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卉苗木生产经营逐渐步入智能时代

 茂林之家 2016-09-07

随着生态绿化、互联网+、智慧林业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新的产业思维、绿化方式、生产经营理念、新技术随之出现,且有相互融合、跨界使用的趋势。苗木产业也不可避免的会参考、涉及到这些新知识。

在苗木产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有一个前、中、后的过程。前期指的是,市场的调研;中期指的是,苗木的生产;后期指的是,服务的跟进。

在市场调研方面

由于国家对绿色经济的鼓励政策,花卉、苗木及林业生产等被定位成当地的主要收入来源,而鉴于市场的风险、农民技术水平等因素,苗圃清查、区域布局、自我供苗等规划方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有明显的增多趋势,而小范围的产销也有益于调配和运输,当然这并不是说对外来苗木的一刀切。

规划、成效有:

1、各地各级林业部门积极参与智慧林业建设,福建建立起我国第一朵“森林云”

2、吉林将迈向“林业卫星”新时代,计划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各发射两颗“林业卫星”。

资源普查、火灾检测、洪涝防治、树种分类调查、沙漠化防治、湿地监测、病虫害检测等林业应用领域提供更加丰富、分辨率更高、覆盖能力更强、响应时间极短的信息服务,进而对未来的“智慧林业”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与坚实的信息屏障

在苗木生产方面

花卉苗木产业要走互联网电商道路,必须标准化生产苗木。标准化种植在近30年来,一直为我国花卉苗木专家、企业界人士、政府管理人员等倡导,但是我国花卉苗木产业标准化程度低的现象却依然存在。原因之一,是市场规律调节的结果。也就是说,当市场需要标准化的产品时,标准化自然就会到来。

规划、成效有:

1、各类喷药机、起苗机、挖苗机、翻苗机等园林机械产品的增多,智能生产越来越普及;

2、实现智能管理,对园林苗木的远程监管系统的发明。

一方面,有效缓解了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压力;一方面,为花卉、苗木产业标准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以促使其进入到更高层面;一方面,为进一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本土植物资源奠定基础。

在服务跟进方面

以单一盈利为导向的产业,易造成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下不少品种价格下跌。从以往单一的卖产品的发展脉络中可以发现,之前苗企主要精力大多放在产品生产上,品牌服务意识淡薄,忽视了企业自身服务品牌建设。“产品+技术服务”这种模式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这是一个市场行为,单卖产品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了。

规划、成效有:

1、芯片植入树木体内,在树木移栽过程中能够时刻跟踪管理,与以前给树木佩戴的二维码“身份证”有所不同,能对树木进行移动智慧化管理。据悉,智能标签的有效期可长达10年。

苗木交易、移栽过程中对成活率的保证一直是业内的焦点之一,尽管在种植、养护上已经绞尽脑汁,如断根处理、冰块护航等,但是也不能百分百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而芯片的出现,对开始注重服务的园林绿化企业,无疑又是一股强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