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殖必读!水色与藻类那些秘密!

 小龙虾养殖基地 2016-09-07





0前言

    “水、种、饵、密、混、轮、防、管”的养殖八字经,从古至今一直以来被视为水产养殖进行人为干预的圣经。值得注意的是,“水”即水质被放到了首要位置。养殖先养水,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笔者看来,对水体的处理,最重要的是:调水和维稳。调出适宜养殖动物生长的水质,并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就OK了!本文主要从水色、藻类、营养、人工调控干预四方面进行了分别阐述和关系剖析,初探水产养殖水质的奥秘。

1.养殖水体水色与藻类的关系

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可以通过水色表现出来。养殖水体的水色除了由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池底或天空颜色引起外,主要决定于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浮游植物不同的生长阶段。

良好的水色有下列优点:一是可增加水中的溶氧;二是可稳定水质,降低水中有毒物的含量;三是可当饵料生物,提供天然的饵料;四是可减少水体的透明度,抑制丝藻及底藻的滋生;透明度的降低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养殖动物的应激性,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五是可调节稳定水温;六是可抑制病菌的繁殖。此外,良好的水色标志着藻相、菌相、浮游动物三者的动态健康平衡。

 1.1 养殖水体水色的优劣辨别

水色基本分为优良水色劣质水色(或称为危险水色)两大类。

  1.1.1 优良水色

优良水色分为3类6种:即硅藻类的茶色、茶褐色;绿藻类的淡绿色、翠绿色、浓绿色;硅、绿藻混合类的黄绿色。

   1.1.1.1 茶色―茶褐色水(硅藻类)


图1 茶色养殖水体

此类水体的藻相以硅藻(如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等)为主单细胞的绿藻为辅,属于水产养殖动物的优质饵料,是养殖的优良水色之一。茶色时,各项指标正常,透明度35~40厘米,几天后将变成茶裼色,透明度达到15~30厘米,此时水质仍属正常,更有利于肥水鱼。

图2 茶褐色养殖水体

 1.1.1.2 淡绿色-翠绿色水(绿藻类1)

图3 淡绿色养殖水体

图4 翠绿色养殖水体

此类水体的藻相主要以单细胞绿藻(小球藻、扁藻、衣藻等)为主。各项指标正常。水质嫩爽,透明度40~50厘米。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净化水质。

 1.1.1.3 浓绿色水(绿藻类2)

图5 浓绿色养殖水体

此类水体藻相表现为:绿藻已经过度繁殖,仍以单细胞绿藻为主,硅藻类较少。透明度低于20厘米。多出现于养殖中后期,水质较浓,透明度在10公分左右。如果水质清爽,无悬浮颗粒,表层无异物,水质指标基本正常,但午后pH值偏高。如果水中带有一定的浊度,那么氨氮、亚硝盐及pH值都将很高,此时水产养殖动物很快发生疾病,最常见的是传统的草鱼“三病”——出血、烂腮、肠炎。阴雨天气易缺氧,夏季高温天气,暴雨过后易泛塘。

 1.1.1.4 黄绿色水(硅藻-绿藻混合类)

图6 黄绿色养殖水体

此种为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一般认为“硅藻水不稳定,绿藻水不丰富”而此水色兼备了硅藻和绿藻的的优点,多样性比较好,水质较稳定,是水产养殖的上佳水色。透明度在35-40厘米,各项指标正常,肥度适合于各类水产品的养殖,一般无水质因素疾病。

  1.1.2 劣质水色(危险水色)

危险水色分为5类8种:即绿浊类的蓝绿色、暗绿色;红浊类的酱红色、黑红色;黄浊类的黄色、黄泥色;白浊类的乳白色;澄清类的丝藻水、青苔水、泥皮水。

1.1.2.1 蓝绿色或老绿色水(绿浊类1)

图7 蓝绿色或老绿色养殖水体

藻相以蓝藻类及绿藻类或裸藻类等为主。水中蓝绿藻或微囊藻大量繁殖,水质浓浊,透明度在20厘米之间,在下风处,水表层往往有少量绿色悬浮细末。这在老化池最易发生,易变成“铜绿水”。蓝绿藻类大量繁殖,使水透明度低于15厘米。此类水色不稳定,藻类易死亡,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藻类死亡后在池塘表面漂浮一层黑色或灰色浮膜。该种水色会在池塘环境胁迫力较大的情况下产生,需要进行人为水质调控,否则水质很快老化,大量的藻类死亡漂浮水面,引起连锁效应,易引起水产动物发病。

    1.1.2.2 灰绿、灰蓝或暗绿色水(绿浊类2)

图8 灰绿、灰蓝或暗绿色养殖水体

水体中多以绿藻类、死亡藻类和有机质为主。少数藻类繁殖过度,造成藻相失衡,藻类漂浮水面死亡呈浮油膜状物,氨氮较高。水面呈现浮油污状物,下风口可能会出现大量死藻。表现为水色浓、浊、水粘滑,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浅绿色或浅蓝色,有泡沫,泡沫拖尾长,很难消失。养殖动物多已发病。

1.1.2.3 酱红色与黑红色水(红浊类)

图9 酱红色养殖水体

图10 黑红色养殖水体

藻相多以裸藻类、隐藻类等鞭毛藻为主。高温期间多发频发,透明度低,一般为10~20厘米。整个水体的上下层有机质过多,底质恶化,易发生剧烈变化。此种水色PH偏高,粘性大,严重时水面有大量油层、死藻。属于非常严重的水质污染。主要原因是投饵量大,菌相失衡。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浅红色或浅黑色,水粘滑,水、底有腥臭味,易有泡沫,泡沫拖尾长,很难消失。由于有些鞭毛藻会分必麻痹神经毒素,使养殖动物中毒死亡,且由于底质恶化,故此类水体中养殖动物已发生多种疾病。

1.1.2.4 黄浊水(黄浊类)

图11 黄浊水养殖水体

    藻相多以甲藻、金藻等鞭毛藻类为主,藻类密度不高。此种水质多发生于早春、晚秋水温较低季节。容易出现应激现象,而且水体中悬浮物多使pH值不高,水体溶解氧较低,鱼虾投食量低,浮游动物数量相对较多,鱼常有寄生虫病发生。此外,水体营养不足或营养不平衡;大雨后藻类死亡,雨水冲刷泥浆入池也会引起该类水色的发生。

     1.1.2.5 白浊水(白浊类)

图11 白浊水养殖水体

藻相仅有少量的较大的绿藻群体如盘星藻、空球藻、实球藻等。池水中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剩,藻类被浮游动物吃后造成水体缺氧,浮游动物过度活动引起纤毛虫、轮虫等浮游生物。此种水极易染病,存活力下降,不适合养殖。主要含有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及有机碎屑和粘土微粒、鱼极易发病,存活率也低。

     1.1.2.6 丝藻水、青苔水、泥皮水(澄清类)

此类水体缺乏藻类。池水清至底,透明度很大,最常见的是因青苔大量发生而使水澄清。主要由6种情况造成:一是池底长青苔,青苔大量繁殖消耗掉泥鳅池养料,使池水严重变瘦,浮游生物繁殖不起来。二是受重金属污染而造成浮游生物无法生长,对泥鳅养殖极为不利;三是使用地下水或过滤海水缺乏藻种。四是酸性水源流入养殖池水pH值偏低。五是水体中捕食藻类的浮游动物密度太大。六是过量使用了某种消毒药品。

图12 丝藻水、青苔水、泥皮水的养殖水体

 1.2 形成不同水色的藻类辨别

  1.2.1 优质水色的水体中存在的常见藻类

    优质水色的水体中,主要分布的是硅藻门的一些种类和绿藻门中的一些单细胞藻类,下面举几个典型例子说明。

1.2.1.1硅藻(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

图13 三角褐指藻

(A)分类地位: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 Bohlin)属于硅藻门、羽纹硅藻纲、褐指藻目、褐指藻科、褐指藻属。

(B)形态特征:卵形细胞长8微米,宽3微米,有一个硅质壳面,缺少另一个壳面,也没有壳环带。三角褐指藻具有卵形,梭形,和三出放射形三种不同的形态,这三种形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转变。如在正常的液体培养的条件下,多是三出放射形细胞和少量的梭形细胞,这两种形态都没有硅质的细胞壁。三出放射形细胞长度约为10―18微米(两臂间垂直距离),细胞中心部分有一个细胞核,有黄褐色的色素体1―3片。梭形细胞长20微米,两臂末端较钝。

(C)繁殖与生长:三角褐指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9―92的范围内都能生活,最适盐度为25―32。适温范围为5--25℃,最适温度为10--20℃。即使是在0℃条件下仍销有繁殖,超过25℃停止生长,最终大量死亡。适应的光照强度为1000―8000勒克斯,最适范围为3000―5000勒克斯,适应范围很广,在PH710的环境下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为PH 7.5―8.5之间。



图14 小新月菱形藻

    (A)分类地位:小新月菱形藻俗称“小硅藻”,属于硅藻门、羽纹硅藻纲、管壳缝目、菱形藻科、菱形藻属,暖温性、咸水种或半咸水种藻类植物。

    (B)形态特征:藻体为单个细胞。主要生长在潮间带的滩面上,也浮游于水中。我国各海区均有出现。小新月菱形藻为单细胞,细胞中央部分膨大,呈纺锤形,两端渐尖,笔直或朝同一个方向弯曲似月牙形。细胞长12-23微米,宽2-3微米。细胞中央有一个细胞核。色素体黄褐色,两片,位于中央细胞核两侧。繁殖方式主要进行纵分裂繁殖。

    (C)繁殖与生长: 生长繁殖的适温范围为5-28℃,最适温度为15-20℃。水温超过28℃ ,藻细胞停止生长,最终大量死亡。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广,自18-61.5的盐度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盐度范围是25-32。最适光照强度范围为60-160μmol/m2·s)小型培养时切忌直射阳光。适应的pH范围在7-10之间,最适pH是7.5-8.5



图15 角毛藻属(牟氏角毛藻)

    (A)分类地位:属于硅藻门、中心硅藻纲、盒形藻目、角毛藻科、角毛藻属。

    (B)形态特征:角毛藻(Chaetoceros)是一种小型的海洋浮游硅藻,细胞小,壁薄, 多数单个生活。邻近细胞的角毛相连,使群体成链状。角毛的长度,常几倍于细胞体本身。链端角毛的形态,常和其他角毛不同,短而粗。细胞行多次间接分裂后,链内出现相异的角毛,于是就分成两条链。色素体两个或多个,有的种类角毛里也有色素体,是分种特征之一。生殖方法有:形成复大孢子、体眠孢子和有性繁殖。

(C)繁殖与生长:角毛藻在10℃~39℃环境下均能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25℃~35℃,是一种沿岸性半咸水种类。

1.2.1.2 单细胞绿藻(小球藻、扁藻、衣藻)

图16 小球藻

    (A)分类地位:小球藻(Chlorella)是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小球藻科的一属。

(B)形态特征:小球藻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直径3~8微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出现在20多亿年前,基因始终没有变化。

(C)繁殖与生长:是一种高效的光合植物,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分布极广。本属藻类分布在淡水、咸水和土壤中,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尤为常见。小球藻是多污带和甲型中污带的指示种。

 

图17 亚心形扁藻

    (A)分类地位:扁藻(Platymonas),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扁藻属。

    (B)形态特征:单细胞体。细胞长约10μm余,藻体一般扁压,有背弯腹平的特点,具有四条等长鞭毛。伸缩泡2个或不明显。色素体呈四个分叶。淀粉核1个,眼点1个。

    (C)繁殖与生长:繁殖方式为无性生殖,细胞纵分裂形成2个,少数情况下为4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形成休眠孢子。盐度:亚心形扁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盐度为8-80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最适应的盐度范围在30-40之间。温度:亚心形扁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较广,在7-30℃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为20-28℃之间。光照:亚心形扁藻在光照强度为1000-20000勒克斯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而最适光照强度约在5000-10000勒克斯之间。酸碱度:一般在PH值6-9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约在PH7.5-8.5之间。



图18 衣藻

    (A)分类地位:衣藻(Chlamydomonas)亦称“单衣藻”。属于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衣藻属。

    (B)形态特征:藻体为单细胞,球形或卵形,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能游动。鞭毛基部有伸缩泡两个;另在细胞的近前端,有红色眼点一个。载色体大型杯状,具淀粉核一枚。

    (C)繁殖与生长:无性繁殖产生2、4、8或16个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为同配、异配和卵式生殖。在不利的生活条件下,细胞停止游动,并进行多次分裂,外围厚胶质鞘,形成临时群体称“不定群体”。环境好转时,群体中的细胞产生鞭毛,破鞘逸出。广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一些含蛋白质较丰富的种类,可培养作饲料或食用。植物细胞研究的模式标本。衣藻属 (Chlamydomonas) 是团藻目最大的一个类群,全世界已报道约500种(包括变种)。

    1.2.2 劣质水色的水体中存在的常见藻类

劣质水色的养殖水体中,主要存在的藻类是蓝藻(亦称蓝细菌)、绿藻中的一些多细胞藻类及鞭毛藻类(如甲藻门、裸藻门、金藻门和隐藻门的一些个体),下面举几个典型例子说明。

      1.2.2.1 蓝藻(微囊藻、色球藻、颤藻、念珠藻)



图19 微囊藻

(A)分类地位:微囊藻(Microcystis)是淡水中常见的一个属,属于蓝藻门、蓝藻纲、色球藻目、微囊藻科、微囊藻属;又名多胞藻属。该属有25种,中国有18种,其中有不少种是世界性分布的种类。

(B)形态特征:群体为球形、长圆形,形状不规则网状或窗格状,微观或肉眼可见。群体具无色、柔软而有溶解性的胶被。细胞球形或长圆形,多数排列紧密;细胞淡蓝绿色或橄榄绿色,往往有气泡(假空胞)。

(C)生长及危害:自由漂浮于水中,或附着于水中的各种基质上。多数生活于各种淡水中,罕生于海水或盐水中,在某些种的大量繁殖时,往往在水面形成一种绿色的粉末状团块,称做水华。其中包含会造成有害藻华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其毒素(称为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会导致肝脏、胆囊病变。



图20 色球藻

(A)分类地位:色球藻(Chroococcus),属于蓝藻门、蓝藻纲、色球藻目、色球藻科、色球藻属。

(B)形态特征:藻体多数为2、4、6或更多一些细胞组成的群体,少数为单细胞。单细胞时细胞球形,群体中的细胞为半球形或四分之一圆形。细胞均具明显胶被,群体者既具群体胶被,其内的细胞也各具胶被,有的种类胶被还明显分层。细胞仅具原核。细胞蓝绿色、淡蓝绿色或灰色或黄色等。色球藻为淡水常见种类,常见于有机质丰富的水体

(C)繁殖与生长:以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中国已报道的有18种 , 淡水或海洋都有。中国已报道的有18种,淡水或海洋都有生长,水生和亚气生多于气生,水生的营浮游或附着生活,亚气生的往往与他种蓝藻如念珠藻等混生,或生长于藓类的茎叶间,有时大量出现成为优势种。



图21 颤藻

(A)分类地位:属于蓝藻门、蓝藻纲、颤藻目、颤藻科、颤藻属。

(B)形态特征:细胞结构较一般原核细胞复杂。颤藻是多细胞蓝藻菌,藻丝外一般没有胶鞘。颤藻属的藻丝,藻丝体柔软,能沿其长轴作滚转或匍匐的运动,称为滑溜运动。其细胞可以分泌粘液,使藻丝体在物体表面滑行,故颤藻又是滑行细菌中的一种。颤藻的滑行速度很快,据测量,其最快速度为:0.65-0.325um/s。仅仅1-2天,一根藻丝就可以移动1厘米远。

(C)繁殖与生长:颤藻是集群生活,大量繁殖时会形成有腥臭味的蓝黑色皮块,会影响水质。裂殖生殖,双凹形的死细胞(分离盘)将丝体分成若干个段殖体。水沟的干涸底部会有这样因干燥而翘起来的绿色片状物,即为颤藻。全世界分布最广,种类最多(100种以上)的蓝藻菌。它大约出现于25-17亿年前。其生命力极强 (甚至生活在65℃的温泉中)。颤藻是广温、广盐、喜低光照的蓝藻,在较弱的光中能够达到光饱和;在10℃-35℃的条件下生长较好。颤藻是分布最为广泛、生命力极强的藻类,其生长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同时也是引起水华的主要藻体。颤藻常与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和水华束丝藻等一起形成水华。



图22 念珠藻

(A)分类地位:属于蓝藻门、蓝藻纲、念珠藻目、念珠藻科、念珠藻属。

(B)形态特征:属于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藻体为多细胞的丝状体,单一或多数藻丝在公共的胶质被中。藻丝单列,细胞为球形、椭圆形、圆柱形、腰鼓形等。念珠藻所含色素有:叶绿素a、β-胡萝卜素等。有一些种类是引起水体水华的主要种类,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C)繁殖与生长:具胶鞘,鞘内有一至多条藻丝。依属种的不同,其胶鞘为透明无色或有颜色,均质或有层理,胶状或坚韧;藻丝大多数具异形胞,为球形,长球形或锥形,位于藻丝的基部(基生)、在营养细胞之间(间生)、或在藻丝的两端(端生);伪分枝发生的位置往往和异形胞有关。有许多属具厚壁孢子,基生或间生,有时(例如念珠藻属)在整个藻丝上除异形胞外,其全部的营养细胞都可发育成厚壁孢子。有许多属产生段殖体进行繁殖。

(D)生态意义与价值:本目蓝藻有的可作食用,如发菜、葛仙米、螺旋藻等;有许多能固氮,可作为生物肥源,如鱼腥藻,单歧藻等。有一些种类是引起水体水华的主要种类,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念珠藻是一种可以食用的微藻,它能产生许多稀有的天然活性物质,它们在医药、食品、水产养殖、农业和环保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人们已经从念珠藻中已经发现了极具商业价值的色素类、抗生素类、抗病毒类、抗真菌类、抗癌类及细胞毒素,还有多糖、维生素、甾醇等化合物,念珠藻也是其它有应用价值的医药品的重要来源。

     1.2.2.2 绿藻(盘星藻、实球藻、水绵藻、丝藻)



图23 盘星藻

    (A)分类地位: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真集结体亚目(Eucoenobianae)、盘星藻科(Pediastraceae)、盘星藻属(Pediastrum)。

    (B)形态特征:植物体为真性定形群体,由2个、4个、8个 、16个、32个、64个、128个细胞的细胞壁彼此连接形成一层细胞厚的扁平盘状、星芒群体;细胞三角形、多角形、梯形等,细胞壁平滑或具颗粒、细网纹,色素体周生,片状、圆盘状,1个,具1个蛋白核,随细胞成长而扩散,具1个或多个蛋白核,成熟细胞具1个、2个、4个或8个细胞核。

    (C)繁殖与生长:无性生殖产生动孢子,动孢子经短期游动后,在母细胞内或从母细胞壁裂孔逸出的胶质囊中失去鞭毛,停止运动,排列成与母定形群体型态类似的子定形群体。有性生殖为同配。



图24 实球藻

    (A)分类地位:属于绿藻门、绿藻纲、绿球藻目、团藻科、实球藻属。

    (B)形态特征:定型群体圆球形,由4、8、16或32个细胞埋藏在1个共同的胶被内构成。群体均为实心球体,没有中央空腔;每个细胞含1个细胞核,1个叶绿体、1个眼点和2个伸缩泡,1对鞭毛均伸出胶被之外。

    (C)繁殖与生长:性生殖时,群体中的每个细胞都可进行分裂,成为1个新群体;在胶被溶解后,新群体始逸出母体。有性生殖为异配,也有同配,但都是异宗的。配子形成过程与无性生殖的相同。合子萌发,其中含1个具2根鞭毛的游泳细胞的薄囊,游泳细胞逸出后,失去鞭毛,产生胶被,经过减数分裂,形成1个新群体。在缺硫或缺氧时,可引发有性生殖。分布于山东、山西、四川、河南、河北。



图25 水绵藻

   (A)分类地位:属绿藻门、接合藻纲、双星藻目、双星藻科、水绵属植物=

   (B)形态特征:水绵为多细胞丝状结构个体,叶绿体呈带状,有真正的细胞核,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藻体是由1列圆柱状细胞连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由于藻体表面有较多的果胶质,所以用手触摸时颇觉粘滑。在显微镜下,可见每个细胞中有1至多条带状叶绿体,呈双螺旋筒状绕生于紧贴细胞壁内方的细胞质中,在叶绿体上有1列蛋白核。细胞中央有1个大液泡。1个细胞核位于液泡中央的一团细胞质中。核周围的细胞质和四周紧贴细胞壁的细胞质之间,有多条呈放射状的胞质丝相连。水绵在相对清洁的富营养化水体中非常普遍,在水中呈片或团状,摸起来手感黏滑。

    (C)繁殖与生长:生殖方式通常可见营养繁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类型。营养繁殖:营养繁殖时,为丝状体受到机械损伤或其他原因,断裂成若干短丝,每段短丝又通过细胞分裂长成长的丝状体。这种营养繁殖方式,也叫断裂生殖。有性生殖:水绵的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其中又包括梯形接合、侧面和直接侧面接合3种类型,但以梯形接合为最常见。水绵全为淡水产,广布于池塘、沟渠、河流、湖泊和稻田,繁盛时大片生于水底,或成大团块漂浮水面。水绵可作某些鱼类的饵料;水绵有大量叶绿体,有助于光合作用。有的报道,在我国云南一些兄弟民族地区,将水绵晒干作为食物,并输出到缅甸。水绵大量繁殖时,常常会造成一些工厂管道的堵塞,从而影响生产。



图26 丝藻

   (A)分类地位:属于绿藻门、绿藻纲、丝藻目、丝藻科、丝藻属。

    (B)形态特征:藻体为由圆筒状细胞相连而成的单列、不分枝的丝状体。藻体分化为直立或匍匐部分,大多数种类细胞壁由完整的一片构成,正面观为H型,色素体周生。单核,叶绿体环带状或筒状,含有一至多个淀粉核。丝状体基部的一个细胞无色,称为固着器,借此固着在流水的石上。细胞内含有一个细胞核,叶绿体成横向不相接的环状,沿细胞一侧排列,大小超过细胞的半个圆周,上面有一至数个造粉核。丝状体细胞除固着器外,都能分裂,并有营养和繁殖双重作用。

    (C)繁殖与生长:具营养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和配子。具同形世代交替、异性世代交替和无性世代交替生活史。无性繁殖时,每个细胞产生2、4、8、16或32个游动孢子,具四或两条鞭毛。有性生殖为同配生殖。配子梨形,具两条鞭毛,丝状体任何细胞都能产生,一般为8、16、32或64个。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可同时在一条丝状体上发生。多数生长在流动的淡水中,少数生于较急的水流中,部分种类分布于海水中。可作肥料;软丝藻可供食用。

    1.2.2.3 金藻(球等鞭金藻、三毛金藻、硅鞭金藻)



图27 球等鞭金藻

    (A)分类地位:金藻门、定鞭金藻纲、等鞭金藻目、等鞭金藻科、等鞭金藻属。

    (B)形态特征:球等鞭金藻细胞裸露,形状多变,但大多数呈椭圆形。光镜下,侧面观为长椭圆形或长方形,细胞长4.4-7.1μm,宽2.7-4.4μm,厚2.4-3μm。能活泼运动,运动时作缓慢而稳定的转动或旋涡状运动, 且常在一个方向,当运动缓慢时可以看见鞭毛的颤动。藻体中央这光性较强的部位是色素体。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到藻细胞表面的一些小的圆形颗粒状突起,鞭毛基部附近有一凹陷,可清晰地看见细胞前端有两条等长的鞭毛,长约为细胞的1-2 倍。鞭毛光滑无任何突起和微细纤毛,直径基本保持一致,末端较细,基部膨大。

    (C)繁殖与生长:主要进行无性二分裂繁殖, 环境不良时形成特殊的内生孢子,环境变好时,内生孢子分裂成16个新的藻体放出,进行孢子生殖。球等鞭金藻为自养型微生物,需要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营养物质,所以说光照对金藻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球等鞭金藻在500-10000lux 的光强范围内,均能保持正常生长。球等鞭金藻在20-35℃范围内均能生长,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无论在哪种温度下,金藻细胞在经历较短延缓期后,都能较快地进入指数生长期,且持续时间达5天。该藻不易老化,其静止期时间较长,较晚进入衰亡期。最适温度在24-28℃。球等鞭金藻在pH值3-9的条件下均能生长。但当pH为6.0和10.0时,接种初期,藻细胞生长缓慢,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时间明显晚于其它pH 值培养条件下的藻细胞。研究发现金藻生长的最适pH 范围为7.0-9.0,偏碱性,当偏离这个范围时,藻体生长和体内代谢活动都将会受到抑制。



图28 三毛金藻

    (A)分类地位:金藻门、金藻纲、金胞藻目、三毛金藻属(Prymnesiacee)。

    (B)形态特征:植物体多数为树状群体,少数为不分枝群体或单细胞。细胞具圆锥形、钟形或圆柱形,含硅质的纤维素果胶的囊壳;囊壳前端为圆形或喇叭状开口,后端锥形,透明或黄褐色,表面平滑或具花纹。原生质体为纺锤形,圆锥形或卵形,前端具两条不等长鞭毛,长的一条伸出在囊壳开口处,基部以细胞质短柄附着于囊壳的底部。细胞内有一眼点。一至多个收缩胞。色素体1~2个,片状,周生。

    (C)繁殖与生长:三毛金藻为广盐性藻类,在含盐量0.6~70.0‰水中均能生长,最适含盐量为3.0~5.0‰。水温零下2℃时,仍可生长,并能对鱼类产生危害,30℃以上生长不正常,但在高盐度(含盐30‰)的水中,即使高温也能很好地生长。三毛金藻最适生长的pH值为8.0~9.0,当pH值6.5时仍能生存。因此,凡碱度高、盐度高、透明度大、有机质含量少,缺磷的池塘在冬、春的低温季节易大量繁殖。三毛金藻怕阳光,故在表层水中比0.4米以下水域中三毛金藻要少得多。当水中有大量三毛金藻时水呈棕褐色,透明度大于50厘米,溶氧丰富,水中的含氧量大都在8~12毫克。三毛金藻大量繁殖时,向水中分泌细胞毒素、溶血毒素和鱼毒素等五种毒素,可使鱼类和水生动物中毒死亡。养殖鱼类中鲢、鳙鱼最为敏感,其次是草、鲂、鲤、鲫、梭鱼等。三毛金藻中毒常给水产养殖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图29 硅鞭金藻

      1.2.2.4 甲藻(角甲藻、多甲藻)



图30 角甲藻

   (A)分类地位:属于甲藻门(Pyrrophyta)、多甲藻目、多甲藻科、多甲藻属。

   (B)形态特征:角甲藻多数为单细胞,又称鼎甲藻,海水和淡水中均有它们的踪迹。细胞形状不对称。细胞内色素体多,小颗粒状,顶角与底角内都有。角甲藻多以细胞斜裂为主要繁殖方式,但也有有性生殖,在光照和水温适宜时,角甲藻能在短时期内大量繁殖,与硅藻一样为海洋动物的主要饵料,故有“海洋牧草”之称。但同时也是形成“赤潮”和成员之一。每年有大量甲藻死亡后沉积海底,是古生代生油地层中的主要化石,石油勘探以此为依据。

   (C)繁殖与生长:繁殖为细胞纵分裂或产生休眠孢子。全世界约200多种,均为浮游种类;其中170种以上为海产,淡水种类生长在池塘、湖泊和沼泽中。中国淡水中常见的有6种。本属种类是水生动物的饵料,化石种类在白垩纪出现。

 


图31 多甲藻

           1.2.2.5 裸藻(膝曲裸藻、血红裸藻、囊裸藻)



图32 膝曲裸藻

    (A)分类地位:隶属于裸藻门,裸藻科(Euglenaceae),裸藻属(Euglena)。

    (B)形态特征:表质具左向右的螺旋线纹。色素体星形,2个,分别位于核的前后两端,每个星形色素体由多个带状色素体辐射排列而成,中央为1个带副淀粉粒的蛋白核。副淀粉粒小颗粒状,大多集中于蛋白核周围,少数分散于细胞中。核中位。鞭长约与体长相等。眼点明显,成表玻形。细胞长33~80微米,宽8~21微米。

    (C)繁殖与生长:多生于各种小型静水水体,有时可形成膜状水华。能利用鞭毛不停地转动在水中运动,还有个能感光的眼点,难怪人们叫它眼虫,说它是动物。但是它又有叶绿素,能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制造食物,又是毫不含糊的植物。

 

图33 血红裸藻



图34 囊裸藻

(A)分类地位:隶属于裸藻门,裸藻科(Euglenaceae),裸藻属(Euglena)。

(B)形态特征:细胞外具一胶质的囊壳,囊壳的形状稳定,呈球形、卵形、椭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等。表面光滑或具点纹、孔纹、网纹、颗粒、棘刺等纹饰。囊壳内由于含有铁和锰的沉积而呈黄、橙或褐色;鞭毛由圆形的鞭毛孔伸出。本属约240种,中国约80种。分布较广,为湖泊、沼泽等静水水体中常见的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时,可使水呈棕褐色。常见的种类有旋囊裸藻、矩圆囊裸藻、颗粒囊裸藻、棘刺囊裸藻和尾棘囊裸藻等。

 1.3 何为“肥活嫩爽

    养殖水体好的标准是“肥、活、嫩、爽”,这四个字与水体藻类指标相关:

  (1)“肥”指水色浓,藻类数量高,是透明度25~35厘米和浮游植物浓度20~50mg/L

  (2)“活”指水色和透明度经常有变化,包括日变化和周期性变化。日变化就是所谓的“早青晚绿”、“早红晚绿”以及“半塘红半塘绿”等,周期性变化指水色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重复性。“活”意味着藻类种群处于繁殖旺盛期,池中物质循环良好。

  (3)“嫩”指水色鲜嫩,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多,大部分藻类细胞未老化,水肥而不老。老水主要有两个特征:①水色发黄或发褐色,是藻类细胞衰老死亡的结果,形成老茶水(黄褐色)和黄蜡水(枯黄带绿)。②水色发白,是微型蓝藻滋生导致的,这种水pH很高(9~10以上),透明度很低(通常低于25~20厘米)。

(4)“爽”指水质清爽,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不低于20厘米,藻类含量一般在100 mg/L以内。透明度很低的原因或是浮游生物量极高,或蓝藻占优势(集中表层),或是泥沙和其它悬浮物过多。过大的生物量是天然饵料没有被充分利用,水体物质循环不畅所致。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SFSI团队 作者:朱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