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修炼的三重境界

 xlh医者仁心 2016-09-0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三个境界,分别出自不同人的诗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有些人把王国维的三个境界,说成是读书的三个境界。显然王国维所说成大事业、大学问,不仅仅在于读书。


太极拳的修炼,属于成大事业,也属于成大学问,因而当属此列。




下面我简要的说一说太极拳修炼的三重境界。


境界一: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有个这样一个说法:伟大是熬出来的。太极拳的修炼,何尝不是需要不断的熬。所不同的是,有些人熬住了,突破了,也有人熬着熬着,就退却了。这个所谓的熬,也即是我们常说的坚持。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成功路上从来没有康庄大道


想练好太极拳,要耐得住寂寞。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而且不是一个寒暑坚持不辍,要坚持每一个春夏秋冬都不能荒废,乃至一朝一夕都不曾间断的练拳不辍,要坚持的足够久。


坚持得足够久就成功了吗?还是不够。这样也仅仅算作是坚持的第一个层次。这个时候,仍然是雾里看花,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因而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诗来形容很是贴切。




境界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单单是坚持还不够,但坚持都做不到,就不足以论道。坚持之外,我们还要不断地思量、探索、揣摩、玩味。不单单练拳的时候想着太极拳,那是远远不够的。要吃饭也想着他,走路也想着他,稍有闲暇满脑袋都是他。


这个阶段,好似人进入一个闷葫芦里,不是别人让你进去,而是自己钻进去,不断地琢磨太极拳到底怎样练,太极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有没有太极内功这码子事儿?


这个时候,练拳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但练拳之余,还会不断地搜索拳经拳论,前辈们的练拳经验总结。还会不停的收集前辈高手的拳架视频,认真的研究思索,看看是否能够发现其中的奥妙。生活之中不经意间就手脚挥舞起来,尝试下太极拳的动作是否走的更顺遂。


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却仍不肯稍歇。用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这个时候距离太极拳的成功突破,仍然是有些距离。




境界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


阅读拳经拳论,观看高手视频,很多时候也难以解决我们练拳的疑问。这个时候,如果听说附近哪里有高手,定然会创造机会去参访。所谓: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太极拳修炼,想要获得真功夫,似乎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到处寻访高手,自然是请益甚切。每一个前辈高手,往往也都会提携后辈,诲人不倦。每次请益,似乎都收获颇丰,回来后练拳中不断的试图融入拳中。但总是不能够浑然通透。


于是,继续的坚持练拳,不去过多的期望于把别人的成功经验融入自己的拳架之中。也似乎请教来的某些经验、理论,不经意间已经些许的渗透到自己的练拳中来,也不去理他。


恍惚间,竟然有段儿日子练拳颇为不顺,连之前简单的动作似乎都会产生别扭,却也还在坚持不断。突然间,某日身体状态颇好,精神也颇佳,练起拳来异常顺遂。前些日子的纠结牵扯阴霾丝毫不见,举手投足,每个套路动作都中规中矩。内外相合,呼吸顺畅,缠绕紧致,周身一体,似乎豁然开朗。用辛弃疾的诗句“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至此,虽然练拳也会偶有反复,但每次稍有反复很快会调整过来。这个时候算是真正的体会了太极三昧。更加是用功日益,不肯稍懈。每日练拳的效果也是收获满满。这个时候,或许才算是真正的进入了太极之门。


这个时候,在太极的修炼上,也仍然是一日练拳一日功,只是入得了门,得了好处,不需督促便会坚持每日练拳用功不辍。


插图美女简介:

叶泳湘杨式太极第六代传人;

专业私人教练,复旦大学EMBA太极会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