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的长寿之道:白居易

 老刘tdrhg 2016-09-07

“寡欲身少病,乐天心不忧。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永崇里观居》中的诗句。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诗人之一,白居易生逢乱世却活到了75岁,的确算是高寿了,这也与他注重养生分不开。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音韵朗朗上口,有别于其他诗人的“阳春白雪”,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学斌年少时最欣赏他的《长恨歌》、《琵琶行》,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佳句能脱口而出,真是贯穿历史长河的精品。“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令人闻而惊艳,所以脍炙人口。

文人的长寿之道:白居易

从上文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的养生观是“寡欲身少病,乐天心不忧。”,但这只是一部分而已,在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自身调养才是长寿的关键。简单来说,白居易的养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乐观豁达:“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二是饮食清淡:“午斋何俭洁,饼与蔬而已。”三是旅游、运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四是信仰和瑜伽:“纱笼灯下道场前,白日持斋夜坐禅。”、“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这些诗都是他生活起居和养生实践的真实写照。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喜欢参禅打坐、四处访贤,瑜伽功夫应该不差。

文人的长寿之道:白居易

白居易虽属于官宦子弟,但生逢乱世,年少读书十分刻苦。史书说他读书到口生疮、手起茧、少而白发的程度,所以才有后来的盛名,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其实一段时间他的生活习惯和身体条件并不是太好,与李白一样,他也好喝酒,不但好喝酒,他还变着法酿酒。唐时代的文人又有狎妓和蓄宠的流俗,身体自然好不到哪儿去。以至60岁那年还得了“风疾”,也就是中风,半身麻痹。靠着乐观济世的心态和节欲寡食的保养,硬是逐渐调理过来了,还活到了75岁,这在古代算是绝对的高寿了。可见乐观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确是养生的不二法则。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给了很高评价:“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