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答 ▏招聘7大难题,详解!

 安好2016 2016-09-07

Q.1


请问用文件框做第二轮复试合适吗?

 

A.1


文件筐测试是评价中心常用技术之一,主要从业务和技能两个角度考察应聘者的胜任素质。业务层面主要考察对人、财、物、流程的管控;技能层面主要考察测试对象的计划、授权、预测、决策、沟通等能力。文件筐测试不推荐在复试中采用,是因为文件资料编制在技术、时间及精力上耗费成本高,筛选评价复杂,尤其设计及编制这些资料的人是要求相当专业的。综合以上,如果贵司一定要用,建议在在职管理人员拟晋升考察的环境下使用,相对合适些。


Q.2


由于任职要求不高而且需求量大的岗位,面试当场就告知对方通过面试,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会存在什么问题或不好的影响呢?


A.2


招聘有个基本原则,就是HR和用人部门的分工要在招聘实施前界定清楚,特别是遇到“是否录用A or B”的选择题时,HR不能逞一时之快替用人部门做了主。候选人工作绩效表现好,用人部门没话说,一旦候选人录用后表现不佳,HR反倒会被用人部门指责。所以决策应该用人部门做,能体现HR专业价值的,就是提供测试评价表等一系列过程数据,令用人部门的决策有据可依。您题中所指的,暂且理解为普工等基础性岗位,这类人才的面试环节可以扁平化,通常1-2面敲定。您提到的是否当场告知对方通过面试,应该是预备录用了,这个决定权还是给用人部门。建议面试后等短信或电话回复通知,不论有没有通过都应该回应,好来好往,一来避免了现场各人选的尴尬,二来给用人部门提供缓冲时间思考判断,再与候选人联系。


Q.3


公司处在偏僻的地方,如何做好招聘工作?企业成本控制特别紧,而现在就职者对从业环境,工资都要求越来越高的环境里,招聘人员如何破解这个僵局?


A.3


“如何做好招聘工作?”这个题目很大,而且贵公司所属行业、资质背景、招聘岗位类型在题目里看不到。招聘渠道选择上,除了网络、微信、人才市场、内部推荐外,还可以在厂区门口张贴招聘广告、加入当地人才交流群广而告之,简单直接的办法说不定会得到意外的效果。先以吸引人来为前提,再在基础上做筛选。目前求职者对公司环境、薪资待遇要求高,一点都不奇怪。对工作场所环境有较高要求的,具体看是什么岗位,如果是跑业务的,您就要当心人家是不是不爱跑市场整天宅在办公室了。如果是产线上的岗位,环境设置(提供食宿条件、设备安全性能等)跟上步伐是生产型企业应该具备的前提。此外,行业有跨度、企业性质有区别,薪资差距明显不奇怪,因此建议您找行业、企业性质类似的人员沟通,接受的可能性相对来说会大一点。另外,薪资结构一定要问清楚,说不定里面有玄机。


Q.4


我们是专业做医疗器械的贸易公司,要找一些专业的业务人员,但由于我们的销售过程长, 一个项目跨度1-3年,业务员的提成时间较长,且底薪不高属于中等水平,所以一直不能找到合适的人员,请问我们这些公司怎么去寻找人员?


A.4


不可否认,行业的区别、产品的类型是决定并区分业务人员收入规律的两项重要影响因素。项目跨度广、跟进时间长、加之产品使用周期缓慢,相信你告知很多候选人后,大家的第一反应会是对薪资的疑议:例如成单时间长,提成怎么发…所以,在不能改善产品类型及销售模式的情况下,建议一是调整业务人员业绩激励机制,丰富或多样化业务人员的提成模式。对项目长的单子可以引入关键过程指标加以考核;二是建议按公司经营状况,适当改善薪资结构及标准,可参考同行业相近产品的运营模式、业务人员计薪模式(结构、底薪、提成比例、其他奖金等);三是在稳定现有团队的前提下,吸纳少量社会兼职人员,以熟悉区域市场、手里有直接可用资源者优先。


Q.5


请老师下次详细分享下结构化面试评价体系,你们是怎么做的,谢谢。


A.5


很多企业的工具能否真正落地,专业理论可以参考,但可要实行“拿来主义”,毕竟实践和理论会有差距,书中的理论是站在一个理想的高度上讲的。我抛出这个观点不代表怂恿HR不重视专业。实际上HR不能搭花架子沉浸在自己搭建的体系里孤芳自赏,相比较你做出来的工具,业务部门愿不愿意用、用不用得好,这个意义最大。回到题设上来,其实结构化面试评价体系说得有点浮夸,在业务部门之间推动,对方消化不良就糟糕了,所以简洁、易理解、好操作是最重要的。操作参考:第一步,依据各部门提供的岗位说明书,梳理出评价指标,将指标由主到次顺序罗列;第二步,提炼子指标,指标不是越多越好,对重点指标做1-2个子指标分解即可,分解的子指标要确保有意义;第三步,各工作组的绩效正态分布两极的人员参与访谈,提炼行为特征形成分级描述;第四步,与用人部门探讨题设,即怎样在面试中提问以考察。初稿是HR和用人部门沟通得出的,是基于对公司内部环境理解和固有认知的产物,实际真正适用的版本都是经过N多次调整磨合才有的,才能保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Q.6


我司的招聘时全国都有一家大型批发+实体店形式的商场或门店(仅限行业有合作指导这个企业存在,我们公司是因为做批发,所以知名度没有那么像其他企业会让人认识),但是分店都没有设置人事,认识招聘都由总部认识我负责,这块如何更好,更快的招聘人员呢?主要招聘岗位销售代表、营业员?感觉现在对这样招聘压力很大,连老板都认为分店负责经营, 不负责人员招聘。


A.6


第一感觉,如此全国性大范围的公司如果基层岗位都让你一人亲自来,肯定是很费精力的,未必能高效开展,反而你其他工作都不用干了。为何不运用起各店的店长呢,店长的职能除了做店铺运营外,带人人也是重要的职责之一。店长对本店用什么样的店员是最清楚标准的,店长亲自招营业员进来,更有利于日后的团队内部管理。所以,找个适当时机和老板说说你的想法,以有奖举荐等趣味方式号召店长在终端开展招聘。当然,原则上你应在招聘过程中对店长招聘的技能多支持辅导、对候选人的素质把关。


Q.7


1.候选人在电话直接问工资,如果不告知还讽刺的说你做招聘的你连工资都不知道?对这样的候选人应该立马挂电话吗?


2.用人部分踢球,不选择候选人,说哪个都可以,然后每个候选人都挑了毛病,那怎么弄?


3.某公司变态天天打鸡血,销售人员每天加班到凌晨, 又经常开会打鸡血,突然销售部门和人事部说要一周内招聘20个销售人员,而且经过老板同意的,怎么弄?


A.7


3个提问。1、HR做招聘首先要有一个态度,不管对方多不讲理,我们展示的是企业窗口,我们不能表现出情绪,否则不光是一个候选人的流失,传出去会是企业口碑的折损。与其等到应聘者询问薪资,不如我们主动关心,这样给应聘者的感觉是公司真诚。如果对方要价高,HR可以详细了解结构,是否包含了各项补贴或有提成等。薪资意向如果真正存在不匹配,我们只能说声抱歉,这么做是不会招致应聘者反感的,怕就怕HR和应聘者在薪资上杠上了,你不说我也不说,无休止的拉锯战最后谁都不愉快。


2、我分享的课里,强调了面试评价表运用的意义,归根结底,HR的工作方式和习惯要改变,注意不要被用人部门牵着鼻子走。


3、企业的用人需求一定是基于清晰规划了整年度经营目标,及盘点现有人员编制是否满足实现目标所需的前提下开展的,任何没有依据的大幅度增岗增员都是耍流氓。遇事不怕事,及时向老板询问原因。一般情况下,公司创业初期或发展或变革期的组织架构变动属于正常,如果每年都大幅度调整就怪了。这样的平台呆下去有没有必要,HR要考虑清楚。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