失了回家的趣味。唉,没得回家想回家,回到家里又觉得还是学校好,至少学校里没人烦我,我还是早早的走吧,图个耳根清静。

星期天我中饭都没吃就早早地返校了。

临行前老妈照例给我准备了许多好吃的,我都赌气没带,就连老妈专门放在床头柜上的胃药——我每次回家,她都准备好了放在显眼的地方,有时就直接放入我的包里——也忘了带了。

现在可怎么办?

“哪里不舒服?胃又痛了吗?我们扶你到宿舍休息去吧。”同学们关心地问我。

“嗯!”我皱着眉头,“作业还没做完呢。老胃病了,没事的。”

我还强打精神,可痛是越来越厉害了。匆匆到校没吃中饭,胡乱买了点冷食,现在作起梗来。

“喝口热茶吧。”一位同学好心地递过一杯热开水,“暖暖胃,也许会不痛了。”

热茶喝下似乎好了些,可一会儿又痛了。心里却在想着真不该与老妈顶嘴,否则……

同学们有的去叫老师,有的乱着要去买药,有的说送医院吧——正在七嘴八舌的时候,隔壁班的小林冲进来,手里拿着几盒药。他十分抱歉地对我说:“对不起,早该给你了,都怪我忘了。这是你妈要我转交给你的,她本来要亲自来的,听说我还没走,就托我带上了。刚才听说你胃病犯了,我这才记起马上送过来。”

看到药,我的疼痛感仿佛消失了。吞下药后很快缓解了。胃虽然还有点隐隐作痛,我的心却完全舒展开了。这哪里是药,这是甘霖啊!

日光灯的嗡嗡声是那样的悦耳,好像母亲的摇篮曲,乳白色的灯光就像母亲温柔的眼神。

我打开作业本,沉浸到题海中去。

胃完全不痛了。(约1100字

教师的下水作文不是什么佳作,但是针对性强,能有效地说明问题。讨论评析的过程中,强调了细节描写的多样性,可以结合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景物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中,以有效地刻画人物,表现感情,渲染气氛等。同学们对细节描写与情感表达及人物塑造的方式和作用认识得更清楚了。

第七步,欣赏名著,强化巩固,准备三写

正像记忆需要强化,学生对写作思想、写作方法与写作语言的掌握也需要一个强化的过程。第二次作文达到了较好的成效以后,不能见好就收,而得再接再厉,进行巩固与强化训练。于是有了围绕同一专题的第三次作文。

第三次作文前先进行名著欣赏。选了如下文章:

《散文》中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 古文选读归有光的《项脊轩记》、袁枚的《祭妹文》。

把名著放在第三次写前重点学习,与大师们的距离感拉近了。与单纯的阅读教学相比,经过二轮的写作实践以后对名著的理解与感悟,当“不可同日而语”了。这就为三写作了很好的准备。在层次上上升到第三个螺旋。

第八步,三写,再在细节描写上作文。话题作文:于细微处见精神。文体:记叙文。参考题目:我的同桌,高中生活点滴,琐忆……注意:构思立意,细节选择,表现手法,语言提炼。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些写作中的问题,例如具体与抽象, 细微与笼统, 平铺直叙与跌宕起伏,小说化的构思,散文化的跳跃,典型细节的贯串,以及显示真情的道具的运用(如父亲的肩膀、奶奶的手、一件红色外套、一盒方便面),既可作为题目也可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情节的与情感的,往往很有效果。 

读写结合,赏析联系,学生自主,师生互动,在讨论中启迪,在交流中借鉴,在比较中提高,在反复中深化,在他悟与自悟中升华。

第九步,把三次作文中的学生佳作推选出来,出一本小集子。人手一册,并且在学生网站上发表。师生共同为佳作写评语。其中特别好的则向上推荐。

经过九步三阅读三写作三评讲这样三个循环上升的过程,一个螺旋式的写作专题就大致告一段落。专题不同,并不一定要模式化地遵循九步三循环的方式,不过基本思路应该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写作教学的螺旋式循环上升的发展并不就此停止,它将继续遵循语文教学固有的规律发展。教师所做的工作,实际只是按照这个规律去实施罢了。而上面所说的螺旋式作文教学只是较好地体现了这种规律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