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学习笔记.尽心章句上.第十六节

 红谷斋主人 2016-09-07

积极向善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说:舜帝居住在深山之中,与树木和石头同住,与鹿和野猪作伴,他之所以不同于野人的地方很少。但是他听到一句善良的话,见到善良的行为,就像江河决堤一样,马上行动起来,气势充沛,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

舜,名重华,东夷族人,生活在公元前2184年—公元前2084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于负夏。[《史记·五帝本纪》]当时,正值中华文明的初始阶段,虽然农业生产开始出现,但是生产力相当低下,环境恶劣,野兽出没。但是,舜帝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吸收别人的长处,听取善言,推动善行,怎样好,就怎样做;怎样对民生有利,就怎样干。舜帝非常孝顺,“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史记·五帝本纪》]人类追求文明,追求物质的丰富,追求和谐,追求礼让,追求孝道,追求善良,追求仁义,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人类把自己与野兽等同起来,甘心于穴居野处,甘心与野兽为伍,甘心过着粗糙、低级的生活,就没有人类的明天。

不停顿,不满足,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需要。要前进,要改革,就要广泛的听取意见。“失众必败,得众必成。”[唐·陆挚《奉天论前答奏未施行状》]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大鹏之功,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汉·王符《潜伏论·释难》]舜帝,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吸收别人的长处,发扬善良,提倡仁义,弘扬道德,为后继者大禹做出了榜样。听取善言,主张善行,并且一代一代这样做下去,才有中华民族文明的延续,中华文明才不会中断,才能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最杰出的一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