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战火持续,以色列这个国家依然生机盎然 在大约25年的时间里,以色列国家通信情报局的退役人员纷纷建立初创安防企业
本集Hello World将深入探秘以色列国防军,研究它到底是如何成为高效科技引擎的。我的旅行从加沙地带附近的沿海城市阿什凯隆开始。在那里我可以近距离观察能中途拦截导弹和火箭的铁穹(Iron Dome)防御系统,并与以色列国防军的一些年轻士兵谈谈心。然后,我会前往特拉维夫的一个繁华市场,与什洛莫·克莱默(Shlomo Kramer)会面。他曾是以色列国家通信情报局的一名成员,如今是该国一位传奇企业家和投资者。 不过,我们要讲述的远不止以色列的军事技术基础。我们更关注该国科技界是如何演变和扩张的。在特拉维夫和海尔兹利亚,我分别拜访了Consumer Physics和SpacePharma这两家公司。前者研究日常生活物品,分析它们的物质组成,后者研究如何在太空中开发药品。
我来到耶路撒冷,想看看在一个历史宗教氛围如此浓厚、政治局势无比紧张的环境下,究竟有多少公司像Umoove这样正在打造自己的科技世界。此外,我还见到了Facebook的以色列业务负责人阿迪·索弗·蒂妮(Adi Soffer Teeni),向她了解了以色列国防军的经历对女性的意义,以及以色列科技是如何转向消费者的。 此行的最后一站是以色列最大阿拉伯城市拿撒勒。在这里,一位名叫法迪·斯维丹(Fadi Swidan)的男子成立了科技企业孵化中心nazTech,帮助年轻的阿拉伯工程师参与以色列的科技热潮,并支持他们将尖端科技带到阿拉伯世界。斯维丹试图在阿拉伯/犹太工程师和投资者之间建立桥梁,这一努力在未来数年可能会产生深远影响。 以色列成为我此次旅行的最大惊喜之一。紧张情绪笼罩着这个国家,尤其是耶路撒冷等地,数百年的历史和冲突因过去几年的武装攻击加剧。但即便是这样的环境,这个国家依然生机盎然。特拉维夫的街道、餐馆和酒吧洋溢着音乐和能量,到处都是来自全球各地各种肤色的人种。各种氛围在这里交织涌动,给人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发自肺腑的体验。 当然,参观以色列也意味着会看到被城墙隔开的阿拉伯城市,公路上方若隐若现的间谍气球,以及把前往集市和旅游景点的人们当作武器训练靶的以色列国防军狙击手。即便只是一次相对短暂的旅行,人们也会对这里冲突的性质、冲突为何如此难解决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几十年来很多国家都试图复制硅谷的成功,但要么全然失败,要么表现平平。以色列则是个例外,它对硅谷环境的复制度是最高的:在一个区域聚集大量富有才干的工程师,鼓励他们去冒险,并为他们提供足够资本支持。 最初以色列国防军这么做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必要性,之后逐步完善了整套系统:为年轻人创造条件利用最新的技术,为他们提供培训,并将他们引入商业世界。士兵们在早期就学习快速制定重大决策,并与战友形成了延续至创业阶段的深厚情谊。如今,以色列的科技发展已远远超越其军事根源,使其跻身全球高科技强国行列。 版权声明:本公号除发布对于时政资讯、社会热点、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原创评述以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与本公号编辑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