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 |《陆垚知马俐》编剧哈智超:这是个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的故事

 leee68 2016-09-07

编剧帮专访  雅子、小木匠/采编


由文章执导,哈智超、冯媛编剧,宋佳、包贝尔、朱亚文、焦俊艳领衔主演的电影《陆垚知马俐》7月15日在全国上映。《陆垚知马俐》是文章的电影处女作,讲了一个怂男遇烈女“日久见人心”,33年超长待机的爱情故事。


届时编剧帮采访了《陆垚知马俐》的编剧之一哈智超。



哈智超


一、《陆垚知马俐》

“当理性遇上感性”一场爱情长跑


编剧帮

《陆垚知马俐》分别被戏称为“失恋33年”“暗恋33年”和“热恋33年”,对于陆垚和马俐的情感您是如何界定的?这份长达33年的感情在最初创作时灵感来自于哪里?跟文章导演首次合作的契机是什么?


哈智超:起初是受宸铭影业委托创作剧本,那时剧本叫《相见恨晚》。剧本完成后,宸铭和一心娱乐达成了投资制作上的合作,一心的陆垚先生聘请了文章先生做导演。文章先生很喜欢这个剧本,于是就达成了合作。


我想大概是这样,因为文章先生做导演,又是爱情喜剧,难免不会让人想到《失恋33天》。大家对这部片子成为新一个像《失恋33天》的“爆款”是有期待的,所以会说这部电影是“失恋33年”。


其实在原剧本里,陆垚和马俐的感情主线只是大学再相识到爱情结合,18到30岁的阶段。幼儿园的关系是前史,60岁的告别是个彩蛋。




陆垚是个把感情关系的确立看得过分严肃的人,马俐是个靠感觉来确认关系的人。每当马俐对陆垚有点感觉的时候,陆垚就变得较真和讨厌。


有个词叫“解嗨”,形容的就是认真起来的陆垚。根源在于我的小想法,做“当理性遇上感性”,会有怎样的惊喜和意外?


起初创作剧本时,我对陆垚的人物形象想象没有包贝尔先生这么极致。我相信包先生是个很有潜力的演员,但他的形象色彩太突出了。我想陆垚应该是个更普通点的人,有点严肃,有点呆板。没小鲜肉那么帅,但细看觉得也挺好。当你用欣赏的眼光看他,他可会因为害羞而板起脸。我个人更倾向朱亚文和包贝尔调换一下角色。就像大家看到的这样,包贝尔配宋佳的好处,是可以让人物关系从表面上看起来阻力更大,张力更明显。




编剧帮

《陆垚知马俐》的英文片名译为“When Larry met mary”致敬经典《当哈利遇到莎莉》,这部影片不仅获得了第62届奥斯卡金像更开启了电影世界中爱情与友情界限的探讨。那么,这个时代爱情和友情又是怎样分别体现在故事当中的?


哈智超:宸铭委托我创作剧本时,希望做一个像《哈利遇上萨丽》那样的剧本。致敬也好,模仿也罢,反正《哈萨》是当代爱情喜剧里绕不开的经典。《哈萨》的成功赢在人物的独特性,和剧作上的高完成度,一二三幕清晰简洁,像教科书一样。


如果中国电影能有自己的《哈萨》,我觉得是个好事。可《哈萨》不太具备可复制性的,想找一个同级别话题性的也很难。




首先,我认为“男女之间能否做朋友”是个伪命题,是个永远困扰两性的,又没有辩论价值的主题。但这个主题一提出来就会觉得很厉害,属于谁先用了谁就赢了的题目。


当男女之间谈论“男女之间是否有友谊?”的时候,潜台词其实是“你只想和我做朋友吗?


当男女之间谈论等三十岁你还未嫁,我来娶你好不好?”的时候,背后的意思是“三十岁之前咱俩还能干点什么?


在我看来,当下的爱情或友情的特点,可能是大家对结果的追求都更着急了?做朋友还是爱人,都要有个计划,有个时限。所以最终我选择了“三十岁的约定”,没有“男女友谊”那么大的影响,但能提供一个好控制的时间轴来做戏。


《陆马》其实是个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的故事。


编剧帮

看过《陆垚知马俐》点映场的观众称该片是暑期档“最虐喜剧片”,影片中对于爱情喜剧类型有哪些新的探索?


哈智超:我觉得自我期待会破坏创作的快感,所以个人对《陆马》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没有期待。所谓“探索”其实是每部电影都会做的事情,但绝大部分情况是创作者自己的探索。


我个人认为国产电影里,爱情喜剧这个类型还没有能成为标杆性质的作品。技术上接近成功的是《北京遇上西雅图1》和以前的《不见不散》。爱情喜剧在国产电影里各有特点,但如果说哪一部塑造出了经典的当代中国的爱情关系?并没有。葛大爷被记住、波叔红了,我们还没有够红的“哈利”。


我不知道《陆马》能否像《萨哈》一样塑造出当下中国的典型人物形象,毕竟在地域上、知识背景、年龄层等,不可同日而语,只是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之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感情观就有很大的的区别。




二、加笑点,要比你觉得‘足够’的程度再多一点


编剧帮

整部影片笑点密集,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巧妙的穿插这些笑点并且不破坏故事的整体结构,不影响故事主线的发展进程?(可举例分析)


哈智超:首先喜剧是第一前提,不管是什么性质程度的喜剧,都要保证笑点是足够的。


比利怀尔德说过这个问题,大概意思是“一定要多加笑点,比你觉得‘足够’的程度要多,因为很多笑点观众不会笑的。”除此原则外,没有什么标准能衡量一个喜剧。我觉得大数据或者在剧场里数笑声次数的调查结果,对创作没有帮助。


故事的进程和整体结构应该是早就设定好的,不应该因为笑点受影响。如果结构或者推进速度有了问题,那肯定是结构和叙事本身的问题。


此外我认为笑点的设置还应该注意三点:


首先是笑点的设置会影响的应该是人物塑造,不能让人物有离开自己设定的笑点,科学家的笑话和矿井工人的笑话肯定不一样。


其次是情境,不可以让笑点破坏你设定的情境,别让观众笑的同时觉得“编剧,你当我傻?”


最后是把握好电影的类型和时代感,爱情喜剧的笑话最好围绕着情感,别太远。写2015年的人,最好别用一堆2000年春晚的梗(就是那些你年轻时候喜欢的梗,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理解)。




编剧帮

影片中有很多宏大的场面,如:看梅西的球赛,西班牙跳弗拉明戈等等,这些场景的设置对于整个故事有什么作用?


哈智超:导演希望影片视觉上更浪漫,所以希望去西班牙拍结局。一部分原剧本里两人关系的戏是在酒店里发生,平移到西班牙是可以完成的。但也有一部分戏因为空间的重大改变而必须修改。我看了很多国产爱情片有出国拍摄的部分,大多停留在了拍景色上。


另一个国家的城市,在剧作上提供了不同文化冲突的可能性,其实也是对创作者提出了不可回避的要求。我之前没有去过西班牙,对那个国家的文化了解,只停留在“斗牛、舞蹈和足球”这些基本常识上。在影片的筹备期里,无法去体验生活。所以到西班牙拍摄所需要修改的部分是留给了文章导演来控制的。


看到成片后,有点想去西班牙看看,城市很美。




编剧帮

影片中除了陆垚和马俐马拉松的感情描写外还有赵奔和方灰灰的闪电式爱情,这种两极化的对比寓意如何?你认为什么样的爱情更吸引观众?


哈智超:在戏剧功能上,赵奔和灰灰的感情线是陆马之间的催化剂,并没有打算放进太深刻的寓意。赵奔和灰灰的快速相爱,是一种对陆马的提醒,提醒他们“缘分”的重要性。陆马之间的感情里,思前想后的成分太高。


而爱情是不需要太多思考的,需要思考的是爱情发生之后,如何经营。


我认为任何形式的爱情都有可能吸引观众,至少是部分观众。观众消费电影,需要在影院里得到情感的共鸣。每个人的爱情观都不太一样,能共鸣的点也不同。重要的是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爱情方式进行书写,都要力求极致。比如有人希望能在旅行中遇到爱情,或者期待和爱人一起旅行。编剧想要些这样的故事,就要想办法让人物走远点,爱情发生时应该是在观众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以及方式。




三、要么苟且的自保

要么大张旗鼓的解决问题


编剧帮

您与文章合作他的“电影导演处女作”,有什么感受?你会如何评价文章老师?


哈智超:文章导演非常聪明,脑子快想法多。他知道在自己的人生经验里取材,成片里“小马俐的橡皮筋”“蹭吃回民饭”“嚼锅巴催眠”等很多生动的小细节都是他的设计,有些非常生动,对塑造人物帮助很大。我想这可能归功于他是个非常好的演员。


我觉得成片里所有演员的表演风格都控制的很统一。另外,文章导演对电影的视觉把握是有要求的,把结尾部分搬去西班牙也是他的想法。还有他有对前辈的敬畏心,也知道传承的重要性。(这算是题外话。)他和很多优秀的导演前辈合作过,他非常敬佩姜文导演。


成片的时候,我发现他在结尾加了一段对白“再见难吗?难就算了。”我知道他是在以某种方式致敬前辈,而且那段词用得很好。


唯一有点小遗憾,从筹备到开机的时间不够充分。有些大结构上的变动似乎没有完成到完美的程度,在拍摄中可能很多临时的修改是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的,当然所有的电影都会在拍摄现场发生变化。




编剧帮

近几年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之争屡见不鲜,这次联合创作中团队是如何保护编剧的创作,如何规避纠纷?


哈智超:关于版权和编剧利益的纠纷问题经常发展到要打官司,要公开声明,要请行业协会帮忙评判。我觉得这是好事,这样大张旗鼓的把解决不了问题放到台面上,诉诸法律也是合理的做法,也是一种进步。


以前我遇到这种类似的事情最多做到“我不再和XX合作,不会推荐同行和XX合作”这种苟且的程度。作为编剧,对法律法规不专业,所以我并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建议给大家。


但我想分享一点我苟且自保的方式,那就是谨慎的寻找合作方,尽量和足够了解的或者有行业口碑的制片方合作。我一直尽量和我熟悉的片方合作,比如宸铭、华谊、工夫,确实很省心。当然公司是一个大的机构,真正打交道的还是人,要和自己信得过的人合作。


职业精神、专业实力、人品是我衡量合作人的三个标准,而现在经常被提出的资本实力和行业履历不在我的考量范围里。


另一点,我想提的是我们自己遇见问题也要冷静,毕竟电影是集体成果。有时候和片方或者导演等某个人之间有了纠纷,没有妥善处理可能会影响电影整体的结果。冷静的解决矛盾,维护利益,要考虑到,还有很多人也在作品里付出了辛苦,不要让别人的努力白费。


在《陆马》的编剧署名问题上我跟片方也是发生了一点小分歧。在发现《陆马》排名顺序问题后,《陆马》的联合监制曹欣先生和策划田原先生第一时间替我和所有相关方进行了确认和沟通。宸铭和我之间很快达成了新的共识。明确了问题出在哪里,谁应该站出来道歉。我对宸铭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式表示满意。


我年初的编剧电影作品《纽约纽约》是我和路内先生是分时段进入工作的。电影上映之前片方有跟我沟通排名顺序,以及确定排名的依据。我也再三跟片方要求这个排名要得到路内先生的认可。我觉得这是编剧和片方都应具有的职业道德,也保证了日后不发生冲突。


在编剧排名的问题上我并不是很在意先后顺序,我在意的是在最终上字幕时没有人告知我和我沟通排定顺序以及确认顺序的方式,这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


工作中谁都可能犯错,彼此的理解和尊重也是维护权利和行业规范的重要一环。




四、不由自主的选择跟有趣的人合作


编剧帮

据了解你个人还创作过话剧作品,那你是怎样完成话剧创作到影视剧创作的转变的?


哈智超:话剧是我学习编剧的起点。


我百分之七十的编剧训练,来自和李伯男导演和田旭制片人等一众同行的长期合作。电影是与话剧不同的载体,但在编剧层面对我来讲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唯一的区别是做话剧时我和合作者之间更熟悉,更稳定,而做电影经常要和没合作过的同行打交道。我在做电影时也倾向于能找到稳定的合作者。话剧和电影都不是个人能完成的艺术,我觉得团队间的熟悉和信任是出好作品的保证。


我第一次涉足电影编剧的工作,是09年将自己的话剧《隐婚男女》改编成电影。《隐婚男女》电影版制作的时候,我就跟曹欣和田原认识并合作。那年我26岁,一直期待能做电影的编剧工作。说话剧和影视之间联通,就开始第一次在我们身上实验了,我想是话剧帮助了我快速的踏进电影圈。一直认为我是幸运的,选择了话剧编剧的工作,或者说是被选择。


当初是李伯男导演拉着我一起为他的话剧处女座《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参与编剧工作。没有我们之间的彼此信任和帮助,我想要完成电影梦想可能还需要等很久。去年《夏洛》这个“爆款”的出现让大家注意到了话剧改编电影能赚钱的可能性。当然这是好事,我希望更多的话剧人能有机会拍电影,更希望年轻编剧能尝试来写话剧。


编剧帮

未来会尝试什么题材的创作?


哈智超:我希望可以尝试更多的题材,我是个容易觉得无聊的人。同时如果有好的故事创意,我也愿意在都市爱情,或者说爱情喜剧的题材里继续深挖。我对自己在这个题材领域里的编剧作品还没有特别满意的。如果说算有些成功的例子,得承认是我选择了最好的导演、演员合作的结果。


我没有任何对未来创作的规划。我经常想的是什么活最挣钱我就干什么活(哈哈),结果往往我还是不由自主的选择了跟有趣的人合作。




编剧帮

陆垚和马俐的爱情是被收敛、压制的,他们之间的承诺是80后的经典模式“要是你30岁还没嫁(没娶),我给你托底。” 赵奔和方灰灰的爱情则是一路激情的 ,从激吻到上床之后闪婚。你个人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哈智超:我有很多臭毛病和坏习惯的,但是我接受了自己的样子。所以我对爱情的要求有很多条条框框,包括有必要的和没必要的,因为我知道我不想改变自己。但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一旦对上眼了,我会变成一个没原则的人。我不属于三观不正,三观尽毁型的爱情观(哈哈)。



编剧帮招聘啦!

产业记者 | 撰稿人 | 项目管理(有成功案例) 

 创意文案(影视行业) |  执行策划 |  平面设计


以上职位均需2-3年影视行业及相关工作经验,简历与作品投递邮箱hr@bianjubang.com合则约见欢迎自荐/推荐,推荐成功者,大红包 奉上


置顶编剧帮,每日不错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