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呔!H型高血压&脑卒中,看你还能作祟多久!

 淡然59 2016-09-08


国家十三五精准医学专项聚焦H型高血压、脑卒中,旨在遏制我国脑卒中的高发趋势。今天,在于西安召开的CSC 2016上,数位心血管领域的专家也纷纷就这一项目做出了介绍。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H型高血压我国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也是我国脑卒中高发的罪魁祸首。为扭转我国脑卒中高发并高速攀升的态势,国家十三五精准医学重大专项专门立项对精准防控H型高血压、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进行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


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霍勇教授,霍勇教授与其团队在该领域建树颇丰。


霍勇教授于CSC 2016会场


2007年,霍勇教授团队在世界上首次确认长期适量补充叶酸,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此后,该团队又设计实施了我国心血管领域样本最大(超过2万人)、随访时间最长(平均4.5年)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CSPPT,最终确认降压药与叶酸的复方制剂能够较单纯降压更有效地降低21%的脑卒中发病率。


该研究成果于2015年4月在国际顶级期刊JAMA发表后,在国内外医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被美国哈佛大学专家誉为“精准设计,完胜其余”,并获得国际医学权威机构的最高级别举荐。


国家卫计委撰文将这一研究誉为“为全球脑卒中预防开出了一张科学循证、靶点明确、疗效佳的中国处方”;该成果的广泛应用“每年可预防111万(约30%)脑卒中的发生”;“每年将为国家节约1110亿元”。刚刚发表在JAMA内科学子刊上的另一重要成果显示,降压药与叶酸的复方制剂,在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的同时,还能显著减缓慢性肾损害的发生。


然而,采用规范的降压药与叶酸的复方药物控制H型高血压,脑卒中的剩余风险仍较高,提示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高发的深层机制尚未阐明。如何识别H型高血压群体中的高危个体,进行早期精准预防,有待进一步研究。


韩雅玲院士于会场


为解决这一重大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难题,在今天的曲江国际会议中心,由中华医学会前任主任委员霍勇教授、现任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候任主任委员韩雅玲院士联袂主持的国家十三五“H型高血压精准医学项目”正式启动。



葛均波院士做评论发言


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20家三级医院的重要专家参加了启动会。霍勇教授系统地介绍了H型高血压十二五重大专项的重要发现,介绍了十三五期间的几项主要研究方向,以及以医院为基地的十万高血压队列、以社区为基地的百万高血压队列建设方案。


韩雅玲院士也就子课题“H型高血压PCI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防控”做了介绍,葛均波院士号召各级医院积极参与,为中国人自己的心血管疾病防控贡献自己的数据。


与会专家对项目实施细节、惠民措施、技术路线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第一批医院项目单位在9月底即将正式启动入组工作。该项目将对全国10万患者开展规范的H型高血压诊疗。项目开展的同时,将实施一系列惠民政策,减免医药费用,并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指导,进行科学的数据采集。


我们相信,该项目最终成果的广泛应用,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彻底扭转脑卒中高发和高增长的态势。


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