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芦咏莉眼中的李烈

 helenJerry 2016-09-08


我认识李烈校长,是在2001的冬天。她一袭长裙,足踩高跟,高高挽起的头发,身姿绰约。特别开心的时候,一笑起来嘴角就弯弯的,眼睛也眯得细长,有着一些俏皮,还隐隐透出那么一些促狭的开心。衣饰简洁大方,在稳重端庄的色彩中,常似不经意间滑出一道亮丽,就如同她笑起来的模样,在庄重中有着别样的调皮与乐观。那时的我们,经由北京市光明小学的老校长刘永胜大哥介绍认识,聚在一起探讨学校教育、教师发展,也在交流中逐渐熟识起来。那时,在我这个年轻的大学学者眼中,李烈校长是一位很有女人味的校长。


后来我有机会读到李烈校长撰写的《我教小学数学》。翻开书的刹那,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一口气连夜读完,并且折起了很多页码、做了许多久已不再做的批注。从那本书里,我分明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与思想的数学教师一位深爱学生、肯为学生未来担当的爱心妈妈。一位充满思想的智者──这是读完那本书后李烈校长留给我的新印象。后来,我又遇到中科院心理所的前辈张梅林教授,她津津乐道的一个又一个李烈校长当年教书时的小故事,再次佐证了我的印象。其中一个小故事,给我的印象极深。


那是一次公开课。一位学生起来发言,他将原本应该是加法运算的应用题,理解为减法运算。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他的错误立刻就被其他同学指正,也包括批评。据说,当时的李烈老师一直都在笑眯眯地听着,听孩子们之间的争论,直至他们彼此说服、达成共识。中间,她只适时地提出了一两个问题,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题目或者澄清自己的观点。谁也没有想到,接下来,李烈校长做了一件令张梅林教授终生难忘的事。李烈老师走下讲台,来到那位出错的同学身旁,问他:你明白了?孩子点点头。接着,她很开心地问那位同学:那你现在能将这道题变成一道符合你的“减法”算式的题目吗?据张梅林教授说,就在那一刹那,她看到那个孩子的脸上瞬间绽放出一种异样的光彩,兴奋地说:我能!之后,全班同学和这位同学一起改编题目并再次讨论起来。多年后,张老师仍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我见过的最有智慧、也是最有爱心的处理!要知道,那只是李烈校长初次见面的学生,那是完全突破其预设的现场生成;在那样处理之后,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所有的学生包括出错的那位学生,自始至终都全神贯注地跟着她学习……


更甭说为了被打的孩子,她能直接找家长“理论”:孩子没学好,是我的错,您不该打她,该打我……请您把她交给我,她的数学我负责!李烈校长心中的爱和智慧,早早就显露倪端了。对她了解越多,我心中的感慨和佩服就越深。甚至于每当遇到一位特级教师时,书中的“李烈”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在头脑中冒出来,成为我评鉴的参照标准。遗憾的是,由于不断地在大学课上推荐,又在课后不断地被学生借阅,那本被我做了批注的书再也没有转回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种种机缘巧合,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且每次聚在一起,似乎都有说不完的话,彼此从对方身上汲取着一点又一点志同道合的能量,总是意犹未尽。有时也会有共同的朋友加入进来,谈论的话题也就从教育慢慢延展开去,逐渐展现出人性的本真。


有一次,一位朋友聊到,他在某次正式宴会中,因为地板湿滑,一不留神就感觉像被扔出去一样,西装革履的他在众人面前摔了个仰面朝天。由于彼此是太过熟悉的朋友,再加上脑海里出现的那幅画面令人倍感滑稽,他说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哈哈爆笑起来。出人意料的是,李烈校长的反应却是一把抓住他的手肘,蹙着眉头急促地问道:摔着没有,受伤没有,是不是特别疼?我的笑声就在李烈校长感同身受的关切中戛然而止,而那位朋友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静默了一下,他说:就冲您这一问,我这一辈子都心甘情愿地叫您一声“姐”……类似的场景,在我来到李烈校长身边工作后,屡见不鲜。这其实正是每一位真正走进李烈校长的人的最深刻的感受——她总能体会到且总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后来,我因个人的梦想,加入到李烈校长的团队,至今已是第六个学期。在这期间,我无处不感受着这种“为他人着想”的人性融入到教育事业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深具挚爱与包容的“教育情怀”,以及随之而来的魅力与效应。


我一直认为,“选择”是对人最大的考验。我曾以为,“选择”集中考验的是人的智慧——关系越复杂,冲突越激烈,利害越凸显,选择背后体现的越是“智慧”。然,到李烈校长身边工作,尤其是在深入了解李烈校长和她的老师们的故事之后,我才深刻地体会到,那些真正令人尊敬的选择,其实并不在于“智慧”,而在于“情怀”——最具力量的选择,展现的是最具魅力的情怀!


在此,仅撷取几例我所详知的李烈校长之“选择”,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选择:面对教师去留的“麻烦”与“方便”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难事,在处理这些难事的背后往往都是一种把“麻烦”留给自己,还是把“方便”留给自己的选择。校长也不例外。其中最常见的难事之一就是教师流动。我也因此询问过周边的一些校长朋友,大家基本会表达出相对豁达的看法和做法。我继续追问:(1)如果是你的得力干将要“离开”,您内心的真实反应是什么?(2)如果是一位在大家眼里“不称职”的老师要流动,您内心的真实反应是什么?相熟的校长,通常会很坦诚地告诉我:前者的离开,会让自己感觉沮丧,甚至会体验到愤怒的情绪;而后者如果要流动,自己则会感觉松了一口气。


同样的问题,李烈校长也遇到了。


如果是自己心目中的“得力干将”提出要离开,那么,李烈校长一定会与其本人沟通,但挽留不是她在沟通中的重点,她重在倾听这个要求背后的想法、打算。如果这些想法、打算,是负责任的,而且有利于其后续的发展与生活,那么再怎么舍不得,李烈校长也会当即表态:支持,支持,再支持!在我没来之前,就有优秀的美术教师,重新投身学习、创作,现在开设了艺术创意公司。也有优秀的青年班主任、数学老师,离开了校园,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创业生活。还有优秀的美术教师,因酷爱唱歌,而选择离职组建乐队参加“海选”。就在我来到二小的这段日子里,先后也有优秀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外语老师,离开学校到国外工作、生活;有优秀的、充满爱心的老师,离开学校到特殊教育机构或者慈善机构。


当李烈校长在沟通中发现,他们的选择有着较大的风险时,她通常还会提供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具体支持:“你先去,学校为你保留一年的档案。如果成功,那么你回来把档案带走;如果不成功,你还愿意回来教书,那么我在这里等你!”这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往往都会使意欲离职的老师泪奔。即使是“汉子”,也不例外。


私底下,李烈校长不止一次提到: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孕育;拥有丰富而精彩的生命体验,才有可能成为最有魅力的教师!谁说教师就应该一辈子从学校到学校?尤其是那些有才华的教师,要鼓励他们走出去,体验到别样的人生之后,如果他们还愿意回来,那么他们的经历将会成为最宝贵的教育财富。在李烈校长心里,从来就不认为“老师是学校或者校长的私有财产”,即使是学校或者校长培养了他们。在李烈校长看来,校长最重要的职责就是鼓励并帮助每一位老师找寻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好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内在统一的平台!而这一切,强求不能得,只能靠引导与体验。所以,面对有着离职意向的得力干将时,李烈校长的内心平静、公允,“个人的发展需求与生命价值如何”是她首选的关注点。


做好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做好人也是要承担风险的。毋庸置疑,这些优秀教师的离开,势必会留下“麻烦”:他们承担的教学任务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人来做;新的骨干教师不能在一朝一夕间培养出来。于是,学校原有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稳定性受到影响。面对这个问题,李烈校长的回答是:我有自信吸引到或者再培养出更多新的好老师,二小有这个魅力,二小也有这个实力;而且,作为二小的优秀教师,没有人会做出对学校不负责任的事情来,相信他们会给学校留出调整和培养的时间;再说,没准儿有一天他们还会回来……


正如李烈校长常说的那样,予人玫瑰,手有余香。面对优秀教师的离开,李校长把“方便”留给他人,把“麻烦”留给自己的态度,打动了一批老师。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优秀教师,在离开了一段时间后,又选择了“回家”,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钟爱的教育教学中。现在,这些人中有的又成为了学科带头人,有的已经挑起大梁,走上中层管理岗位。如果细问,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告诉你这些与李烈校长一起、令人感动不已的故事。


对于那些因“不称职”而需要流动的老师,李烈校长不是爽快答应,而是同样选择了于己最“麻烦”的处理方式,付出大量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挑起陪这些老师一同成长的责任。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李烈校长总是要先确定一件事:教师本人和学校是否都已“尽最大努力了”,否则绝不能简单放手。其次,在本人和学校都已尽最大努力但效果仍不好的情况下,教师的流动已成为必然,这时,她也一定会坚持和这位教师有一次深入的面对面的谈话。这个谈话没有冠冕堂皇的官话,其核心是谈“适合”,宗旨在于帮助教师找到“适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李烈校长个人,也会为此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同样地,这样的谈话,也往往交织着对方的泪水和感动,为那份爱心,更为那份不舍。多年来,不少流动走的教师仍与二小保持着友好的联系。“要让别人的内心温暖,让自己的天空常蓝。”李烈校长这样说,也这样做,选择让自己最“麻烦”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去温暖每一位因“不称职”而需要流动的老师,也让自己的内心平和无愧。当年有一位新毕业的大学生到实验二小工作,入职满一个月就提出离职申请,理由是自己做得不好,自认为不适合当老师。当时,他的工作效果确实不好,而且正在实习期中,解聘是很容易的事。李烈校长静静听完他的陈述后,只强调了三点:“第一,对大多数人来说,无论做什么,起步最艰难,跨过去了,就会豁然;第二,你才刚刚起步,当你没有使出你所有的力气和智慧时,不要轻言放弃,也不要简单怀疑或者下结论;第三,先约定一年,学校会和你一起努力,如果一年后你仍找不到当老师的感觉,那我可以考虑同意你离职。现在,我坚决不同意!你们太年轻,我不希望你带着失败的体验离开,因为我怕你的重新开始会笼罩在一片失败的灰暗中;我真心地希望,即使有一天你选择离开,也是在你成功之后,那时你的重新开始将会在自信的阳光中展开……”在听李烈校长复述这些话的时候,尤其最后那几句,我的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因为,我也曾年轻过;我知道那些劝诫真正的寓意和分量!就这样,一位“不称职”的教师被留下了,再次开始了他的奋斗人生。


同样,当一位被全组教师集体否定的教师面临着流动命运的时候,李烈校长自责地流泪了。因为一直以来,她只是听说大家有不满,却并不知道这位老师的发展已经陷入了如此糟糕的境地;更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她认为自己还没有来得及亲自做点什么,去激励或者帮助这位教师。于是,一方面,关起门来,该批评批评,该要求要求;另一方面,李烈校长亲自去和全组教师、主管领导谈,希望大家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帮助、督促这位教师,同时承诺,如果仍然没有效果,那么她将同意这位教师流动。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心始终颤抖着,充满着无法言表的感动与崇敬。后来这位“不称职”的教师也被留下了,李烈校长及其他主管、教师与他一起,再次开启了共同奋斗的历程。


这就是李烈校长的选择——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赠与他人:充满祝福地放得力干将“走”,却牵肠挂肚地将不称职的老师“留”。“我希望,不论什么原因、什么背景,每一位教师离开时,都没有自责,没有内疚,更没有挫败和沮丧;因为,他深深懂得,这里的离开,是为了去找寻那片属于自己未来的星空。”这就是李烈校长做出不一样选择背后的心声,这也如同刻在实验二小礼堂墙上的那句话:二小人追求的是职业价值与生命价值的内在统一——一份充满人性至爱的教育情怀。


第二个选择:个人风险与师生福祉


校长负责制,一方面是对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确认,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学校风险责任的汇集。于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了一部分校长在面对挑战、进行选择时的首选态度。所以,我们不时会听到,某学校因为安全问题禁止学生上体育课,某学校因为安全问题不愿组织学生春游,某学校因为安全问题禁止学生下课后离开座位(除上厕所外),某学校因为安全问题停开科学课……相信作出这些决定的学校,一定也明了被禁止的这些活动或课程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但在面对风险时,他们选择了退让。


与这些学校不同,实验二小的学生有大量的外出活动,比如:每月一次的社会大课堂,当年级统一出发时,浩浩荡荡,十几辆车首尾相接,或是奔向博物场馆,或是驶向各类教育实践基地。更不用说那些丰富多彩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各种亲子活动、班队活动等。此外,实验二小提出“让运动成为自觉的生活方式”,除了每天一节的体育课外,早有晨练、有针对小胖子的“快乐健康班”,晚有兴趣班、校队、针对协调性弱的学生的“快乐智慧班”,每年的春季、秋季运动会更是人人参与,操场还常常冒出各年级自行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


有人问过李烈校长:现在的孩子都那么娇贵,家长又那么挑剔,难道你不怕出现万一后难以承担后果吗?“因噎废食,是一种点式思考,不应成为教育人的行为准则;教育人要学会系统思考,在尊重并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网络式思考,从而最大化地降低风险。”实验二小并不是没有意外发生,而是在“组织三段式(活动前充分预设--活动中严密组织--活动后自主反思)”的指导下预防在先。每次活动前,学校都进行充分的方案预设、必要的踩点演练,在活动中强调组织严密、行事严谨,注重岗位到人、职责到人、无缝对接。一旦出现意外事故,则有三级应对措施,不但使消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所有领导耳中,以便于快速跟进应对,而且在第一时间实现救治。常常是家长赶到医院的时候,孩子已经被妥善安置,相关领导已经陪伴在旁。所以,即使有意外发生,家长同步接收到的还有来自学校的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勇于担责的态度。感动之余,家长的各种不满往往烟消云散。


而且,李烈校长不时地告诉教师,只要你按着制度做,只要你本着为孩子的心,万一因为经验不足,或者某种不可控因素,出现了某些不好的结果,也没关系,责任我来承担。所以,面对家长的意见和批评,她总是静静地听完,然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这事我有责任,因为我是校长……”也还总有另一句:“谢谢您今天来跟我讲,我想这背后是一份信任,一份对我的信任,还有一份信心和希望,一份对二小教育的信心与希望;否则您大可写信上告,或者在网络上辛辣披露,还可以向新闻媒体炒作反映……所以,我要先谢谢您!”这几句发自肺腑、充满大气的话一出,常常一下子就令那些须发皆张的家长顿感熨贴,气儿也就慢慢地顺了,话也就慢慢地平了,批评也就慢慢地变成了协商和互谅。这就是李烈校长为教育而生的情怀:没有个人得失,有的只是对周围每一个人的体谅与尊重。


来到二小后,在一次行政会上,我亲自体验到李烈校长为教师谋福利的至爱之心。在讨论中,财务主管提出,我们给教师发的值班费是否高了些,恐在年度审计时引起质疑。我清楚地记得,李烈校长一连问了几个问题:(1)发放值班费,政策是否允许?发放标准是否合理?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接着追问:(2)我校教师值班的情况是否属实,并且是否有必要?大家众口一词,当然重要。在近4000人的校园里,离不开全体教师的通力协作,以确保孩子校园生活的安全。(3)如果审计时被质疑,我们是否能解释清楚,相关的佐证材料是否齐全?得到肯定回答后,李烈校长乐了,说:“咱们学校人多,费用相对就高,这很正常;为教师正常的权益承担些风险,我愿意!不能因为担心别人说什么、猜什么,就不敢做了。这种做好事带来的风险,我愿意承担……”我相信,那天行政会上,每一位干部的心都不会平静。


李烈校长就是这样,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前面,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以一种无私而无畏的情怀一次一次作出自己的选择。


第三个选择:教育的小我“自留地”与教育的大我“使命感”


学校越办越好后,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追随者,慕名而来的学习者和参观者更是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校前前后后共接待了6000余人。这时,难免有一种声音冒出来:别什么都讲,留着点儿,要是别人都学去了,我们怎么办呢?李烈校长听后,不由得笑了。她先是感谢大家对二小的热爱,她说:不爱二小的人,是讲不出这样的话来的。接着,她感慨道:现在早已不是那个“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时代了,现在是一个共生共荣的时代。只有将好的理念、好的做法拿出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追随,才能更好地证明我们努力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证明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是有生命力、经得起检验的,也才能使我们在今后的征程中不再孤单、不再寂寞,有更多的同行者。有句俗话:独行可以更快,同行可以更远!李校长接着说:我以为,同行可以更快更远!而且,在今天,发展的定义早就改变了。别说往后退,就是站在那里不动,都已经是落后的开始了。所以,公开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创造,当别人都学会的时候,也是迫使我们重新开始的时候,也是我们再一次发展、进步的开端……后来,李烈校长将这种“放下成绩、重新开始”的心态,赋予了一个很贴切的表述:“归零”。而她自己,就是这个“归零”心态的先行者,“归零”心态的表率人。也因此,实验二小才有了“年年有进步、时时有创新”的格局。


这一番妙语,看似描述的是“我”与“他人”的关系,其实如果不是心怀天下,如果不是脑海里深深地刻着那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那么她恐怕难以如此从容地在“小我”的自留地与“大我”的使命感之间,构建出如此美妙的平衡!


同样的情形和抉择,还出现在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中。随着学校社会声望日隆,无论学校怎样低调行事,甚至尽可能避开各种媒体宣传,可学校还是在家长的口口相传中,逐渐演变成本地基础教育的一朵奇葩。面对老百姓的呼声,相关主管部门不得不一再提高对二小的期望和要求,尽管有时在我看来不甚合理。


和所有校长一样,李烈校长会在充分了解、掌握各种实际情况后,再和相关领导面对面地进行沟通。所不同的是,沟通的全过程,其基调真的就是在“沟通”,而不是预先做好了某种判断后再去努力说服对方。而沟通的结果,是在双方充分交换意见的基础上,再经过多个方案之间的比较、选择后才形成的。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整个沟通过程中,李烈校长会不时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彼此之间的分歧与相通点,去感受彼此之间的需求和难处。尽管在很多时候,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李烈校长都更占优势一些。李烈校长常常说的一句话是:坐下来我们就是一家人,这不是谁的问题,而是“我们”共同的问题……因此,在各次与上级领导的沟通中,无论最初因何开始,每位与会者都会不约而同地感受到来自李烈校长像家人般的真诚、理解、体谅和包容,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从而使得沟通到最后,往往都是同一个结局:沟通双方成为了真正的发展共同体。


我曾问过李烈校长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她想了一下,缓缓地告诉我两点:第一,我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第二,教育是需要“大家一起办”的,教育不需要对立,那只会两败俱伤。只有协作,教育才能办得更好,也才能让更多的百姓受益,这其中,“双赢(心态、思维)”是关键。


就是基于这样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见识,还有那份沉甸甸的教育使命感,年近花甲的李烈校长至今仍未停下她的脚步。她不仅肩负着教育部影子校长的培训任务,而且是市区两级名校长工作室的导师,她所播散的教育集团的种子也从北京远郊区县扩展到甘肃、宁夏、贵州等西部地区,集团校的数量达25所,拥有学生上万名。关键是,李烈校长是一个不会偷懒的人,每一次的相逢,每一次的任务,她都是拼尽全力,倾囊相授。与此同时,放不下学校快速扩展后青年教师的成长,她还坚持每学年听课百余节,且节节参与评课。所以,每年李校长述职时,随着一组组数据的呈现,全场教师都禁不住热泪盈眶。因为,我们深知,那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一份抛不下的教育情怀!


写到这里,我发现自己要说的话还有很多。为这篇约稿,我曾构思过不下五个角度,细细品味了近三个月才敢提笔。今年是李烈校长的花甲之年,她生命中2/3强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教育,自己也成为了中国小学教育界唯一一位国务院参事。走进她,人们就会深深地体会到,拥有如此殊荣的李烈校长,除了有不一般的努力、付出之外,其实最胜出的就是她那远远不一般的情怀。无论是对学生、对教师,还是对教育,对她身边经过的每一个人,她都将自己无比的善良和智慧,化成一种大爱,一种永远心系他人、成就他人的大爱。在这份大爱中,她创造出教育的奇迹,也创造了属于她自己的辉煌。因爱成福,这是今年年初在她踏入本命年之时,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从心底里发出的对李校长的祝福,也是对李烈校长今生大爱的写照。


我坚信,这份大爱的力量,远远胜于智慧本身。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