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抗癌协会:肝门部胆管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15)

 始凡 2016-09-07

肝门部胆管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15

中国抗癌协会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肝外胆管癌,约占肝内、外胆管癌的50%以上,在自然人群中发病率尚不详。虽然目前HCC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肿瘤解剖位置特殊、手术治疗难度大、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等特点,其术前诊疗体系、手术方案制定及其他辅助治疗的选择仍存在诸多难点和争议。明确HCC的诊疗现状,制订符合临床诊疗实践的规范化诊疗方案,对进一步改善HCC诊疗效果和预后至关重要。

一、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1.已确定的危险因素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 胆管囊肿。
  • 异常的胆管——胰管汇合畸形。
  • 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和肝胆管结石。
  • 胆肠吻合术后的胆管炎症。
  • 肝吸虫(东南亚及我国华南地区)。

2.可能的危险因素

  •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 HIV感染。
  • 环境或职业毒素暴露。
  • 糖尿病。

二、病理分型

1.大体类型:分为硬化型、结节型、乳头型

  • 硬化型:胆管壁环形增厚,常伴管周组织的弥漫性浸润和纤维化。
  • 结节型:坚硬不规则瘤结节突入胆管腔,与硬化型特征可伴随出现。
  • 头型:质软而易碎的息肉样组织占据胆管腔。

2.显微镜下类型

  • 胆管腺癌为主要组织学类型。
  • 其他组织学类型少见,包括:肠型透明细胞腺癌、黏液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乳头状癌、浸润性癌等。
  • 细胞分化程度、周围神经浸润、淋巴及微血管侵犯是影响HCC预后的主要显微镜下因素。

三、诊断

1.临床症状

  • 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 中、晚期出现上腹痛、黄疸等。

2.实验室诊断(ⅡA推荐)


  • 肝功能异常一ALTASTTBILDBILAKP、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等。
  • 推荐肿瘤标志物CAl9-9,联合CEACAl25等多项肿瘤标志物,可提高其鉴别诊断率。
  • 出现梗阻性黄疸症状时,肿瘤标志物CAl9-9诊断特异性低。胆道引流减黄后CAl9-9仍维持高值,提示胆管癌可能性大。


3.影像学诊断

1)超声(ⅡA类推荐)


  • 合并胆道梗阻时可显示梗阻水平,胆囊可空虚,远侧胆管无扩张。
  • 可评价肿瘤管腔内和管周侵犯的范围,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评价门静脉侵犯情况,必要时可考虑超声内镜(EUS)检查。
  • 对明确肿瘤是否合并胆道结石、胆管囊状扩张等具有诊断价值。
  • 肿瘤肝外转移的诊断价值有限。


2CTI类推荐)


  • 增强扫描。
  • 可以提供如肿瘤位置与大小,胆管梗阻水平与范围、血管侵犯、肝叶萎缩以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等的信息。
  • 在评价肝动脉、门静脉受侵时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
  • 胆管癌主要成分多为纤维基质。造影剂存留在肿瘤内可能形成典型的延迟强化表现。
  • 纵轴面成像可了解胆管腔内肿瘤侵犯长度和深度。


3)磁共振成像(MRII类推荐)


  • 对明确评估肿瘤侵犯肝实质、转移、肝萎缩和血管侵犯时诊断价值同CT检查。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了解胆道系统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在胆道成像上几乎可以替代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或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并能显示梗阻且分离的胆管。
  • MRCP在评价浸润型胆管癌纵向生长程度有独特的价值。
  • MRI成像结合MRI血管成像技术,对于判断肿瘤的血管侵犯,可以取得与血管造影相似的效果。


4PTCERCPnI类推荐)


  • 有创性检查手段,不建议作为单纯的诊断手段。
  • 对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可作为术前引流减黄的措施。应优先选择PTCD,可实现外和/或内引流,并可进行精细的胆道分支造影。
  • 建议ERCP诊断明确后,应联合行肝内二级胆管ENBD胆汁外引流,避免实施ERCP胆道.肠腔内支架引流。后者合并较高的返流性胆管炎风险。
  •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有助于细胞学检查阴性患者的诊断。对于硬化性胆管炎与胆管癌的鉴别,ERCP胆道黏膜上皮细胞刷检结合FISH能够有效提高鉴别诊断。


5)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lI A类推荐)


  • 由于HCC转移病理特点,正常大小的淋巴结可能已有转移,而增大的淋巴结可能是炎性增生,PET-CT对于诊断肿瘤淋巴结转移或远隔器官转移具有价值。
  • 建议常规应用于早、中期肿瘤的检查。


6)腹腔镜探查(Ⅲ类推荐)

腹腔镜可考虑用于可切除患者的肿瘤分期,其他应用尚需临床试验验证。腹腔镜探查术前特殊准

备包括:

①      PTBD/ERCP胆道引流


  • 黄疸患者拟行大部肝切除(≥3~4个肝段),或存在胆道感染且药物治疗无效者需行术前胆道引流。另外,未来残余肝(FLR)胆道有创操作后,应进行引流;如肝内胆管已分离为肝段胆管,未来残余肝的多个肝段PTBD可能是必须的;如内镜或经皮肝胆道引流后发生肝段胆管炎,应该尝试紧急引流受累胆管;如未来残余肝术前不能被确定,建议先引流左肝内胆管。
  • 无合并肝硬化、活动性肝炎者如拟行大部肝切除,总胆红素超过85 μmol/L(5 mgd1)或未来残余肝(FLR)胆管扩张者,建议术前行胆道引流减黄、使总胆红素降至85μmoL/L5 mgd1)以下,并进行肝储备功能等评价,再实施肝切除手术。
  • 合并肝硬化、活动性肝炎,或术前黄疸持续时间超过4周者,建议术前行胆道引流减黄,使总胆红素降至50μmol/L(3 mgd1)以下再进行手术,以降低联合大范围肝切除术后发生肝衰竭的风险。


PTBD(ⅡA类推荐)


  • 拟行大部肝切除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需行胆道引流,根据所在中心条件进行多学科(MDT讨论,共同制定胆道引流的策略和方式。
  • 首选未来残余肝(FLR)肝叶的选择性单侧胆道引流。
  • 存在肝内多肝叶胆管炎时,当单侧PTBD引流后胆管炎无明显缓解时需要行双侧胆道引流或多根引流。
  • 在引流通畅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胆道造影。建议应用抗生素预防造影后胆道感染。
  • PTBD放置内外引流管者,应保持管道引流通畅,或导管头端超过狭窄段后置人胆总管下段,以保留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降低反流性胆管炎风险。
  • PTBD单纯外引流者,当胆汁引流量较多或肝损害较重时,建议将引流胆汁过滤后经鼻肠管或经口回输,恢复胆盐的肠肝循环、维护小肠屏障功能,促进肝功能恢复及肝再生。


ERCP胆道引流(ⅡB类推荐)


  • 应当根据所在中心条件选择,并进行MDT讨论,共同制定胆道引流的策略和方式,遵循胆道引流的共同原则。
  • 经内镜胆道支架内引流,尽管在舒适性、恢复胆汁肠肝循环上具有优势,但胆道逆行感染发生率高、置管后难以评价肿瘤范围,且不利于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应慎重考虑。
  • 经内镜鼻胆管外引流,能够避免胆道逆行感染,建议ERCP操作时,导管头端置人未来残余肝(FLR)的肝内二级胆管支,并联合胆汁回输(方法同PTBD外引流后)。


④门静脉栓塞(PVE)(ⅡA推荐)


  • 拟实施扩大肝切除术(≥5个肝段),患者术前行PVE有利于增加功能性未来残余肝体积,降低术后肝衰竭及死亡发生的风险。
  • 梗阻性黄疸患者PVE前必须行未来残余肝(FLR)的胆道引流。
  • 推荐先行胆道引流,使血总胆红素水平降至85μmol/L以下时再行PVE。利用CT 3D体积测量技术,通过划定肝段轮廓、肝叶段血管界限,计算全肝、未来残余肝FLR体积。测定时间:PVE前和PVE2~4周。
  • 未来残余肝(FLR)体积测量方法包括:直接FLR体积比:FLR体树全肝的评估体积(TELV)。由于HCC瘤体较小,对全肝体积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标准化的FLR体积比:FLRTELV

TELV=-794.41+1 267.28× BSA(体表面积)(Vauthey公式)

TELV=706.2×BSA(体表面积)+2.4Urata公式)


  • PVE的适应证:未来FLR体积+肝储备功能


FLR/全肝体积(TLV<>%:无肝脏基础疾病、靛氰绿15 min潴留率(ICG R15<>%。

FLR/TLV<>%: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性肝炎等肝脏基础疾病者(梗阻性黄疸引流后无黄疸及FLR胆管扩张),靛氰绿15 min潴留率(ICG R15)处于10%~20%。


  • PVE的绝对禁忌症:肿瘤的广泛转移(远处转移,FLR的多发肝转移);明显的门脉高压症;靶门静脉已受侵闭塞。
  • PVE的相对禁忌症:区域淋巴结转移;凝血功能紊乱;肿瘤侵犯门静脉;肿瘤阻碍了安全的PVE路径;FLR胆道扩张(需要PVE前胆道引流);轻度门脉高压;肾功能不全。


四、肿瘤分期

许多分期系统被推荐用于HCC的分期,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分期系统被广泛接受。目前临床较常用于HCC的有四个不同的分期/分型包括:

1.根据胆管受侵情况的大体的形态分期

Bismuth-Corlette分型(ⅡA类推荐),经典实用,但对患者的划分只是基于胆道受侵的水平和范围,而未考虑血管侵犯、淋巴和远处转移等其它信息,见表1

 

2.组织病理分期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肿瘤TNM分期(I类推荐),基于病理组织学的标准术后评价肿瘤局部和远处转移的情况。

分期主要对肿瘤预后具有指导意义。见表2

 

 (1)肿瘤分期(T分期)

基于肿瘤数目、血管侵犯、及肿瘤肝外直接侵犯等三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期。


  •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 TD无原发肿瘤证据。
  • Tis原位癌。
  • T1肿瘤生长局限于胆管壁内,侵及管壁肌层及纤维组织层。
  • T2a肿瘤生长超出胆管壁侵及周围脂肪组织。
  • T2b肿瘤侵及邻近肝实质
  • T3肿瘤侵犯单侧门静脉或肝动脉分支
  • T4肿瘤侵犯门静脉主干或双侧门静脉分支;或侵犯肝固有动脉;或侵犯双侧二级胆管分支;或侵犯单侧二级胆管分支及对侧门静脉或肝动脉分支。


2)淋巴分期(N分期)

基于存在或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包括:位于肝门、沿胆囊管、沿胆总管、沿门静脉和肝动脉的淋巴结。


  •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 N0,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
  • N1,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胆囊管、胆总管、肝动脉和门静脉旁淋巴结)。
  • N2,腹主动脉旁、下腔静脉旁、肠系膜上动脉旁,和/或腹腔动脉淋巴结转移。


3)远隔转移(M分期)


  • M0,无远隔器官转移。
  • M1,存在其它器官转移。


4)结合TNM分期,HCC TNM分期(第7版,I类推荐)

3.根据肿瘤侵犯胆管和血管情况的分期

1Gazzaniga分期(II B类推荐):增加了血管受侵犯的程度来评价肿瘤侵犯的程度,但肿瘤在胆管内扩散的评估方式具有局限性,使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有限。见表3

 

 (2MSKCC分期(II A类推荐):根据Bismuth-Corlette分型评价胆道受肿瘤浸润程度,增加了对血管的侵犯和肝萎缩的评价,但分期中纳入肝萎缩的评判因素定义不清、且不完全符合临床实际情况,临床应用的实用性受限。见表4

 

4.国际胆管癌工作组分期(ⅡB类推荐)

国际胆管癌工作组2011年发布了该分期(分类)系统,此分期吸收了Bismuth分期、TNM分期和MSKCC分期系统的内容,并纳人了新的变量因素。共有以下变量因素构成此分期系统:(1)肿瘤在胆管内的生长范围;(2)肿瘤大小;(3)肿瘤的病理大体形态;(4)门静脉受侵犯;(5)肝动脉受侵犯;(6)残余肝体积;(7)是否合并肝炎等肝脏基础疾病;(8)淋巴结转移;(9)远处转移。

尽管该分期(分类)系统纳入了多个可能影响HCC的手术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评估和表述,但这一分期系统尚未得到大样本临床资料的验证。对HCC的可切除陛、术式选择及预后的预测作用及判别标准,此分期需要更多的研究报道进一步验证以明确。

五、治疗

1.手术治疗


  • 是目前治疗HCC最为积极、有效的手段,彻底清除所有癌组织,为患者提供了唯一可能治愈和长期生存的机会。
  • 强调实施尽可能包括胆管、肝脏等多切缘阴性的完整的肿瘤切除,恢复功能足够的残余肝的胆肠连续性。
  • 根治性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肝门部及胰腺上肝外胆管、区域淋巴结、部分肝脏(包括尾状叶)的整块切除。
  • 建议Bismuth-Corlette III型肿瘤应常规联合肝脏全尾状叶切除。如尾状叶胆管低位汇入肝总管,Bismuth-CorletteⅡ型治疗亦建议联合肝脏全尾状叶切除。


1)根治性切除的原则(I类推荐)


  • 解剖性肝切除是胆管癌手术切除的标准术式。为达到R0切除,肿瘤近端和远端胆管切缘建议术中冰冻切片证实阴性。
  • 肿瘤侵犯到双侧肝内二级胆管根部时(Bis-muth-Corlette 1V型),通常认为无法达到Ro切除。部分患者PVE后可实施左/右三叶的扩大肝切除术、获得R0切除的机会。
  • 血管侵犯是预后的不利因素,但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可联合受侵的门静Ⅳ肝动脉血管切除、重建。肿瘤对侧(依照Bismuth-Corlette分型法)的门静脉支受侵犯,或双侧门静脉支均被肿瘤侵犯,或沿门静脉主干纵轴广泛的肿瘤包绕、门静脉梗阻是R0切除的禁忌症。
  • 联合受肿瘤侵犯的肝固有动脉主干或双侧肝动脉切除,并不是肿瘤切除的绝对禁忌症,但未重建肝动脉血流术后发生胆汁瘤、感染的风险较高。
  • 毗邻器官受肿瘤直接侵犯并不是手术切除的绝对禁忌症。
  • 组织学证实的远处转移(腹腔、肺、预保留叶肝转移等)和超出区域淋巴结(腹腔动脉、腹主动脉旁、胰头后淋巴结)范围的淋巴结转移,是手术切除的绝对禁忌症。
  • 非接触(No-Touch)切除技术包括肝门非解剖式整块切除、扩大右半肝及尾状叶切除,以及门静脉切除重建。适用于右肝管侵犯为主的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风险可能增加,但远期疗效优于传统切除。


2)腹腔淋巴结清扫(I类推荐)


  • 推荐根据日本JSBS分期,将肝门部胆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分为区域淋巴结和非区域淋巴结。Nl、N2站定义为区域淋巴结(Regional lymph node)。
  • N1: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12组),根据周围的关系分为肝门横沟内(12h),胆道旁(12 b),胆囊管旁(12e),门静脉后(12p),肝固有动脉旁(12a)。
  • N2:胰腺后上(13a)和沿肝总动脉旁淋巴结(8a8p)。
  • N3:腹主动脉(16al16a216bl16b2),腹腔干(9组),肠系膜上动脉根部(14p14d)或胰前(17a17b)和胰腺后下(13b)淋巴结。
  • 建议R0切除须同时进行规范的区域淋巴结骨骼化清扫术,清扫范围应包括Nl站及N2站淋巴结,并能提供准确的分期信息。而不准确的分期会影响切除后治疗的选择,后者可能会影响预后。
  • 已经确认区域淋巴转移,扩大的淋巴清扫未必能改善预后,但可提供更准确的分期信息。


3)围肝门部胆管肿瘤切除(Ⅲ类推荐)


  • 为达到肿瘤R0切除,适应证应仅限于Bis-Muth-Codette I型肿瘤,或肿瘤未侵犯尾状叶胆管开口的Ⅱ型肿瘤患者-
  • 术中应行快速冰冻病理证实胆管上、下切缘及肝脏切缘阴性。
  • 合并严重肝硬化或伴发其它严重的疾病,无法耐受大部肝切除手术的Bismuth-Corlette 111V型患者,可酌情实施。


4)肝移植(ⅡB推荐)


  • 早期临床研究显示,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的HCC,术后肿瘤复发时间短、生存率低。
  • 近年来有报道,肝移植联合新辅助放化疗,对影像学及手术中均未发现转移的早期患者,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 目前肝移植治疗HCC的高证据级别的临床研究有限,其适应证和治疗策略未达到临床广泛共识。


2.肿瘤辅助治疗

1)化疗(ⅡA类推荐)

目前,胆道肿瘤化疗方案仅有一个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建议采用以下两个方案:


  • 吉西他滨+顺铂方案(Phasetrial sup-portingcategory 1)。
  • SI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Phasetrialsupporting)例。


2)癌基因靶向治疗(ⅡB推荐)


  • 截至2014年,已结束的多个胆道肿瘤癌基因靶向治疗临床药物试验,均未取得突破。
  • 目前仍在进行的临床前的基础研究中,针对某些癌基因的靶向治疗显示出对胆管癌具有疗效,随着精准医疗概念提出及研究的深入,采用癌基因靶向治疗的肿瘤个体化治疗将会使胆管癌病患获益。


3)放疗(ⅡB推荐)


  • 建议三维调强放疗。


4)介入治疗


  • 胆道内支架、解除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推荐双侧胆道置人覆膜金属支架㈤1(ⅡA类推荐)。
  • 胆道腔内肿瘤射频治疗(ⅡB推荐)。
  • 胆道腔内肿瘤光动力治疗,可以使胆管腔内肿瘤细胞坏死、脱落(ⅡB推荐)。
  • 胆道腔内肿瘤近距离放疗(ⅡB推荐)。
  • 腹腔转移灶热灌注化疗对控制肿瘤广泛转移及恶性腹水具有效果(ⅡB推荐)。


HCC诊断流程见图1

 

注:本专家共识中的诊断、治疗推荐标准,依照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对临床诊治指南的推荐级别法分类方法:

I类:基于高水平证据(如随机对照试验)提出的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

A类:基于包括临床经验在内的较低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达成共识。

B类:基于包括临床经验在内的较低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基本同意,无明显分歧。

Ⅲ类:基于任何水平证据提出的建议,专家组意见存在明显的分歧。

执笔:李        姜小清

专家组成员:

姜小清      彭承宏  周宁新  顾万清      仇毓东  殷晓煜      刘厚宝  刘颖斌  黎乐群  王顺祥  邢宝才  张学文      罗祥基  马维东  高鹏  刘景丰  崔云甫  李桂臣  洪德飞  左朝晖

参考文献

 (收稿日期:2015-06-28

来源:

转自:http://www./UpFiles/Mag/2015/09/2015930103423.pd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