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苍浑不失典雅——朱国印山水画赏析

 书画雅苑 2016-09-08

今年,第二届“华夏之星”中国书画人才海选获奖作品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展览上,我被一幅山水画所吸引。此作构图饱满、大气:群山峥嵘,傲然耸立;秋树繁茂,点缀于山峦之间。两条飞瀑顺山势而下,使画面既显透气又充满动感。烟云升腾处,一牧人清唱山歌,放牧于山间。画家对这一细节的巧妙刻画,使画面中的山、水、人和谐统一,令作品展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一面沉醉于画家细腻严谨的笔墨技巧,一面被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所折服。这幅《山乡秋韵》(见附图一)的作者就是河北画家朱国印

图一

大凡山水画家都要走师古人、师造化、师心的路子,朱国印亦不例外。他曾大量阅读前人画论,遍临沈周、关仝、范宽、倪瓒、“清初四王”等古人的名作,尤为钟情于石涛的《画语录》及山水画。他对石涛的作品反复临之、赏之、追之,由此打下了较为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朱国印师古而不泥古。他说:“我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就是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画出现代人的审美新意,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在作品《山乡秋韵》中,画家将石涛的山石技法与恩师杨长槐的云水画法相融合,并借鉴了一些西画技巧。画面中,山间云雾缭绕,飞瀑奔涌,近处树木叶片泛黄,一种醉人的秋意扑面而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画家将勾、皴、点、染等技法交相使用,在挥毫泼墨中表达对传统的尊崇。他把对山川的挚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化为心中的山水,再把心中的山水呈现给我们。

更多精彩内容
zgshb2015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朱国印钟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他将灵雾山的奇峰秀水、野三坡的幽谷山峦、白石山的绝壁险壑、天柱山的奇石云海苍岩山的古檀奇木等一一纳入心中,将这些自然山水视为自己的灵魂栖息地。他说:“远方的山林就像我的一位远亲。我对它的思念萦绕于心际久久不能平息。”他每年都要去山里采风、写生,有时一住就是几个月。大量的写生画稿记录了朱国印在师造化过程中的艰辛脚步。

朱国印的山水画没有所谓的“奇”与“怪”,也没有那些让人看不懂的墨与线,只有一股儒家的中正平和之气贯穿其间。在作品《山乡秋意浓》(见附图二)中,群山苍茫雄浑、沉稳大气,湖水秀润典雅、清澈华滋。山石的坚硬质感和湖水的温润秀丽相互映衬,使画面显得清新自然。画家用线勾勒山石轮廓,使其显得苍劲朴厚。他用较湿的浓墨绘出中近景的山石,令水与墨相互交融、自然渗化,展现出浓淡相交的墨韵。画家又以淡墨染出远山,力求展现出虚中见实的效果,使山与云雾融为一体,呈现出烟波浩渺的气势。画家在山石、民居间绘出许多树木,使树叶或圆、或点、或曲、或直,从而进一步丰富画面趣味。

图二

朱国印的山水画展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读来令人遐想,给人以启迪。他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儒、释、道经典用心苦读、静心领悟。他深谙老子的“有无相生”之道,并通过对画面藏与露、黑与白、虚与实、轻与重、色与墨的处理,将这一思想体现在作品之中,令自己的人文情怀熔铸于山水之间。他的作品或层层石阶蜿蜒山间,或茅舍、石屋点缀岭上,或长桥、短亭筑于云深之处,将山、水、人统一在一起,使画面中的景致给人以可观、可居、可游之感。

朱国印在笔会上作画是一种享受。在人声嘈杂的大厅,但见他静心思虑,从容出笔,悠然赋色,在腕下展现出山川纵横万里之势。他的山水画根植于传统文脉,构建于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具有大气魄、大视野、大格局、大气象,传达出一种壮丽秀美的笔墨意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