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我

 昔日旧梦doc 2016-09-08

由弗洛伊德于一九二三年在《自我与本我》中提出的心理学名词。它与自我,超我共同组成人格。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是人心里最淳朴,最原则的那一面。本我是按“唯乐原则”活动的,它不顾一切的要寻求满足和快感,这种快乐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快乐。本我由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物,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能力。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本我
  • 英文名:self
  • 别称:伊底
  • 提出时间:1923年
  • 提出者:弗洛伊德
  • 应用学科:心理学

简介

【英译】: id

自我、本我、超我、正在加载自我、本我、超我、

【拉丁字】: it

【原德文字】: Es

【中译】: 伊底。“伊底”的翻译来自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高老先生认为,弗洛伊德用“伊底”所表达的,是一种先于“我”之产生的状态,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是一种最为原始的混沌状态,是潜意识中最深层的境地。在“伊底”的状态,并没有任何“我”,根本不存在“我”。高老先生所使用的“伊底”,是取之于我们汉语中的成语---“伊于胡底”。伊于胡底所表达的本意,正是所有存在中最深层的地方,深的不能够再深的地方,正符合弗洛伊德所用“Id”的本意,以及他深层心理学的精神。

【简意】: 是在潜意识型态下的思想,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

【文字创作者】: 弗洛伊德根据乔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立的文字。

解释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弗洛伊德认为幼儿的精神人格完全属于本我,幼儿没有羞恶观念,其全部生活都受欲望支配,不管条件和社会道德,处处要求满足自己的愿望,寻求快感。他说,孩子们不管社会的一套常规,“他们都顺其自然地暴露自己的兽性”。孩子在幼时常是毫不隐蔽地表现利己主义。但是随着小孩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教育和习俗的影响,会不再盲目追求满足,渐识时务,从本我中分化出自我。

本我的形成

无意识在精神分析学的早年,曾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但是从一九二三年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假设以后,无意识就只成了一种精神现象,许多以前认为是无意识的东西成了本我。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本我是按“唯乐原则”活动的,它不顾一切的要寻求满足和快感,这种快乐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快乐。

本我是本能冲动的根源,指原始的、非人格化的而完全无意识的精神层面而言。它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就像一口装满水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大锅。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追求满足。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

弗洛伊德正在加载弗洛伊德

本我由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物,是被压抑、摈斥于意识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