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书推荐」怎么理解《老子》的“无”和“有”——重读经典《老子》

 上善若水钢柔低 2016-09-09
怎么理解《老子》的“无”和“有”
  ——重读经典《老子》
  >>>> 高聚文/好书推荐《老子》
  推荐语
  《老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精华之作,其短短五千字之短文却是字字珠玑,句句精华,不乏为人处世的大智和治国理政的大慧,这些能够开悟人们心灵与智慧的文字,历经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的磨洗而愈加闪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乃至其他世界各国的人们。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言“《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在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国度里,由老子开创的道家思想三分天下而得其一,与另外的儒和释两大思想力量共同滋养着我们的文化精神。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率先从这一经典中汲取智慧与营养,化为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一种精神指导,为我们每个人的美好生活而砥砺前进。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老子是对他的一个尊称,他是春秋时期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老子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闻名于世的伟大哲学家,道家思想之父,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现实原型。
  厚积薄发的读书人。老子从小就聪明勤奋,善于思考,热爱读书。特别是他成为周国守藏室也就是国家图书馆的一个史官后,更是充分利用这种“近水楼台”的优厚条件博览群书,增进学识,他的学问在当时也是闻名于楚国内外。据史记记载,孔子曾经专程从山东鲁国到河南楚国问礼于老子,并且孔子听闻老子的讲论之后非常佩服老子。据《礼记》记载,孔子曾四次向老子请教学问。可见老子五千字的道德经并非空穴来风的空想,而是建立在他广泛的阅读、深厚的学识以及先知般的灵感基础之上。
  自创思想的践行者。我在推荐阳明先生《传习录》的书评中谈到过,我国古代大思想家都是做人与做文、讲学与修德、知与行的大融者,老子也不例外。人如其书,真实历史生活中的他为人谦恭不争,虚静寡欲,曰慈曰俭,不敢为人先,如他的道德经里所写“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也就是指无限扩张自己的欲望反而达不到预期目的,而那些谦虚不争的人反而“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他的这种保全自我的智慧和谦虚不争的品德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尊重,即便是被尊为圣贤的孔老夫子都也对他尊崇备至。
  弃官从学的传道者。老子在做史官之际,正直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战争不断,天道灭绝。统治阶层物欲横流,穷奢极欲,尔虞我诈,鱼肉人民;黎民百姓饥寒交迫,赋税深重,朝不保夕。老子感到道义难施,辞官回乡,开始了设坛讲学的传道生活,后来他的国家被陈所灭,带着亡国之痛的老子骑青牛离开家乡西去到函谷,这个时期他应函谷关令尹请求“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据专家考证,后来老子退隐在河北沙河市渡口村的广阳山上,专心修行直至去世。而融含了他博大精深的道家思想的《道德经》一直历久弥新,常读常新,成为了人类思想世界一颗永不磨灭的灯。
  读《老子》的一个切入点——“无”和“有”
  《老子》的字数不多,但是读之可以有很多的切入点,你可以从如何消解人类社会的纷争这一问题入手,也可以带着如何使人们生活幸福安宁这一疑问进入老子的思想,但是无论是想了解他关于人生层面的生活之道,还是有关宇宙生成的生态自然之道,抑或是想汲取他“若烹小鲜”的治大国之道,都离不开对这本书之中两个根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即“无”和“有”。
  “无”和“有”的论述贯穿这一经典全篇,我们可以从老子的这一对基本哲学概念入手来阅读老子。按照老子的理解,“无”和“有”,是同一来源,但是又彼此不同,两者都是很幽深的。“有”并非一定就好,“无”并非一定就坏,两者本质上同出一源,同样幽深。理解了“无”和“有”的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在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把握中,不沉溺于“无”的烦恼,不因“有”而沾沾自喜,这是万事万物的运作之道,是一种人生之道。
  正因为“无”和“有”同出于一源,两者也就是共生共存,所谓“有无相生”,即“有”和“无”互相生成,人如果掌握了这一道理,就是有道之人,就会以“无为”和“不言”的心态来看待人间世事,“无为”与“不言”恰恰以看不见的影响力教导“有”的世界,教导“有为”和“言”的人。通读《老子》全篇可知,老子的这种“无为”渗透了以下几个思想要素。
  一是这种“无为”是本着“无我”的立场。它放眼天下,胸怀万物,顺应大自然与社会的本然发展,不计较一己的私利,不谋求私欲的满足,而是着眼于万物的生养、兴起。由此可见,这种无为不是完全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强调无一己私利之为,目的是促进万事万物生养发展、各得其所之为。
  二是尊重万物的能力。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运行能力、运行规律,当他们出现了或者本身就存在的不能满足目的实现的某些缺陷,这个时候“无为”的获“道”者以无形的“不言”教导,以“无为”的孕育,以无形的教导力量,最终促使万事万物不断的生养、兴起、进化,促使万事万物遵循大道的规律进行自我纠正、自我完善,并最终回归到本源的“无”。
  三是“无为”的道者,行动是“无为”,目的是“无我”。对于结果,得道者也不去寻取功业的自我占有以及成就的自我夸耀,但得道者的功业和成就恰恰以“无”或“有”的方式存在于天下,不会泯灭。没有了对功业成就的占有心,就不会为主观的执着和专断所困扰、所束缚。掌握这种道的人一边通过“看不见的手”的影响力,顺应着大道在天下的运行,掌握这种道的人越多,人间的纷争和专断便会越少,社会与生命的展开便会愈加顺畅,生命的内涵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当然,老子的“无”和“有”的智慧只是他这个永不枯竭的井泉里的一小块儿思想宝石,如果想得到能够开悟自我人生智慧的更多思想瑰宝,还需要你自己去开启寻宝之旅,去反复的阅读和体悟老子只可意会“妙不可言”的“非常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