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雨菲】社交恐惧生存指南

 联合参谋学院 2016-09-06

自打五年前,我开始犯社交恐惧症。如何让社交更舒服,就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社交的愉悦度在此形成分水岭。

我在分答上问过各种各样的问题。王菲的情商高不高?写好的文学评论该看些什么书?但让我在临睡前,进账100多块钱的,是社交恐惧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大概有200多人偷听了我这个问题。我问的还不是ayawawa那种爆红的大V。

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心理健康,但很少把重视细分到社交恐惧上。头两年,我情况最严重的时候,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

为了寻找病因,赶快好起来。我当时自己跑去北京看心理医生,却被大夫训了一顿,出了她咨询室的门,我心情也更糟了。中国现在没有多少合格的心理医师,价格又贵的要命。2011年,一个小时三百是普价,崔永元的心理医生赵旭东,一个小时上千,还挂不上号。

求医问药不如信自己,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自己在社交上的探索,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是经验。五年后,我自问还是有进步的。所以分享几个小Tips。

有社交恐惧症的人,绝对不同于内向者。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心里是渴望社交的。他们并不甘心做生活的旁观者,他们渴望置身于其中,又害怕置身于其中。所以要从改进社交而不是放弃社交的角度支招。

有言在先,风格来自于不完美。人最终还是得接受自己,强扭的瓜不甜。你生来不是社交达人,非逼着自己坐在台面上,这是血泪教训,大错特错。以前看高圆圆的访谈,那时候的她还不是国民女神。在香港参加酒会,她不知道该和谁去Social, 拿着酒杯,傻站着,手足无措,觉得:我跟这儿是干嘛呢?

社交水平绝对不会随着你一次一次逼自己的努力而提升,反而尴尬会扑面而来。何谓尴尬?就是不合时宜。除非是必要场合,尽量不要逼自己做不合时宜的事。花大量时间在自己的房间里,So what?时间总会让你渐渐接受。

第二,人的时势会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宜这东西会随着时势的改变而改变。在社交上的自信,真不靠猛攻社交本身获得。不是你努力在饭桌上和每个人觥筹交错,争取讲的笑话震桌响,就不会颓然乎其间者了。前面这些事情,你再努力,社交恐惧会使你做成的概率很小,尴尬的概率很大。真正能让人扭转乾坤的是实力。真正能让你呆得舒服的也是自己的实力。

不要看眼前的风光,那些东西都会散去。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安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喜欢看书,又社交无力。何不把时间花在多看几本书上?等你有了自己的成绩,你就可以在社交场合上不那么局促了,同时你也有了说“不”的权力。不想去的地方,可以不去,因为自己有了对“假”说不的权力。这就是成长的好处。

社交场说到底就是实力场。现在的高圆圆,已经可以筛掉很多让她手足无措的活动了,也在很多场合更自信了。不是她社交能力升级了,而是她有了筛选和说不的权力。

第三,尽量不要把自己陷在一个圈子里,多去发展几个不同的圈子。成长最大的好处不就是斗转星移么?高考让人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考研可能又换到另一个地方发展。不同的环境都会带来不同的朋友圈。只有多试错,才知道什么是对的。才可以对那个你呆得浑身难受,又没有办法离开的“前任朋友圈”说:老娘不伺候了,因为老娘有下家了。

以上的这些tips是大方向上的tips。对于实打实的社交肉搏,需要一些实用的小招数来放放血。

对于你没把握、没自信见得一些人,比如那些过于希望在任何场合成为焦点的;嫉妒心强总暗暗争宠、暗暗较劲的。果断不要和他们同框出现。你难道要指望社交恐惧症还给你激发出斗志吗?他们在社交场合上大放异彩,只会使你反刍自身,更哀怨于自己的社交无能。选择那些温和的、善于互相倾听的朋友。她们懂得把光彩留给别人,也是留给自己。她们会鼓励你愿意交流。

尽量选择让自己舒服的方式,才会有更佳的表现。急智这种东西是瞬间的爆发,在饭桌上、咖啡厅一坐就是40分钟,你只会越来越觉得如坐针毡、思绪大乱,绝对不会越挫越勇的。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我又不是过街老鼠,难道永远要和他们避着走吗?其实随着时间的增加,很多你曾经觉得重要的人,会不再重要。见与不见都没有多大必要;很多你曾经觉得难以同框的人,也不会再那么可怕。

社交不就图个舒服、愉悦吗?花了60块钱喝杯摩卡,吃个松饼。你是有多爱吃?还不是希望坐在那一起疯笑、发泄压力的。而不是脑袋里像弹幕一样,密密麻麻地跑:完了,我又让气氛干掉了;怎么大家都不笑;他/她说的话,我该接什么;我一会儿要不要说点什么。继而,走火入魔,食之无味,方寸大乱。去选择那些能让你在社交场合上像猴子一样活跃的朋友。

当然,人不可能总是活在安全的壳壳里,只闻旧人笑。总要去没什么安全感的场合。这时,如果出现了冷场的情况,令你头皮发麻。记住,说别人坏话,却有奇效。寻找一个你们共同看不太过眼的人,达成方向上的一致。

我一直觉得,只要当面不打脸,不真的伤害别人的利益,闲喷几句没什么的。大观园里,袭人虽然心机深,大家并不讨厌她,因为她从来不驳别人的面子。晴雯虽然更真性情,但人缘真的很差。试问谁愿意和专挑刺耳的话说的人呆在一起呢?又不是霸道总裁,渴望被刺激。

说共同反感的人的坏话,的确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就是可以延时。哪怕只是区区小事,你们可以掰过来、翻过去地分析,就能说掉一个点儿。说到咖啡也凉了,松饼也不松了。甚至说完,有一种一泻千里的畅快感。你也得到了解脱,同桌人也得到了释放。虽然有点长舌妇,但笨拙的舌头确实变长了呀。

很多看起来很开朗的人,也不乏声称自己有社交恐惧。比如知名撰稿人反裤衩阵地,他做过学生会主席,还能煨冰糖大肘等硬菜宴客。但我相信,社交恐惧症并不是人们无病乱呻吟。今天还是挺普遍的。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原因和表现罢了:受过刺激;天生不够热情,回避型人格;太过敏感等等。但,因为渴望置身其中,总有人在挣扎,也希望这些tips能帮助到挣扎无所获的你。

文|邢雨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