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治】高古白瓷眼盲症

 白田闲人 2016-09-06



邢窑定窑巩县窑

湖田宣州龙泉务

河北河南加山西

这白花花的一片,哪个是哪个啊? 


有很多小伙伴都对高古白瓷的窑口及年代之分非常头疼...

所以我们这次特别跟大家说说白瓷的区分。坦白说,高古瓷里面白瓷最难学,因为啥颜色都没有,除了器形之外,胎釉方面很多区别都是很细微的感受。

比如下面这四个,您能分得清楚吗:




如果看的一头雾水,那也很正常。正好细细的继续往下读。答案最后揭晓。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有两个原因非常制约我们对白瓷的表达:

  1. 对胎釉的描述很多都是很主观的感受描述,而且同一个窑口的白瓷面貌也是千差万别

  2. 白瓷是最最最难通过照片来呈现的,很难还原它真实的样子

所以,我们只能尽力而为,希望大家能够慢慢体悟,通过自己周边的行家和靠谱的实物对照学习。

 

既然是说说白瓷,首先还是要搞清楚它的

本质

 

白瓷是减法,减的是铁。减的是两个地方的铁,一个是釉,一个是胎。釉中有铁,则或青或黄,直至褐色、黑色;釉中无铁,就无限接近于透明;胎中含铁,则呈灰色,直至黑色;胎中无铁,就无限接近于纯白。白胎罩透明釉进行烧制,就是白瓷。

这就是白瓷的本质。


注:为了方面对比,化妆土白瓷这次就不列入讨论范围了。

 

那么,历史上烧制白瓷都有哪些窑口呢?

 

  • 巩县窑白瓷

巩县窑位于今河南巩县,是我国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口之一,早在北朝时期即烧制成功,到隋代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是中国早期白瓷的翘楚。

盛烧时代:北朝—五代

釉:闪黄,或闪青。釉多呈现流淌状,积釉处颜色更重。巩县白釉多有细密开片,但质量高的则完全不开片。





胎:早期大器胎白微黄,往往属于微生烧状态,疏松如粉状。温度足够高的完全烧结,可以产生非常好的油性。




工艺:巩县杯、碗类圈足宽大,内足墙与底心为明显的弧度过渡。




器形:除早期顶级隋代外,大部分胎壁较厚,器形稳重大气。



 

  • 邢窑白瓷

邢窑位于河北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大唐白瓷的代表之一。

盛烧时代:隋—五代

釉:白中闪青为常见。纯白者质量最高,闪黄者质量较差。邢窑白釉相对玻璃质感略差,乳浊感更强。正常状态下,很少开片,且积釉现象并不普遍。




胎:胎质洁白或微灰,但大多数颗粒感相对较强,油性不明显。




器形:邢窑器形特点是棱角较多,转折有力度。转折旋纹线使用角度,边沿处理非常规整。但整体器形叫厚重。



 

Tips:巩县窑与邢窑的区别(以万年罐为例)



  1. 巩县窑釉色多闪黄、邢窑白而闪青

  2. 巩县器形重心较低显得稳重,邢窑器形重心高更加挺拔

  3. 巩县口部翻唇向外延展,邢窑口部翻唇向下卷



  4. 巩县足部有的微微外撇,邢窑多为顺势内收



  5. 巩县盖子浑圆、过渡柔和,邢窑盖子多有起棱




  • 定窑白瓷

定窑位于河北曲阳。是知名度最高的白瓷产地,也是整体质量最高,目前市场价格最高的白瓷产地。

盛烧时代:唐—金元

定窑白瓷可分为三个阶段:北宋早期及以前、北宋中期到金早期、金中晚期及以后

北宋早期及以前:

釉:白中闪青为主,闪黄者少。玻璃质感较强。釉面正常情况下未见开片




胎:非常细腻,颜色纯白为主,油性很强。因致密且温度较高,故手感很重。




器形:转折较邢窑软,弧度使用多。器形相对轻薄。




工艺:素器为多,正烧。


北宋中期到金早期:

釉:白中闪黄为主,玻璃质感强。会出现垂泪现象。




胎:颜色微微闪黄,细腻纯净,油性强。




器形:盘碗复烧为主,器形较前期轻薄,较后期厚重。

工艺:覆烧为主,刻划为主,模印逐渐增多。


金中晚期及以后:

釉:闪黄明显,釉质不够纯净,较前期薄了很多




胎:较前期粗黄,气孔较多。




器形:更加轻薄,器形种类单一化

 

  • 龙泉务窑白瓷

龙泉务窑是辽代白瓷窑口,位于北京门头沟。龙泉务窑紧邻辽代南京道,是辽代的重要窑口。其烧造的白瓷数量很大,但目前出土数量相对不多,且集中在北京周边。

盛烧时代:辽—金元

釉:多闪黄,釉面较薄,多不够均匀。




胎:胎质特点非常鲜明,油性极强,有绵软感,颜色相对闪黄。有细线状的气孔。




器形:薄厚适中

工艺:纹饰粗犷,刀法有木刻的味道。碗心多有四个条状支钉。



  • 介休、霍州白瓷

近些年来,山西白瓷逐渐被大家所关注,与定窑的区分也逐渐清晰。山西境内烧制精细白瓷的窑口主要有介休窑、霍州窑、平定窑、浑源窑等。以下特征主要围绕介休与霍州展开。

盛烧时代:宋元

釉:微微闪黄,釉面较薄,多不够均匀。




胎:细腻,绵软




器形:整体较薄,修胚不够规整,拉坯痕较为明显




工艺:碗心多三或五个微小支钉痕,底足对应有三、五个白泥支烧痕。霍州窑亦有大量刮釉支烧。模印浅淡,纹饰边沿与口沿多有较大距离



  • 景德镇白瓷

江西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是中国对外的重要名片。其绚丽多姿的彩瓷的基础是可以烧制在优质素雅的白瓷。景德镇青白瓷相对更接近于青瓷,但其与北方白瓷有着多重联系,这里也一并进行说明。

盛烧时代:五代—现代

五代:

釉:白度很高,乳浊感较强




胎:微生烧,白度较高,但粉状感强

工艺:碗心多数个支钉痕,对应底足多个火石红支烧痕迹。



北宋:

釉:青白色,闪明显的蓝绿色。整体釉面较为纯净,流动感强。




胎:色白,但相对定窑疏松,油性不强。手感较轻,透光性极强。

工艺:素器较后期为多,针划工为主。正烧,底足内心火石红垫烧痕迹明显,足底厚度较后期偏薄




南宋:

釉:青白色,闪明显的蓝绿色,颜色较前期为深,流动感更强。仿定窑者,釉色闪黄、细碎开片明显




胎:白,与前期相类




工艺:覆烧较多,口沿露胎较定窑宽大。露台处火石红明显,定窑未见火石红。底足较前期厚重。模印增多,刻划随意性增强




Tips早期定窑与湖田窑的区别

  1. 早期定窑与湖田青白瓷都是闪青,但定窑釉的流动性不及湖田,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液滴状积釉




  2. 区分早期定窑与湖田最直接的方法是胎,定窑紧密细腻,湖田颗粒感强。手感上定窑要压手的多。

  3. 透光性定窑往往不及湖田

  4. 早期定窑不见有火石红,而湖田丝毫没有火石红的很少

 


Tips定窑与南定的区别

  1. 南定指的是景德镇及周边窑口的仿定产品

  2. 南定釉色以偏黄且开片为大宗,质量高者闪青且不开片。而同期定窑大都闪黄且无开片现象




  3. 南定的芒口非常宽,甚者达口沿下1厘米处。定窑芒口窄细,很少超过两毫米



  4. 南定纹饰以模印居多,且飞禽纹饰常见;定窑模印以花卉为主,飞禽纹饰次之

 

  • 宣州白瓷

宣州窑跟之前的窑口相比,可能是知名度不是很高。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烧制出精彩绝伦的白瓷。宣州窑位于安徽宣州一代,具体白瓷窑口目前尚不十分清晰。相传是给南唐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口。

白瓷盛烧年代:五代前后

釉:色白,乳浊感强。流动感适中,积釉处微微闪青




胎:洁白纯净,但较北方定窑相对疏松,手感略轻。火石红现象基本没有




器形:目前仅见盘碗类,且皆为素器。

 

说了真么多,不知道伙伴们是更晕了,还是清晰了一些。

说实话,目前还有很多的白瓷标本业内没有公论,众说纷纭。我们只能继续抽丝剥茧,追逐那个真相。




更多的时候

追逐的过程才是最有意思

你说是吗?



篇头答案:

A邢窑、B定窑、C介休窑、D巩县窑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