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力资源专题系列之组织管理——(8)岗位设计:回答好三个问题

 永续智慧馆藏 2016-09-08

[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

我们先谈谈岗位这个概念。所谓岗位,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把一系列事项捏合到一起,归拢到一个“位置”上,由这个“位置”来履行相应的职能,完成相应的工作。形象点说,就像种庄稼一样,根据种什么庄稼挖好坑,这个“坑”就是岗位的概念。

岗位是以事项归拢为出发点的。我们知道,组织承接的是战略和业务,那么岗位就是承接职能,并且有一定清晰的目标(存在的价值),当目标达成,就认为这个岗位价值得到了体现。所以,岗位是指有明确目标指向性的若干事项的集合。

虽然现在新兴的组织模式比较多、“去”的东西比较多,似乎岗位的感念已经越来越模糊。但是工作边界再怎么“泛”,没有目标的工作就像无源之水;没有事项的工作就像没头苍蝇打乱仗。因此,即使我们不严格使用“岗位”这个名称,但是它的概念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一般来讲,岗位设计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基础,无非大小、粗浅的问题。在设计岗位时,如果能回答清楚三个问题,将会使得岗位设计变得更清晰、有条理。

岗位设计的主线是什么?

拿华为的组织设计来讲,从当年请IBM做IPD咨询开始,逐渐形成以流程为主线的“流程化”组织,这是他的设计主线,流程化背后的逻辑是“以客户为中心”,能够最大限度、最高效率满足客户需求的组织就是好组织。再拿现在比较流行的“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来说,把事务性、相对低端的、可标准化的事项归集起来,专门成立一个服务部门为企业提供专项服务,这是“以成本和效率性”为主线的设计思路。

具体到岗位,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在岗位体系设计过程中,一般的主线主要包括有助于效率提升、成本控制、能力聚焦等三种类型。把握主线必须要考虑的原则有三个:

一是专业化原则。任何一个岗位,不管涉及到多大的职能范围,一定要有明确的专业领域,“万金油”岗位基本上形同虚设。

二是相关性原则。企业中,如果有很多工作量不大的琐碎的事项,尽可能进行相关性归类,尽可能不要把一堆不搭界的事情归到一起。

三是专属性原则。相同一类职能,尽可能不要分散到不同的组织单元中。

人力资源专题系列之组织管理——(8)岗位设计:回答好三个问题

图1 岗位设计的主线

我们举个例子。就拿人力资源部门的岗位设置来讲,目前市面上大多是按照职能进行切块儿,管薪酬的、管绩效的、管招聘的,等等。有的企业会把薪酬绩效放到一起设置一个岗位,虽然是两个专业,如果在工作量不大的情况下,加上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那么是可以合并的。但是你会很少见到设置一个“招聘与薪酬管理”的岗位,把这两个专业搭配到一起基本不会带来什么效率上的提升。

岗位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岗位设置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也就是岗位存在的价值。岗位目的决定了的岗位的定位。举个例子,多数企业中都会有行政管理类的岗位,假设我们设置了这样四个岗位:行政助理、行政专员、行政主管、行政经理。单从名称上来看,有比较明显的梯次,但如果与职能进行匹配就会发现,行政事务主要集中在工作量上,并没有太多的层次梯次上的要求,行政主管和助理、专员之间的要求上并没有明显的区分。那么我们就要考量设置这些岗位的目的。如果从效率、成本性的原则上考虑,可能无需设置这么多层级,专员、经理两个就够了;如果从晋升角度来讲,似乎只设置两个岗位又少了点。目的不同,决定了岗位设置的思路。

具体到某一个岗位的设置目的,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定义:定位、职能、结果。以上面的例子来讲,假设包括四个岗位:

人力资源专题系列之组织管理——(8)岗位设计:回答好三个问题

图2 岗位目的示例

岗位存在的环境是什么?

这里所谈到的“环境”,是指岗位的组织环境。企业中的各项职能之间一定会或深或浅有所关联,那么在各个岗位之间也一定会有联系。所以,所有的岗位都不会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为什么经常强调“协同”?协同首先是工作的协同,其次再是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岗位存在的环境回答的即是前者问题。

例如,我们拿一个产品开发的流程来说:

人力资源专题系列之组织管理——(8)岗位设计:回答好三个问题

图3 产品开发流程示例

按照最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如果我们把整个产品开发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而开发部门的主要职能集中在第二个阶段,由系统设计师、架构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负责完成,那么就要考虑:谁提出的产品需求?产品上市由谁负责?产品开发团队与谁对接?这些问题即是回答岗位存在的环境问题。

上面的例子中,系统设计师“对外”主要是与需求提出者(可能是客户经理、销售人员、或者直接客户)对接,对内主要与系统架构师、开发类岗位对接;架构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对内联系更多,在后端环节会涉及到与销售人员的对接、根据产品市场表现进行优化、升级、迭代等。因此,产品开发类各个岗位的“环境”就可以区分的很清楚,也就解决了向谁服务、对谁负责的问题。

一般来讲,岗位存在的环境分析,主要是基于工作开展流程得到结论,这也是解决“协同性”的重要手段。

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对组织定义的解释:任何一个组织,一定是有目的的、有联系的系统。当然,组织还要与人结合起来,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协同来实现组织目标。岗位则是企业组织体系中的末端环节,上述问题最终必须要体现在岗位设计中。所以,又会催生出诸多相关命题,例如三定问题、人岗匹配问题、岗位分析问题等等,后续我们再继续探讨。

(本文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