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夏养阳,按摩心包经也是扶阳大法

 吧唧唧嘎嘎 2016-09-08
兼分享我隔盐灸的体验——
去年夏至前后,曾试过将天然粗海盐炒黄后隔神阙灸(海盐先用硬器压细碎,用铁锅炒至微黄,待温不烫肤时用,最好不要用微波炉加热法),功效神奇。我是将小麦粒金艾柱直接在海盐上烧(千万要注意盐被烧得爆起来烧伤人,初学者不赞成使用此法,小孩更不能,要按前一篇博文里教的隔盐灸法安全操作),此法胜在火力直接快速,每壮烧到觉得痛时稍微忍耐一下就即换下一壮,当时连烧了十多壮(这个要依人而定,也可以3壮,7壮尝试开始,我是最后里面也感觉痛的不能忍受了即停),停灸不久,就忍不住跑厕所拉水,记得当时连续拉了5次
X
拉完后虽有点累,但人感觉很轻松。之后我十多年阴虚火旺,稍微吃点煎炸热气的食物或晚睡就舌尖常红肿刺痛,足心灼热的症状就消失了;胸口闷痛,脑部老是发胀烦热的现象也明显改善,代之的是身心一片清凉自在。感觉此灸法对驱除沉寒痼疾,大补元气有特效。趁着当时夏至前后,是人体阳气升发最旺盛时,利用艾之火力借天力,将深伏体内的陈寒阴冷之气尽量驱除,这也许就是“夏天养阳,冬病夏治”的积极意义吧。
隔盐灸,最早载于东晋时代葛仙翁的《肘后备急方》:“以盐内脐中,上灸二七壮”,以治疗霍乱,类似以上说的急性吐泻。这里没有说要在盐上隔物灸,所以我当时是用了这种直接在盐上放艾柱的灸法,不过要非常小心中间盐被烧得发热后有时会爆飞起来,尤其是脸眼部位,所以最安全是在脸部盖一个小方巾。《本草纲目》卷十一也有记载:“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脐中,灸盐上七壮,即苏”;“小儿不尿,安盐于脐中,以艾灸之”。
但,我当时还配合了各种扶阳方法,包括断绝一切生冷寒凉食物,只吃温热性的(记得那一周还吃了温阳药),加早睡,心情放轻松静养,少欲知足兼念佛修清净心和按摩心包经,才有此效果。大家想想,完全用的是补法,又在大热天,居然灸后会一天腹泻5次,第二天同上法灸了二十多壮,泻了3次,第三天已经没有腹泻了,连
灸了三天,功效甚宏。所以夏天不吃寒凉生冷的食物消暑,反而是专吃温热的补品,这就是《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里说的“所以圣人春夏养阳(护阳,补阳),秋冬养阴(藏阳,惜精),以从其根。。。”,真看懂圆运动图的朋友就知道,此时人体阳气和自然大气一样,是大量往外疏泄的,所以此时体内的阳气就象银行的存款快花完要亏空了一样,需要开源(及时补阳)节流(不能受风寒侵袭如空调,风扇等和吃生冷寒凉伤阳耗散所剩无几的存款即内存不多之阳气),这种春夏养阳法跟我们以前认为要在夏天多吃消暑清凉降温的养生观是颠覆的,难怪李可老中医常说现代很多人错解了《内经》里很多重要的观点,想学好古中医要“彻底洗脑”才行。。。
过去一年整个春夏天反其道而行之,专事温补,禁戒寒凉,戒辛辣,以验证老祖宗的经验是否可行。实践下来果然整个夏天未用过空调风扇,却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清凉爽快,精神翼翼,一点都没有以前一到夏天就病恹恹,畏寒怕热的那种难受。一般夏天怕热的人多是那种体内虚寒湿气重的,相反体内阳气足体温够的人夏天不会感到烦热不安,或虽也感到气温升高的热,但不会热不可耐。这种现象的奥妙也可以从夏天井水是凉冷的,冬天井水是温暖的事实参悟,此时体内既是凉冷的,再吃生冷寒凉不就腹痛拉肚子兼感冒发烧了吗?不信的朋友不妨以身试法验证一下。《圆运动》里也说:“圣人知春夏阳虚于下,故一切起居饮食,皆注意保养中下的阳气,此时不知保养中下的阳气,必不免外热内寒,上热下寒诸危险病也。。。故春夏以寒药治病,伤损下部的阳气。。。多坏。”可见老祖宗“春夏养阳”的智慧真实不虚。故古人说阳足者其四时都是“不畏寒暑”,气定神闲滴。末学的体会欲利用“春夏养阳”来达到“冬病夏治”的最佳效果,要“两手都要硬”,即补阳和护阳两者同时进行,才能事半功倍,将可能要几年才能排出的沉寒短时间就可以排掉。
看了圆运动图后,发现按摩心包经也是扶阳的大补法。是以降为补,通过按摩将中气虚或下寒所致无力下降甚至逆升的相火降回肾水中温暖肾水,即相火归位。古中医书说藏于肾水中的阳气叫相火,相火又有叫真阳,元阳,命门火,龙雷火,无根火,阴火,虚火的,郑钦安先生说“皆指坎中之一阳也”(坎,八卦之一,代表水)。“(相火,又名真阳)发而为病,一名元气不纳,一名元阳外越,一名真火沸腾,一名肾气不纳,一名气不归源,一名孤阳上浮,一名虚火上冲,种种名目,皆指坎中之一阳也。”——摘自郑钦安先生著《医理传真》。手厥阴心包经属相火,主降,此经相火不降,名为心包相火逆行,很容易出现心脏不适,如心烦,心跳,心慌甚至心痛等心脏诸症;同时手足心烦热甚至全身烦热,手心劳宫穴属心包经,此经相火(阳气)不降故发热,常在晚上难以入眠,”但欲寐而不能寐(很想睡但睡不着)”,即使很想睡也是迷迷糊糊的半梦半醒状态,早上起来人很疲累,头脑不清,因火未归故水寒无阳,则蜷卧欲寐而不能寐(睡时象猫状卷曲卧着,但不能很好的入眠);或现手足凉甚至冰凉;有些人足心不冷反热;或足心寒热往来,白天热晚上凉。足心涌泉穴属肾经,水中无阳则水寒而足凉;又相火(甲木)不降则肝气(乙木)不升,肝气(乙木)郁而生热故足心热(中医说肝肾同源,阳气藏在肾水中叫相火,由肾水中升出则叫肝气(也叫木气),不管是下降的相火还是升出的肝气是一不是二,都是阳气在体内运行不同的变化状态,所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又因为相火逆行,灼伤肺金(肺金被刑),不能收敛相火(肺气不能顺利帮助阳气下降),有些人还会出现咽干口燥(咽喉干燥口也干),流鼻血(肺开窍于鼻)等肺部诸症;尤其是中气虚弱者,中虚不能运化更容易导致相火(阳气)上逆,相火长期上逆,中气更虚,若这样恶性循环,很容易导致中医所说的“虚劳症”,表现为严重的气血两亏,人的元气特别虚弱,一天到晚都觉得很累,干一会儿活就要停下来休息,没有耐力坚持的那种人。所以相火不降的问题导致了很多人的疑难杂症,这种体质者在现代人中相当多见,多表现为“上热中虚下寒”的体质格局。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不是一下子能调理过来的,我的体验是要有耐性坚持一段时间认真调理才能渐见好转。
我们通过按摩心饱经相火(阳气)得归(即阳入于阴),温暖之肾水自能得升疏布全身温煦四肢。我是如何发现的这是相火得归阳回的状态的?因为我每次在按摩完心包经后就会不停的打呵欠兼流眼泪,然后感觉全身特别轻松,疲劳渐消(平时太累时艾灸补气后也有此感觉),我之愚见这是肾水得相火(阳气)温暖后水升气通的现象,不久感觉有股气往下腹部关元和足底走,下腹和双足渐渐变暖,人特别轻松容易入眠,即“阳入于阴则寐(阳气回归肾水中则能睡)”。火降自然上部不热,阳入于阴自然足部得温不冷而能睡。我们以前所看到的按摩心包经后,热退肝火降的现象只是表象,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火气并没有被泻掉,而是又回归肾水中了,火降故热退。
末学愚见此大法是以降为补,而不是单纯的退烧清肝热的泻法。我的实践经验是,有以上所说诸症状者,长期坚持按摩此经,若有耐性和时间,加揉按和大腿内侧的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同属厥阴经)和心经,手少阳三焦经(此经同属相火)更效,若能同时艾灸这些经上的要穴则功效更全面。不但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头脑清明,还能健脾胃补中气,肠胃吸收功能变好,强壮心脏功能,手足便温暖,而能从根本改善体质,恢复健康。若能配合坚持配合艾灸[无病长寿艾灸8要穴]调养,还有,我的经验是在中午艾灸劳宫穴对相火下降也很有帮助,因为“小满至小暑的热,称为相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第3页。小满至小暑这个时段对应一天的时间是上午10点~下午1点,我常在中午很累时,用陶瓷杯薰灸刺激劳宫穴,也会出现频打呵欠不断流眼泪的反应,然后疲劳尽消,人特别轻松,所以在相火运行旺盛的这个时段艾灸劳宫穴或按摩刺激心包经,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有睡午觉习惯的人就能体会此法的好处。若能有空时坚持足底傻瓜薰灸足底涌泉穴,则功效更佳。
所以大家不要忽视按摩心包经也是极其简便有效的扶阳大法,尤其是对于上热中虚下寒那种气血两亏严重的虚劳的体质,这种体质通常虚不受补,尤其是脾胃中气吸收力也虚弱,一补或一艾灸就上火发热的那种,坚持静下心来精诚按摩心包经一~三个月左右,有显效。尤其现在有很多小孩因为被生冷寒凉或过饱食滞后脾胃中气受伤,导致上部相火因中虚无力下降而感冒发热高烧的症状(这种发烧通常都在小孩受了寒气,贪食生冷寒凉或过饱之后发生),最适宜用此法加灸中脘。
末学的经验是给小孩按摩心包经时,最好也是从腋下开始,特别是腋下三角区是淋巴腺聚集处(当然小孩按摩必须要小心轻揉),轻轻揉按疏通这个部位,然后往下揉按到中指尖,更效,成人亦然。成人如果是自按心包经,尤其是有心脏疾病者,内关穴要深揉;腋窝淋巴腺部位揉通对缓解心脏压力也极效;中指中冲穴用另一边手大拇指切按更好。刚开始按可能会有痛入骨髓的刺痛感,多切按几次就不痛了,按完后将中指端伸入陶瓷杯进行一上一下的雀啄灸法多有强烈的灸感,效果就更好了。
我有时在揉按完心包经后,会顺便揉捏整个手臂外侧和曲池穴周围,通常也有许多疼痛点或绷紧部位,也用手稍为大力揉捏,将这些酸痛区揉通揉散,这样气通往下腹部沿大腿往双足走的气感更强,我一般是在早起前,睡前或午睡时躺在床上做的,因为每次做完很舒服,所以很喜欢地坚持着,熟练后每次约5分钟就完成,反正我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而且发现特别适合现代人的体质,尤其是白天忙碌用脑过度,晚上很累很想睡又老翻烙饼睡不着的人。我在群里常宣传这个简便免费的养生大法,不知是否有真正听懂找到感觉的人。当虚不受补体质者通过这样调理,上部之火不再逆升耗散,下元虚弱得以强壮,人身经气运动渐圆时,此时再进行温补内调或加大灸量,身体也就不容易“上火”。末学通过这两年来用以上诸法长期坚持调理自身的虚劳体质,发现每天早晚按摩心包经(有时累了一天按摩2~3次;有时2~3天才按摩一次,但基本有持续坚持),加艾灸神阙或关元或涌泉(神阙也有沟通心肾之效),按摩法以降上焦之火气为补,灸此三大补穴助下焦经气上升,一降一升以复运动之圆,是调理心肾不交,上热下寒这种极难调理体质的有效方案,推荐有类似体质者实践验证之。
还有这种体质者多有鞠躬尽瘁式的工作习惯和追求卓越的人生价值观。所以最主要还是调心,疾病有时是我们改变人生最好的老师和契机,改变成功强迫症及要强行超越自我的价值观,过少欲知足的简朴生活,才能更易地好病。为什么少欲这么重要?因为欲望多则思虑多,事务繁多则容易心急上火。当我们念头一动时,就会动摇阳根(相火)妄动而收藏不稳往外疏泄。所谓心动则生火,心急则火升,导致相火往外散泄,相火泄则下元虚寒,这样很容易形成上实(热)下寒(因阳泻而虚寒)中也虚(相火不降,火不能生土)的体质。所以妄想杂念多也是形成这种脾肾皆虚,气血两亏体质的重要原因。这是我在调理自身,回顾这几十年来,寻找自身疾病根源的省思,一己之愚见,也是这几年我恢复身心安康的一点微小体验,谨供诸有缘参考。
这样综合调养一段时间后,人会精力充沛,工作持久力增加,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工作和学习效率大增,而能从根本改善体质了。
关于春夏养阳可以参考末学去年夏天的拙文:
1,夏天寒邪伤人只因掉以轻心http://aijiu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6757588420107254347906/
2,转--避风寒的方法http://aijiu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6757588420107475652671/
日期:2011-04-16
fish:老师,您当时隔盐艾灸神阙之前,艾灸调理身体多长时间了 ?
中府作者/太太:应是两年多了。但那时没有扶阳理论指导,心里没底,只是觉得艾灸后很舒服,喜欢艾灸,有空就灸,也没有特别注意禁戒寒凉生冷饮食。但后来我知道扶阳对保健退病的重要性,艾灸也是很有效的扶阳方法后,我在隔盐灸前,除大量艾灸八要穴还加吃补药,又配合上文提到的各种养护阳气的方法后,排病反应就很明显,也很辛苦:如发高烧,眼睛红肿胀痛,排黄眼屎,全身发烧特别是背部肌肉疼痛,晚上连续几天烦躁失眠,白天也累得挣不开眼睛昏昏欲睡,一天大便泻水4~5次,皮肤排出很多痒痛难耐的红疹,特别是脸上的皮肤都痒得被我抓破流血了,屁股上起大疙瘩痒痛的风团...
引为我之前看了很多扶阳后可能会出现的排病反应资料,所以心里不是特别害怕,反应虽然剧烈还能忍受;不过我的反应约一周就慢慢退了,我看过一些资料,有些受风寒生冷严重所伤的人通过扶阳后反应更痛苦,要几个月反复排病才停。所以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没有心里准备还是小量慢慢来,坚持艾灸生活化,也会日久见功的。
中府太太敬按:此文可以说是我这几年好病和学习中医的主要心得报告,文中所引用的中医理论是指导我养生好病的重要原理原则,谢谢诸位不嫌啰嗦累赘耐心看完,希望能体谅末学之愚诚,祈有共同遭遇者能早日康复的深切愿望,所以不揣浅陋,错误之处敬请诸位明师不吝批评指正。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