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 | 半角W模式的故事结构

 leee68 2016-09-07

吴文辉/文 小木匠/编辑


这是一个根据三幕视角和故事动点结合的一个结构理论。


大部分的戏剧,从莎士比亚前后到现代戏剧出现之前,戏剧采用的都是五幕式结构,每一幕都会出现一个不同的角色,五幕分别是:说明、上升、高潮、回落和结局


电影的标准的三幕局会给你的故事一个开始、过程和结局。这是好莱坞电影最经典的三幕式结构,但并不是每部电影都必须遵循。



一,W模式和三幕结构又是怎么样对就的


W模型有4个视角,第一个视角对应第一幕,第二,三视角对应第二幕,最后一个视角对应第三幕,4个视角又和“23个英雄目标段落”几乎是不谋而合的。


1, 第一幕


第一个下倾的视角,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介绍主角入场。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下定决心来做点什么,或者明白自己所面对着什么,必须试图生存下去或者甚至只是证明下去。



2, 第二幕


第一个上倾的视角和第二个下倾的视角,需要把你的男女主角从“决定做些什么事,但却只是临时起意到最终准备好要去尝试并且将所有事情搞定。


通常第一个视角结束时,角色们已经决定要对外部世界进行一个改变,或者缓解他们自身的较深层的表面症状,但是却还没有完全弄明白真正的改变意味着对应他们内部有什么影响。


第二幕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为角色的变化服务的,使他们由无法胜任、毫无经验、心胸狭隘、自欺欺人,通常是废物一般的人变为有计划的男或女主角。经常写剧本的难点都在第二幕,相信很多编剧深有体会。


对于人物的把握和塑造在这一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写故事永远是围绕着角色命运、成长、变化进行,如果人物没有立起来,不生动,不真实,结果导致故事硬编出来一样,虽然听起来挺顺,但似乎击不起心里的小波澜。


第二幕中第一个上倾的视角,对于人物而言,这阶段他对于刚过去的短暂变化是有一定准备了,他们会变得更加积极和有计划的行动,然而,人物并没有真实的认识自己的新的环境会带来什么样的危机。在人物得意忘形中将自己推到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前。



中点


是第二幕的支点。这里通常故事会有一定的仪式感,或承诺或下定决心改变。


第二幕的第二个下倾的视角,人物会触及到核心冲突,真真的揭露矛盾,这时需要新的计划,通常是故事中最严肃、情绪最紧张的部分,但显然不是最终的矛盾解决的时间,所以这里仅仅是观众最担心或者情绪最紧张的部分,通常会迎来一次仅次于终极大战的战斗场面或矛盾的激化。


3, 第三幕


第二个上倾视角。这是三幕中最短的一幕,这是解决最终矛盾和关键一幕,当然结局是每个观众所关心的问题,交待人物最后的形态,以及相关的人物关系,甚至给予预期将来。


总之,有一个令人振奋的结局才是王道,虎头蛇尾,观众失望走出影院都是一个失败的故事。


二,半角W模式中的动点


这和23个段落相比,更概括一些,对于在故事大纲期间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更空间架起故事的整体,而不被过多的细节纠缠。



1, 最初的阐述


第一个半角起介绍作用:介绍我们的男妇主角,介绍这个世界,他们即将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情节挑战和故事挑战。


2, 从反对到接受


事情已经到了危急关头,现在需要看到第一位重量级的角色出现在第二个半角中,通常男女主角们会有一个顿悟的时刻,他们明白事情不能再照这样发展下去了。


通常我们可以借用别人的口说出主角想要什么,或者为了分析故事情节、解决故事刚开始出现的问题,他们要做到什么。


3, 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做得很好


这个半角会让你的主角任借自己的天赋和本能,尽快地投身到故事中去。


4, 超越(最初的)自我


这个半角只是将超越(最初的)自我转移到更为危险的境地,发生变化的就是你的主角最初的技能组合已经变得无技可施,中上的坑变得更大,并且你的主角即将直截了当地表明他们没有设备将这个坑填平或者在上面架座桥。


5, 中间点——跳


“中点”通常是主角对自己的境遇进行再评价的地方,或被迫升级,或通过加大情节中的威胁来衩迫做出某个决定,他们极有可能会进入僵局。



6, 从飞跃到危机


这是你的主角超出自己深度的地方,试图找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7, 通过危机来揭露


主角都是在故事的结尾处完成自己的救赎、成功和使命的,当然是付出代价之后换来的。


8, 计划与失败


这个半角就是制定计划,并且加以实践。


9, 解决与意义


如果你的主角重旗鼓,那么“计划与挫败”这一幕应该把你带到了他们会取得成功的一点,他们做与不做都完全取决于你,以及他们是如何展现主题 的,但假如他们没有丝毫机会,并且观众们也明白这一点,或者相反地,如果一切大局已定,胜利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那么你就错过了这个角度中的戏剧张力。


在W模式故事动点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动点进行细分,我们可以得到16,32个或者更多的动点,演变成分布的故事段落。



最初的阐述

A 世界观

B 主角的日常状态


从反对到接受

A 无聊的日子令主角有的新的想法 

B付出行动并不是那么容易,难道要真的这样继续下去?


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做得很好

A终于有了改变付出的行动 

B自信满满的实施计划


超越(最初的)自我

A虽然遇到些小问题 

B似乎带来的改变都比从前好多了。


从飞跃到危机

A于是大胆尝试 

B原来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且比相信的困难变得难以应付。


通过危机来揭露

A挑战对手或者对手的爪牙 

B明白自己真的做了错误的决定


计划与失败

A已经没有加头路 

B只好寻找新的方法去学习或者受指导但还是失败。


解决与意义

A必须直面对白解决最终的冲突和矛盾 

B主角自我救赎得到升华成长阐述了整个故事的主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