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杳杳广陵音

 wps0321 2016-09-07

散文

杳杳广陵音

逯玉克

《广陵散》是一首传奇的古琴曲,据说源自秦汉,咏的是战国时期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相侠累然后自杀的故事。几百年后,《广陵散》却又和一位魏晋名士的命运连在一起,多了几分荡气回肠的传奇与内涵。

那位名士叫嵇康。

当初,此曲乃嵇康游玩洛阳西边时,为一古人所赠。待后来嵇康被戮,此曲便成绝响。不过,失传之前,嵇康用一种旷古未有的方式,让这首神秘的古琴曲四海皆知。

嵇康不是洛阳人,却隐居在洛阳城西,生活困窘时,曾和向秀在一棵大树下锻铁。嵇康,天下名士,洛阳,魏晋都城,但嵇康绝没有把隐居洛阳当成垂钓渭水的终南捷径。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博学多才的学识和傲世不羁的性格成就了嵇康文坛领袖的盛名,但最终,他的性格和做派也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

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撰写了一本《四本论》,想请嵇康一阅。“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的嵇康,是那个时代仰之弥高的“男神”,钟会心怯,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

显赫后,“乘肥衣轻,宾从如云”的钟会感觉有了些底气,率时贤名流往寻嵇康,不料却受到“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的难堪。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窘迫转身离去时,嵇康语带讥讽突然发问。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钟会的回答迅捷机敏,不卑不亢,深得玄妙。

一问一答,高手过招,电光火石。

一问一答,妙语奇辩,堪称经典。

几年之后,嵇康被卷入吕安事件,钟会趁势借力,嵇康喋血洛阳。

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请以为师,朝廷不允。嵇康神色如常,他看了看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居然向兄长嵇喜要来一架他平时爱用的琴。

嵇康竟然在刑场上抚琴!

身后,是几个冷血刽子手,周围是三千太学生,无数目光连同历史的追光灯一并聚焦在他身上,嵇康用一架琴、一首曲,把森冷的刑场变成他人生谢幕的宏大演出。

那时的刑场一定很静,静得每个人都能听到嵇康的琴声,只是,没有人听得出他弹奏的是哪首曲子,也没人知晓,此时此刻,嵇康可否想起山阳隐士孙登的提醒。

嵇康曾经游于山泽采药,到汲郡山中见到隐士孙登,孙登却不说什么话。嵇康离开时,孙登开口了:“你性情刚烈而才气俊杰,怎么能免除灾祸啊?”

曲毕,嵇康叹息道:“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天哪,竟是那首只闻其名不闻其声的《广陵散》!

广陵是扬州的旧称,而嵇康原籍浙江上虞,想必这首曲子带着江南的韵味吧。用烟雨江南呢喃软语的曲子,去讲述一个发生在中原的惨烈故事,表达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那会是怎样一种曲调啊。

余音散尽,那个“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岩岩若孤松之独立”的嵇康,终于巍峨若玉山之骤崩,同那曲《广陵散》一起,成为千古绝唱。

王夫之叹曰:“嵇康死而清议绝。”

以儒立国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中庸文化,这种文化以官为本,维护一种尊卑制度和社会秩序。极权专制的体制只生产摇尾乞怜的犬儒,偶尔也会蹦出个所谓的圣人,但就是不适合天才特立独行的生存,个性自由和人格独立往往被视为异端而遭扼杀。尽管,魏晋是春秋之后又一个思想活跃文化璀璨的黄金时代。

装疯卖傻,嵇康不屑也;韬光养晦,嵇康不为也;棱角磨尽,精神自宫,更非嵇康之性格。

当时人及后世都在为嵇康惋惜时,我想嵇康是绝不后悔的,毕竟,“高亮任性”也好,“放诞鸣高”也罢,至少,他没有被驯服和奴役,而是活出了真实的自己。千载而下,有几个仁人志士能有如此的风骨?

昔时,阮籍尝登广武山,观楚汉战处,有“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叹,嵇康之殁,后人又会叹声什么呢?

那首《广陵散》消尽了,消尽在风华绝代的魏晋,消尽在千年帝都的洛阳,消尽在“旷迈不群”的嵇康。

生于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县),隐居在山阳,锻铁洛阳西,魂断洛阳东,嵇康星光灿烂的生命戛然终止在39岁。

39岁,嵇康把那首《广陵散》带走了,却把一种高爽魁奇风神超妙的风致与品格留下了,后人称之为“魏晋风骨”“魏晋风流”。

汤汤洛河水,巍巍首阳山,猎猎魏晋风,铮铮《广陵散》。

有泠泠琴声从历史深处幽幽飘来,如泣如诉,如怨如怒,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那是唱给嵇康的挽歌吧。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我的这些文字,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