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曾经多次南下入主中原,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珪与公元386年在北方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北魏,北魏立国149年,在北魏一朝最为奇葩的就是北魏那残忍的皇位继承制度“子贵母死制”,也就是一旦被立为太子,太子的母亲便要被杀死。 看过古代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在皇位交接的过程中,竞争是十分的激烈的,都想自己的儿子做皇帝,为此事争得你死我活,一旦新皇帝上台,曾经跟他竞争过皇位的兄弟下场都不会好,但是在南北朝时代,后宫嫔妃人人都怕自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因为一旦儿子被立为太子,就代表着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旦新立的皇帝是个小孩子或者懦弱,太后掌权那是必然会出现的,太后又是外戚势力的代表,外戚跟宦官是封建社会的两大毒瘤,每个封建王朝灭亡的背后,都能看到这两股势力的影子。 子立母死制度,最早是由一代雄主汉武帝开启的,汉武帝晚年在错杀太子之后,准备立它宠爱得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汉武帝想起在不久之前吕后干政的教训,看看刘弗陵年龄尚小,不免的会想到自己死后,如果钩弋夫人干政,那么大汉的江山将不保,所以权衡之后,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赐死了刘弗陵的母亲也就是钩弋夫人,自此,开启了残忍的子立母死制度,但是一直到北魏建立,也只有汉武帝做过一次这样的事,其他的皇帝并没有采取这样的皇位继承制度。 东汉亡于外戚跟宦官,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魏建立后,因为时代隔的不是很远,子贵母死制度这个邪恶的幽灵终于在北魏复活了。 北魏时期, 还没有文明开化的鲜卑族,皇位的更换频率很快,贺兰、独孤、慕容等部落与拓跋部既为联盟,又世代为婚,成为君位传承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加上北魏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皇位继承制度,那个皇子娘家的势力强大,那个皇子就是新皇帝,可谓“母强子立”。 北魏开过皇帝拓跋珪,立自己的长子拓跋嗣为太子后,为了防范于未然,开始准备赐死拓跋嗣的母亲,但是拓跋嗣死活不同意,最后怕拓跋珪加害于自己,就跑了,拓跋珪于是准备立拓跋绍为太子,但是他非常的宠爱拓跋绍的母亲贺夫人,但是为了千秋万代的江山,最终还是决定赐死贺夫人。 可他又于心不忍,将贺夫人囚禁起来,关在狱中的贺夫人跟自己的儿子拓跋绍取得了联系,于是16岁的拓跋绍连夜偷偷跑到拓跋珪的房子,拿起刀子就把他老爸杀了,看来这孩子还是爱母亲胜过父亲啊,可怜的拓跋珪只活了39岁,就被自己的16岁的儿子杀了。 拓跋珪死后,拓跋嗣在他的弟弟拓跋烈的帮助下登上了皇位,赐死了拓跋绍跟贺夫人,自此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开始实行绵延了上百年的子立母死制度,这种制度刚开始确实防治了外戚干政,但是到了最后在太后普遍没有实权的情况下,无非已经成为了打击异己的一种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