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脉浮,手足温者,系在太阴

 汇源果汁QHY 2016-09-07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该条文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描述了一个脉诊,第二句描述了一个症状,第三句给出了一个结论。对于该条文的阐述均含糊不清。《医宗金鉴》解释为“以脉浮缓,手足自温,知其脾气实,而非虚寒之比-----若不辨析而以四逆法治之,则误矣。”《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解释为“寒在太阴,可能是手足自冷,手足自温是热在太阴。”都没有给出方剂,也没有详解手足自温。这给理解和运用该条文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太阴者,至阴也。至阴意义有二:一,纯阴之意。二,阳到达进入阴之意。故太阴为寒藏,是接受、运化阳气的地方。人体阴阳交接于四末,故四末为太阴地界,而且是前哨。阳气进入太阴,如果不能被很好运化,就会郁于四末手足,故手足自温。手足自温意义有二:一是自我感觉症状,感觉手足发热。二是触诊所得症状,触诊时手足温度明显高于躯干。因太阴为纯阴之寒藏,故阳气郁于四末,太阴必虚寒。“系在太阴”含义有二:一是对“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下了一个结论:这种脉证“系在太阴”。二是该病证除了典型脉证“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还包含“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将这两条文互参,不难看出该条文的病机为阴阳不调和。再来看一下桂枝汤的病机:阴阳不调和(不和谐)。桂枝汤的作用是:调和阴阳(让阴阳关系和谐)。解释如下:阴阳平衡,阳无病,阴也无病,病的是阴阳之间的关系:阴阳互根互用,阳得阴润则不燥,阴得阳温则不寒,如果阴阳各自为政,则阳无阴润而热,阴无阳温而寒。桂枝汤就是和事老,用医学术语讲就是调和阴阳(让阴阳关系和谐),阴阳二者关系和谐了,阳得阴润则不燥,阴得阳温则不寒。故该条文的方剂为桂枝汤。脉阳浮阴弱、缓、长者,桂枝汤,脉浮、缓、短、紧者,桂枝加芍药汤。

   手足自温者,四末为太阴地界,自温者,病性之标为热证。故手足自温的病位病性其标为太阴热证。四逆辈慎用。依据三生万物之理,脉证合参,责其本经病、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若脉浮缓则为太阴本经病,如果脉数则不属太阴病,更不能用桂枝汤。栀子豉汤、黄芩汤、小柴胡汤、千金三物黄芩汤、栀子柏皮汤、黄连阿胶汤、芍药甘草汤等皆可有手足自温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