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颜保健胜过燕窝的小米,除了熬粥还有种独特的吃法

 昵称36322758 2016-09-08

这几天,老家的小米成熟了,金灿灿的谷穗低垂着,又可以吃到美味的小米粥了。

昨天发了个朋友圈才知道,原来很多人不认识小米,更别说吃过了。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小米。

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禾本科。我国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它性喜温暖,适应性强。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现主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各地区。

小米的品种很多,按米粒的性质可分为糯性小米和粳性小米两类;谷壳的颜色有黄色、白色、褐色等多种。其中红色、灰色者多为糯性;白色、黄色、褐色、青色者多为粳性。

一般来说,谷壳色浅者皮薄,出米率高,米质好;而谷壳色深者皮厚,出米率低,米质差。著名品种有山西沁县黄小米,山东章丘龙山小米、山东金乡的金米、河北桃花米等。

小米粒小,色淡黄或深黄,质地较硬,制成品有甜香味。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

小米是五谷中养生保健的佳品。

中医认为,同是种子,数量越多则能量越大,滋补力就越强。故天生万物,独厚五谷,五谷中粟米最佳。小米春种秋收得天地之气最全,得土气最厚,为脾之果,最养脾胃。小米味甘、咸,性凉,味甘色黄入脾胃经,味咸入肾经。小米乃五谷之首,既养先天之本——脾胃,又养后天之本——肾脏,成为养生保健之佳品。

《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本草纲目》还说,喝小米汤“可增强小肠功能,有养心安神之效”。

很多中医生就常让患者用小米粥来代替安眠片。所以有的老人说了,早上一碗玉米粥——精神焕发,晚上一碗小米粥——呼呼大睡。

小米因富含B族维生素,如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效,经常口腔溃疡的人,常喝小米粥可以改善,甚至治愈;

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呕吐的功效。慢性胃炎,脾胃不好、消化不良的人适合和小米粥;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

小米具有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所以爱美的女性可以每天来一碗。

小米煮粥是最补的吃法,所以,也被叫做“代参汤”。先给大家介绍几款比较常喝的小米粥,然后告诉你独特的吃法是怎样的。

小米红糖粥:

小米100克,放沙锅中加水适量煮粥,加适量红糖,米熟后食用。用于体弱者补益或产后气血不足的调补。

小米山药大枣粥:

小米100克,怀山药30克,大枣5枚,红糖30克,共煮粥食用。可健脾胃、益气血。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之泄泻及气血不足体质的补益。

小米南瓜粥

米150克、南瓜300克。南瓜去皮切丁,小米淘洗干净,放入电饭煲浸泡1小时后,熬煮至软烂即可。

南瓜能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预防糖尿病。单用小米熬成的粥偏稀,与南瓜熬刚刚好中和了南瓜久熬后的粘稠,熬出的粥色泽金黄,喝起来甘香清润,有解热降暑之功效。

小米山药糊

小米与怀山药等量,炒黄,共研细末,加水煮糊调白糖食用,用于小儿调养或小儿消化不良。

小米黄芪粥

小米50克,大红枣15枚,黄芪15克煮粥,加红糖适量食用。主治产后体虚。

小米半夏汤

小米15克,制半夏4~5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胃不和引起失眠。

好!。接下来介绍小米的独特吃法咯!

小米煎饼:

小米,玉米,豆子,麦子,等杂粮分别磨成粉,按照一定比例调成糊,不能太稀哦!

鏊子开小火预热,涂抹一层薄薄的油。既去掉了鏊子上的杂物,也使得烙熟的煎饼容易与鏊子分离。用舀勺将面糊舀到鏊子上,用筢子沿着鏊子将面糊摊一圈,如此将面糊推开成薄饼。再用筢子反复涂抹,以使面糊分布均匀。

煎饼很快就可烙熟,需要及时用铲子沿鏊子边沿把摊好的煎饼铲起揭下

用土鏊子,摊出来,其特点香,软,薄,甜

关于吃法广为外界流传的一种说法就是“煎饼卷大葱”了。煎饼可以卷上菜、蘸酱一起食用,喜用的菜有生葱、韭菜、蒜苔。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卷上你喜欢吃的,我就曾经用煎饼卷过老干妈、橄榄菜、生菜等等。只要你能够想到就可以做到。

受不了啦!想想就流口水!

不过小米虽好,也是有注意事项滴:

第一,淘洗时用凉水淘洗,不能用手搓,避免营养成分的流失;

第二,不要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米;

第三,熬粥时不要加碱,防止 破坏其中的B族维生素

食用禁忌:

由于小米性稍偏凉,气滞者和体质偏虚寒、小便清长者不宜过多食用

小米忌与杏仁同食。

小米+杏子:小米中的磷等矿物质于杏所含的果酸结合,会产生不易消化的物质,易导致呕吐、腹泻。

小米+虾皮:小米和虾皮性味不和,同食会致人恶心、呕吐。

小米+醋:醋中含有机酸,会破坏小米中的类胡萝卜素降低营养价值。

一食一思 每天分享一篇味蕾与心灵的小文。

※ 让我们在墨香中去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世间百态!

※ 谈谈您所怀念的地方特产及您与它的故事。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